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目的 探讨胰源性左侧门静脉高压症(PSPH)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5例PSPH及复习国内近10年报道的52例PSPH的临床资料。结果 诊断方法主要为超声、CT、MRA(磁共振三维重建血管造影)、胃镜及腹腔动脉造影。8例(8/67)行单纯脾切除术,23例(23/67)行单纯脾切除+胰腺原发病治疗,13例(13/67)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1例(21/67)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胰腺原发病治疗,2例(2/67)行脾动脉栓塞+曲张出血静脉硬化术。术后随访率89.6%(60/67),随访12—53个月,平均33.1个月。1例行单纯脾切除未断流者于术后13个月出现呕血,余59例病例术后均无再出血发生。结论 胰源性左侧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对于无上消化道出血病史者,可行单纯脾切除术;对于有出血病史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可采取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动脉栓塞术、内镜下曲张静脉硬化等方法,并且应同时重视对胰腺原发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6岁,2004年4月5日行中段食管癌切除术.术前胃镜检查示食管肿瘤距门齿31cm,溃疡周边堤样隆起.术后一般状况平稳,无胃区疼痛、恶心等胃部不适症状,术后第3天拔除胃管.4月12日行泛影葡胺食道透视示造影剂通过顺利,拔除胸部闭式引流管,无渗漏.病理报告中分化鳞状细胞癌,食道残端无癌浸润,气管旁淋巴结无癌转移. 4月22日出现发热(38.5℃),右胸隐痛,无咳嗽、咳痰.食道钡透疑食道胸膜漏,胃镜证实胃食道吻合口愈合良好,胃小弯侧胃穿孔1.5cm,经内镜下套扎术、支架及生物蛋白胶栓堵术均未成功,下十二指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及胸腔闭式引流术.应用抗生素及质子泵抑制剂,状况渐缓解,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 探讨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假手术(sham)组、SAP组、硫氢化钠干预(NaHS)组和炔丙基甘氨酸干预(PAG)组.NaHS组和PAG组分别于造模后1h经腹腔注射NaHS和PAG.各组于造模24 h后测定肺组织胱硫醚γ-裂解酶活性及mRNA表达、髓过氧化物酶、磷脂酶A2、核因子κB活性、湿/干重比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P物质、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水平.对胰腺及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检测血H2S、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1含量.结果 与SAP组相比,NaHS组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而PAG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SAP时,内源性H2S水平明显增加,对SAP并发肺损伤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以H2S为靶点,抑制系统和组织H2S生成对SAP继发肺损伤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和改善微循环障碍等有关.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 分析慢性胰腺炎(CP)外科治疗效果,探讨如何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54例CP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54例CP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单纯减压引流术(Partington术);13例行切除术,包括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4例胰体尾部联合脾切除术、1例胰体尾部切除术(DP)及1例胰十二指肠联合胰体尾部切除术;12例行切除+减压引流术,包括7例Beger术及5例Frey术;21例行其他手术(15例胰腺假性囊肿空肠吻合术,4例剖腹探查、胰腺组织活检术及2例胃空肠吻合、胆总管空肠吻合术).术后病理证实4例CP已合并癌变.12例出现各种术后并发症,均经非手术治疗而治愈,无院内死亡病例.44例(81.5%)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 67个月.42例术前明显腹痛者中36例(85.7%)获得持续缓解;术后新发糖尿病1例,无新发脂肪泻病例.结论 对于具备外科手术指征的CP患者,应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为目的,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同时要兼顾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57.
肝腺瘤的诊治体会(附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腺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临床上较难与肝脏的恶性肿瘤相鉴别,其本身又有恶变的可能,因此早期诊断肝腺瘤对于正确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3-2003年期间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肝腺瘤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8.
MRCP预防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的临床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前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检查在预防胆管损伤方面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间施行的1392例胆囊切除术病历资料,全部病例术前均行胆道超声或CT检查,其中572加行MRCP检查,并对其术后发生胆管损伤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MRCP组572例未出现胆管损伤.非MRCP组820例,胆管损伤8例,胆管损伤率为0.98%.MRCP组和非MRCP组的胆管损伤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Y2=4.04,P<0.05).结论 为预防胆囊切除术导致的胆管损伤术前行MRCP检查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因其可在术前提供胆道变异和可疑变异的信息,在降低胆管损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9.
患者男,56岁。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病理诊断为高分化腺癌,术后进行放疗。两个月前出现进食后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外院疑诊为放射性小肠炎致不全肠梗阻,行保守治疗,症状稍缓解。查体:上腹轻度膨隆,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活跃。辅助检查:外周血WBC 4.7×10~9/L,RBC 3.3×10~(12)/L,  相似文献   
60.
目的人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是肝纤维化、肝硬化过程中的重要负性调节因子,通过AAV病毒基因转导方式,探讨hIL-10对慢性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以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转移质粒载体pTR-UF5为基础构建表达质粒pTR-UF5/hIL-10。采用本室构建的高效重组AAV包装系统,产生感染性重组AAV-hIL-10,滴度4.22×10^8/ml。以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复制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采用肌肉注射方式将rAAV-hIL10以等量分别注射于大鼠双侧后肢内侧肌肉中,观察预防性给药(总量为150ul/100g体重)和治疗性给药(总量为200ul/100g体重)前后对大鼠血清AST、ALT、ADH和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连蛋白(laminin,LN)、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Ⅲ,PCⅢ)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重组AAV-hIL10系统。重组病毒感染后,预防性和治疗性给药后较给药前,大鼠血清AST、AL,T、ADH和HA、LN、PCⅢ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16周肝脏病理学分级和大鼠生存率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重组AAV-hIL10对TAA所致慢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