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腹膜粘液瘤是腹部外科少见的肿瘤,多发生在阑尾和卵巢的粘液性囊腺瘤之后,其生长迅速,可以很快地引起肠梗阻和腹胀等并发症。传统的治疗方法对此效果较差。我们在治疗中应用腹膜切除联合高温热灌注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2.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结节性甲状腺肿一般采用选择性腺叶切除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很少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但高度精细化的甲状腺全切除术能彻底切除病变组织,避免残余病变组织复发、癌变而再次手术,近年来国外用于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呈上升趋势[1].  相似文献   
33.
患者女,50岁.因"上腹部胀痛2月余"入院.患者无恶心、发热,伴轻度呕吐,排便习惯无改变,体重无明显减轻,纳差.患者曾于1年前体检时发现腹腔囊性肿物(资料不详),未予以进一步诊治.入院查体:腹平软,未见胃肠型、蠕动波及腹壁静脉曲张.于上腹部可触及一微隆起肿块.肿块质软、表面光滑、边缘不清、活动度差、压痛阳性,反跳痛与肌紧张阴性.肝脏及脾脏未触及.胃镜、肠镜未见异常.腹腔彩超示:胃胰之间一囊性占位,壁薄、形态不规则、内透声不清晰(图1).CT示:胃后区、胰腺前部可见不规则囊状液性低密度影,边缘光滑,部分肠腔受压,考虑起源于胰腺的囊性占位性病变(图2).患者肝炎系列检测阴性,血常规、生化系列及血、尿淀粉酶无明显异常,血清癌胚抗原、甲胎蛋白、CA19-9、CA125值均正常.术前诊断:上腹部囊性占位.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并总结甲状腺全切除术中甲状旁腺的辨识和保护方法。 方法:对2003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3?425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全组男489例,女2 936例,年龄9~72岁。结节性甲状腺肿2?261例,甲状腺癌684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9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甲亢57例,甲状腺腺瘤41例,肉芽肿性甲状腺炎31例,桥本氏病259例。行甲状腺单侧叶全切除术364例,甲状腺双侧叶全切除术3 061例,颈部淋巴结廓清术186例,甲状旁腺异位自体移植术834例。住院时间5~8 d,术后随访2个月至10年,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出现,疗效满意。 结论:甲状旁腺解剖位置特殊、形态复杂多样。甲状腺全切除术中,术者应精细操作、仔细分离、沿预留组织解剖、保持术野干燥,准确辨识并保护甲状旁腺,从而有效降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5.
老年人阑尾炎临床表现轻、病理变化重,易穿孔。诊断靠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36.
37.
为开展甲状旁腺细胞、组织移植的研究,我们进行了甲状旁腺低下模型建立的探讨。  相似文献   
38.
注重创新与实践 加强本科生毕业实习教学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为顺应时代发展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我们在高年级医学生的毕业临床实习阶段 ,采取了全程辅导教师负责制 ,强化临床实习教学 ,加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及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结果表明学生建立了临床思维 ,初步形成一定的科研能力 ,能独立思考问题 ,用科学的观点去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 ,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9.
微囊化甲状旁腺兔-鼠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微囊化移植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各种实验,成为解决甲状旁腺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热点领域,但最佳移植部位及其移植失效机制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观察微囊化异种甲状旁腺组织移植对Wistar大鼠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治疗作用,并探讨最佳移植部位及其失效机制。方法:制备甲状旁腺功能低下Wistar大鼠模型,建模4周后随机分为肾包囊组、胸锁乳突肌组,空囊组,肾包囊组、胸锁乳突肌组分别将微囊包裹兔甲状旁腺移入鼠肾包囊和胸锁乳突肌,空囊组仅于肾包囊移植空囊。移植后每隔2周取血测血钙,移植后第16周取移植物进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与结论:肾包囊组、胸锁乳突肌组16周内血钙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6~20周胸锁乳突肌组血钙呈下降趋势。胸锁乳突肌组微囊周围有大量纤维包裹。提示海藻酸-钡交联微囊可对甲状旁腺组织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使甲状旁腺组织较长时间存活并发挥正常功能。肾包囊是较佳移植部位。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修复时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院转入(31例)及本院发生的(7例)医源性胆道损伤38例临床资料。全组病例均通过分析既往胆道手术史、术后病情变化、再次手术前的影像学表现和术中所见而最终确诊。根据实施确定性胆道修复手术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术中修复(n=26)、早期修复(72 h以内,n=15)和延迟修复(n=17)三组进行比较。结果胆道损伤发生后,术中修复患者的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最佳,住院时间最短,医疗费用最少;早期修复次之。然而,能否及时发现胆道损伤、及时施行确定性的修复手术,受术者及所在医院胆道外科的水平所限。结论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修复时机及正确处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最好术中及时发现及时修复,修复手术应由经验丰富的胆道外科医师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