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77篇
基础医学   13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6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68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1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MC5是由本实验室建立的鼠抗人结肠癌单克隆抗体,已证实在消化道肿瘤的免疫组化诊断中有较高价值。本文采用MC5和刀豆素A(Con-A)建立的McAb-Con-A ELISA方法,对108例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中MC5-Ag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大肠癌的阳性率为58%,消化道其它恶性肿瘤的阳性率为37%,经U检验分析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消化道良性疾病的阳性率为10%。MC5-Ag对大肠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是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新型大肠癌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在实验利用对胃癌、结肠癌选择性很强的单克隆抗体MG_7及MC_3,通过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原发性与转移性卵巢癌的相应抗原。实验结果33例卵巢(原发性)上皮性癌全部为阴性,18癌例卵巢转移性癌总阳性率为94.4%,提示本实验有可能用于鉴别原发性与转移性(来源于胃肠道癌)卵巢癌、对协助病理诊断(实验对2例病理诊断困难的病例明确了诊断)、判定原发病灶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免疫抑制性酸性蛋白(IAP)单克隆抗体(MI)对33例卵巢上皮性癌的免疫组化实验研究表明,MI_2识别的IAP亚型似主要由癌细胞产生,对卵巢癌细胞的选择性较强,可能做为诊断卵巢癌的一种标志物。实验结果表明阳性着柒率与卵巢癌类型,病理分级关系不显著,而柒色程度与临床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这对临床初步判定预后、估计复发、指导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T细胞受体库及细胞因子表达与胃癌进展及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在胃癌的发展过程中 ,肿瘤细胞与机体免疫系统间相互作用的特征。方法采用高敏感的放射性标记半定量RT PCR技术检测胃癌病人癌组织、非癌性粘膜组织及外周血各细胞亚群中细胞因子及T细胞受体亚家族mRNA的表达。结果 进展期胃癌外周血CD8+ T细胞中的增殖性T细胞克隆数低于早期胃癌 (P =0 .0 5 )。有淋巴结转移病例外周血CD8+ T细胞和CD4 + T细胞中的增殖性T细胞克隆数较无转移组明显减少 (P =0 .0 0 0 17、P =0 .0 16 )。有淋巴结转移病例的癌组织 ,其CD8+ T细胞中IL 6、IL 8、TNF α和CD4 + T细胞中IL 4mRNA的水平 (0 .4 3± 0 .17、0 .4 2± 0 .11、0 .18± 0 .0 5、0 .0 8± 0 .0 3)均较非癌性粘膜组织中的 (0 .0 8± 0 .0 2、0 .17± 0 .0 5、0 .0 8± 0 .0 3、0 .0 1± 0 .0 0 )增高 (P =0 .0 4 0、P =0 .0 2 0、P =0 .0 17、P =0 .0 34) ;而无淋巴结转移病例的癌组织与非癌性粘膜组织中各细胞因子的表达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 胃癌病人T细胞受体库及细胞因子表达与胃癌进展及转移相关 ,进展期胃癌及发生转移的病例免疫系统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克隆小鼠CXC趋化因子干扰素-γ诱生单核因子(MIG)并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进行高效表达,进而对MIG蛋白进行纯化和活性鉴定。方法从小鼠脑组织中用RT-PCR的方法扩增出小鼠MIG基因的全长cDNA,在克隆入Bae-to-Bac杆状病毒表达载体后在High-Five昆虫细胞中进行分泌型表达;表达产物经S-Sepharose进行了纯化并进行了生化鉴定;最后对纯化的重组小鼠MIG蛋白进行了钙离子内流诱发试验和淋巴细胞趋化测定以鉴定其免疫活性。结果成功克隆了小鼠MIG基因并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进行了高效表达,其表达蛋白主体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5000;经过单步S-Sepha-rose纯化法就可获得纯度为85%以上的重组小鼠MIG蛋白,产量为10mg/L;该蛋白该纯化蛋白在体外具有诱导小鼠T淋巴细胞钙离子内流和吸引、趋化小鼠脾细胞的活性。结论小鼠MIG蛋白可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高产量分泌表达并可用S-Sephavose纯化法直接纯化;小鼠重组MIG蛋白具有激活、趋化淋巴细胞的生物活性;rmMIG纯化蛋白的大量制备为进一步研究小鼠MIG蛋白在炎症、免疫器官的成熟和其它疾病中的功能和作用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本文建立了人淋巴细胞体外致敏技术,用本文作者既往制备的鼠抗人胃癌单抗MG7作为免疫原,在体外致敏人淋巴细胞获得成功。经与本文作者在建立的人鼠种间骨髓瘤细胞系FMC-1进行人鼠人双杂交,获得一株能与鼠源性抗体反应,但不与人、羊、马、兔等其他种属动物产生的抗体相反应的人源性单抗HMG7。本文讨论了HMG7可能的应用价值,以及在人淋巴细胞体外致敏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小肝癌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多年来原发性肝癌诊疗中最引人瞩目的进展是小肝癌的诊断和治疗。而提高肝癌疗效的途径之一是小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近10年来,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影像学检查成为小肝癌检出、定位、分期、监测疗效必不可少的手段。今后肝癌的诊断意义将拓宽,预后指标或转移复发预测指标成为重要的研究目标[1]。评价现代影像技术在小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预后、转移复发等方面的价值很有必要。1小肝癌的超声(US)诊断B超结合AFP的动态分析成为小肝癌筛查的首选方法,B超对直径>2 cm的小肝癌,检出率可在90%以上,对直径<1 cm的小肝癌检出率不…  相似文献   
18.
Monoclonal antibodies MG7 and MC3, which are highly specific for gastrocolonic carcinomas, were used in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ies of detecting the relevant antigens present in the primary and metastatic carcinomas in ovaries. All 33 cases of primary ovarian carcinomas examined were negative, and positive reaction was obtained in 94.4% of 18 cases of metastatic carcinomas in ovaries. Results of this investigation confirmed the specificity of MG7 and MC3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rimary ovarian cancers from metastatic cancers in ovaries originating from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相似文献   
19.
胃癌细胞耐药相关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胃癌细胞SGC 7901的耐长春新碱细胞株SGC 7901/VCR为免疫原,免疫雌性BALB/C小鼠,经21次融合,获得1株抗体MGr_1与耐药细胞的反应性明显高于药敏细胞,ELISA检测两者差值达0.57±0.08.流式细胞仪分析,MGr_1与SGC 7901/VCR结合阳性的百分率为95.5%,明显高于药敏细胞的48.3%,而且前者的荧光强度明显强于后者.ABC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未行化疗的47例胃癌组织,仅1例呈阳性反应,47例正常胃粘膜也仅1例呈弱阳性反应.SDS-PAGE及免疫印迹法等揭示该抗体识别的抗原MGr_1-Ag为一种糖蛋白,主要分布在耐药细胞的胞膜上,分子量是110KD,抗原决定簇位于该糖蛋白分子的蛋白部分,提示是一种新的耐药相关分手.  相似文献   
20.
脂质体做为蛋白及多肽抗原的载体及佐剂已广泛应用。其磷脂成份、净电荷、大小、层数及抗原的位置均影响免疫反应。主要的机理是脂质体可与网状内皮系统尤其是巨噬细胞相互作用,从而改变免疫应答的方式及类型,如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包括迟发性超敏反应及细胞毒淋巴细胞应答)。说明脂质体在细菌、病毒、寄生虫和肿瘤的疫苗领域大有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