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5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分析内向整流钾通道2.1蛋白(Kir 2.1)在小鼠伏隔核区中等多棘神经元的表达分布模式。方法:成年Drd1-td Tomato/Drd2-e GFP双转基因小鼠,制备含伏隔核区冠状脑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Kir 2.1进行染色。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及应用Imaris等软件对表达Drd1的多巴胺受体1型(D1)中等多棘神经元(D1-MSNs)和表达Drd2的多巴胺受体2型(D2)中等多棘神经元(D2-MSNs)胞体上Kir 2.1免疫荧光阳性信号的密度进行分析。结果:Kir 2.1阳性信号颗粒在伏隔核区域的分布密度大概为0.3个/μm2。D1-MSNs胞体上Kir 2.1荧光像素值与D2-MSNs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Kir 2.1在伏隔核区多巴胺能神经元介导的直接通路及间接通路上的表达含量相似。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LKL)在C57BL/6J小鼠脑缺血后脑水肿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通过向野生型(WT)和MLKL敲除(MLKL~-/~-) C57BL/6J小鼠尾静脉注射浓度为6 mg/ml玫瑰红溶液(剂量为40 mg/kg)构建缺血后脑水肿模型。一周后取组织,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MLKL在缺血后脑水肿区的表达和分布,Western Blot检测MLKL在小鼠缺血后脑水肿区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MLKL的亚细胞水平定位,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组织缺血坏死及水肿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正常WT小鼠大脑皮质无MLKL表达,缺血后脑损伤区的WT小鼠有大量MLKL阳性细胞,MLKL主要表达于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脑缺血后脑损伤区的MLKL表达显著增加;免疫电镜结果显示脑水肿区域血管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内有大量MLKL蛋白胶体金颗粒分布; HE染色结果显示MLKL敲除可显著减轻脑水肿程度。结论:脑缺血可上调WT小鼠缺血部位MLKL表达,提示MLKL可能参与缺血后的脑水肿发生。  相似文献   
23.
咬合创伤对三叉神经脊束核敏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咬合创伤时前速激肽原A(PPTA)及c fosmRNA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VC)的表达变化 ,探讨咬合创伤对口面部初级传入中枢兴奋性的影响。方法 高出咬合面1 5mm的嵌体粘固于 18只杂种犬右侧上颌第一、二磨牙咬合面的Ⅰ类洞型内 ,造成对颌牙的创伤。粘固嵌体后 3、7、14、30、6 0d时取双侧VC ,用反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检测PPTA及c fosmRNA的表达并与无咬合创伤的对照组犬比较。结果 ①对照犬VC内有极少量PPTA和c fosmRNA的表达。②戴嵌体后 3d起 ,所有实验犬创伤侧VC内PPTAmRNA表达开始上调 ,14d时表达水平最高并持续至 30d ,其后开始下降。 3~ 30d内实验组创伤侧PPTA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③ 3d和 7d时创伤侧VC内有明确的c fosmRNA表达增强 ,其余时间段未检测到c fosmRNA。④创伤咬合侧PPTA及c fosmRNA表达明显强于对侧。结论 咬合创伤时VC内PPTA及c fos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 ;咬合创伤使口面部初级传入中枢兴奋性增强并可能与咬合创伤性口面痛相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性痛条件下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树突形态和树突棘密度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腰5脊神经结扎(L5 spinal nerve ligation,SNL)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对照组为假手术组即只暴露腰5脊神经,不结扎。利用Von Frey纤维丝检测其50%机械性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判断SNL模型是否成功。通过高尔基(Golgi)染色的方法观察SNL模型后14 d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树突形态和树突棘密度的变化。结果:SNL模型组大鼠CA1区锥体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锥体神经元树突分支数无明显差异。结论:神经病理性痛会导致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升高。  相似文献   
25.
本文应用原位杂交组化方法研究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α-和β-两种亚型的mRNA及编码P物质(SP)的前原速激肽AmRNA(PPTAmRNA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中的表达状况。结果发现:大约有35.7%,22.3%和17.5%的三叉神经节神经元分别有α-CGRP,β-CGRP和PPTA-mRNTA表达。中、小型神经元含有上述三种肽的mRNAs,而大神经元则主要表达。α-CGRPmRNA,从而提示它们在感觉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可能起着不同的作用。相邻切片法研究的结果发现:这三种肽的mRNAs可共同表达于一些中、小神经元中,提示SP和CGRP在功能上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6.
27.
武胜昔  王亚云 《解剖学报》1998,29(2):145-150,I007,I008
  相似文献   
28.
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是大脑认知处理的关键脑区之一,整合调控感知、情绪、与社交行为。新近研究发现,mPFC也是疼痛调控脑区。其中,抑制性γ-氨基丁酸(GABA)能中间神经元在疼痛发生与镇痛中尤为重要。本文基于mPFC脑区在慢性痛状态下的稳态可塑改变,解析mPFC中GABA能神经元调控慢性痛的多样性结构可塑、功能连接、分子通路,旨在为疼痛诊治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9.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检测和分析,比较抑郁小鼠和对照小鼠前额叶皮质代谢物质的差异,探索脑代谢物与抑郁症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建立小鼠慢性社交挫败应激(CSDS)模型,并通过一系列行为学实验验证该动物模型。采用超高效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非靶向代谢组学的分析技术检测具有抑郁表型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前额叶皮质脑区的代谢物质。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统计学方法来筛选并鉴定具有明显差异的代谢物质。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的抑郁样症状。在脑代谢物方面,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前额叶皮质中有26种代谢物的含量发生了显著改变,其中11种代谢产物含量增高,15种代谢产物降低。通路分析结果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有两个代谢物。其一是3-磷酸甘油乙醇胺,它是抑郁症相关的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中的成分之一,其含量增高。其二是色氨酸,它是抑郁症相关的5-HT合成相关代谢通路上的成分之一,其含量降低。结论:慢性抑郁症小鼠模型前额叶皮质的脑代谢产物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有望作为一种代谢指标,以帮助诊断抑郁症和研发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0.
大鼠神经系统内5-羟色胺2A受体亚型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大鼠神经系统内5-羟色胺受体2A亚型(5-HT2A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结构的分布。方法:5-HT2AR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5-HT2AR阳性细胞体主要分布于嗅球的小球层和僧帽细胞层、海马始层、外侧缰核、丘脑背外侧核、下丘脑室旁核、中脑中央灰质、小脑浦肯野细胞、脑干运动核和感觉神经节等;5-HT2AR阳性纤维和终末主要分面于嗅球的小球层和内丛层、大脑皮质、外侧隔核、杏仁外侧核、丘脑网状核、腹侧顶盖区、桥核、下橄榄及脑干运动核等。结论:5-HT2AR亚型阳性结构广泛分布于大鼠神经系统,它们可能介导5-HT在神经系统中的多种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