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3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32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内科学 | 18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48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0篇 |
中国医学 | 22篇 |
肿瘤学 | 1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2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5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3篇 |
196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补阳还五汤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元存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存活的影响。方法 成年SD大鼠20只,在右侧梨状肌下缘0.5cm处切断坐骨神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以补阳还五汤灌胃,4W后观察相应节段运动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存活率、神经元胞体直径和面积。结果 4W后相应节段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对照组为59.87%,实验组为69.22%(P<0.01);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存活率:对照组为70.99%,实验组为79.13%(P<0.01)。对照组运动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胞体直径、面积明显小于实验组(P<0.01)。结论 补阳还五汤能提高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存活率,减轻神经元胞体萎缩程度,有利于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隆起糜烂性胃炎(Raised Erosive Gastritis,REG)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病理组织学及热休克蛋白60(HSP60)、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关系,以期指导中西医结合防治REG。[方法]选择131例REG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胃湿热证32例(Hp阳性19例,阴性13例),脾胃气虚证52例(Hp阳性者34例,阴性18例),脾虚湿热证47例(Hp阳性者33例,阴性14例)。所有受试者均行胃镜检查,取胃窦部活检标本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染色法检测Hp;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SP60,其中63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SP70。并设正常对照(正常)组18例。[结果]REG脾虚湿热证组的萎缩、肠化生(IM)程度均高于脾胃湿热证及脾胃气虚证组(P0.05),而后2组之间比较以及3组中Hp阳性者与阴性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HSP60表达均较正常组增加(P0.01),而3组之间比较均P0.05;脾胃湿热证及脾虚湿热证组中Hp阳性者的HSP60表达均高于Hp阴性者(P0.05),而脾胃气虚组中的Hp阳性与Hp阴性者比较P0.05。3组的HSP70表达均较正常组增加(P0.01);而3组的HSP70阳性表达情况分别比较均P0.05;脾胃湿热证组中Hp阴性的HSP70表达高于Hp阳性者(P0.05),而脾胃气虚证组与脾虚湿热证组中Hp阳性者与阴性者HSP70表达比较均P0.05。REG Hp阳性者胃黏膜HSP60的表达明显高于Hp阴性(P0.01);REG Hp阳性者胃黏膜HSP70的表达与Hp阴性者比较P0.05。[结论]REG脾虚湿热证患者胃黏膜萎缩、IM程度均高于脾胃气虚证及脾胃湿热证。REG3组胃黏膜HSP60及HSP70的表达均较正常组增强。Hp感染可诱导胃黏膜HSP60的高表达。HSP60表达既与Hp感染有关,又与湿热之邪有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索脾胃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高温高湿环境、高脂高糖饮食加免疫法构建脾胃湿热证UC大鼠模型,观察大鼠整体状态、病理变化,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脾胃湿热型UC各模型组大鼠的整体状态较差,肉眼可见结肠黏膜糜烂、溃疡形成;镜下呈急慢性炎症表现、溃疡形成,血清中SOD活性下降(P0.01),MDA水平升高(P0.05,0.01)。[结论]氧自由基参与了脾胃湿热型UC的发病过程,外周血SOD、MDA可作为炎症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94.
[目的]通过观察隆起糜烂性胃炎(Raised Erosive Gastritis,REG)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之间的关系,以期更好的协助指导中西医结合防治REG。[方法]选择REG中医辨证符合脾胃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虚湿热证的患者63例,并设正常对照(正常)组18例,所有受试者均行胃镜检查,取胃窦部活检标本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染色法检测Hp及p53、PCNA。[结果]REG组各证型的p53、PCNA表达均较正常组增加(均P0.01);各证型的p53、PCNA阳性表达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证型Hp阳性与Hp阴性者p53、PCNA阳性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EG胃黏膜处于高增殖状态。REG中医各证型间与Hp感染及p53、PCNA表达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5.
武一曼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88,(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急性EB病毒感染,临床症状有发热、淋巴结肿大、扁桃体炎及血淋巴细胞增多。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但在疾病早期阶段,由于临床特征与急性病毒性肝炎(AYH)相似,80~90%IM 患者可出现肝脏症状,约5%病人有黄疸,一半病人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脾肿大,因此与 AVH 不易区别。本文作 相似文献
96.
97.
98.
实验室已反复证明某些人的乳癌出现ER,从瘤组织匀浆的细胞溶质泡液组分中能检出雌激素结合的蛋白质。此法虽可证明肿瘤细胞溶质泡液内每单位重量蛋白质类固醇结合的能力,但不能证明受体细胞的来源或被检出蛋白质的来源。近来,荧光类固醇组织化学技术用17β-雌二醇-6CMO-BSA-FITC作为受体的示踪物,研究冰冻切片内单个瘤细胞ER的活性,发现大部乳癌病人ER阴性时含有异源性的瘤细胞群。为了更好的比较用激素治疗的结果,乳癌细胞应按照ER~+细胞在癌细胞内的百分率进行分类;本研究目的是把ER~+癌细胞百分率作为ER水平和聚丙烯凝胶过 相似文献
99.
过氧化酶细胞化学的电镜研究已经发现人类粒细胞的初级颗粒是在早幼粒细胞中合成,次级颗粒在中幼粒细胞合成。但这些研究有所不足,其次级颗粒缺乏特异性标志,不能将同一细胞的电镜和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学进行直接对比,因此次级颗粒不能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