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2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18篇 |
内科学 | 11篇 |
外科学 | 41篇 |
综合类 | 50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19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白介素-18(IL-18)基因启动子区-137G/C(rs187238)和-607C/A(rs1946518)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07年3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就诊于桂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病例组,共264例;另外选取同期在上述两个单位进行体检,均无慢性乙肝病史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共300例。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SSP-PCR),检测上述二组研究对象IL-18基因启动子-137G/C(rs187238)、-607C/A(rs1946518)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 结果 病例组IL-18基因多态性位点rs1946518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病例组IL-18基因SNP位点rs187238 G等位基因的频率高于对照组(OR=1.353,95%CI:1.009~1.815,P=0.043)。携带rs187238 GG基因型的患者发生慢性乙肝的风险较高(OR=1.629,95%CI:1.152~2.305,P=0.006)。分层分析发现,rs187238位点上G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的频率与慢性乙肝的关联在乙肝e抗原(HBeAg)阳性组的患者中更加显著(P=0.022,P=0.011)。 结论 IL-18基因启动子区-137G/C(rs187238)多态性与慢性乙肝易感性具有相关性,而且,rs187238位点上G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的频率与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患者选用敏感化疗药物行肝癌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血清甲胎蛋白(AF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30例HCC患者TACE治疗前后血清AFP、ICAM-1水平的变化,并与36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TACE治疗前后HCC患者血清AFP、ICAM-1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健康人(P均<0.01).TACE治疗后血清AFP、ICAM-1含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可根据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血清AFP、ICAM-1水平对评价HCC患者行TACE治疗效果和观察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PC-3)mRNA在肝细胞癌(HC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及其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60例HC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PC-3 mRNA的表达。PCR产物经凝胶电泳,比较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PC-3与-βactin条带的灰度值之比,半定量分析GPC-3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术后3年不易复发HCC患者的癌组织GPC-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GPC-3 mRNA在HCC癌组织中高度表达,阳性率为68.3%,癌旁组织中低表达或未见表达,术后3年内未复发的HCC患者癌组织中GPC-3 mRNA呈现低表达水平,GPC-3 mRNA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数目、有无包膜、门静脉癌栓、HBsAg及AFP水平无明显相关。结论 GPC-3 mRNA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可能是HCC的一种新的潜在的肿瘤特异标志物;癌组织中GPC-3mRNA低表达的HCC患者不易复发,可能是判断HCC进展和评价预后的一个潜在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短发夹RNA对肝癌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小片段干扰RNA(siRNA)在肝癌细胞内诱导RNA干扰(RNAi),抑制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因表达,在体外进行RNAi对肝癌治疗的实验研究。方法根据ICAM-1基因设计shRNA片断,构建pGenesil-1/ICAM-1表达载体,转入E.coli菌,并用Lipofectamine tm2000转染HepG2细胞,通过MTT方法检测细胞活性状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肝癌细胞中ICAM-1基因蛋白质表达抑制情况。结果本实验已成功构建了针对ICAM-1基因的pGenesil-1/ICAM-1质粒,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RNA干扰(RNAi)能特异而有效地抑制HepG2细胞中ICAM-1基因的表达。结论构建的pchlesd-1/ICAM-1重组质粒能有效抑制ICAM-1基因在肝癌细胞株HepG2中的表达和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Foxp3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作用。方法用常规RT-PCR和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Foxp3在10种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进一步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验证其蛋白水平的表达;将表达Foxp3的肿瘤细胞及用Foxp3 shRNA沉默后的肿瘤细胞分别与CD4+CD2-5T细胞共培养,CFSE评价免疫效应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Foxp3在所有的肝癌细胞系中均出现表达;肝癌细胞与CD4+T细胞进行共培养,可显著抑制共培养体系中CD+4T细胞增殖及其表面标记的表达;肝癌细胞Foxp3表达沉默后,可显著逆转共培养体系中肝癌细胞对CD4+T细胞增殖的表达抑制。结论在肝细胞癌(HCC)细胞系及部分HCC患者组织中均发现Foxp3的表达,肝癌细胞Foxp3的表达参与对肿瘤微环境中效应性T细胞增殖的抑制。 相似文献
17.
18.
胆肠吻合术后返流性胆管炎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胆肠吻合术后反流性胆管炎的预防和合理治疗。方法 分析14例反流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寒战,高热和右上腹疼痛是反流性胆管炎的典型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见钡剂反流,采用离断幽门加胃肠吻合,拆除原吻合口,以及适当延长胆肠Roux-en-Y吻合肠袢的长度等方法治疗后,所有病例的临床症状消失,反流治愈。结论 慎用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和保留适当长度肠袢的Roux-en-Y吻合术是预防反流性胆管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临床实践证明,外科治疗门脉高压症出血患者,需要一种既能降低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压力,又能维持肝脏门脉血供的术式,才能获得较为满意和持久的疗效。基于这一认识,Inokuchi 创用了选择性胃左静脉腔静脉分流术(亦称“冠腔静脉分流术”)。该术式具有 Warren 提出的选择性分流术的三个生理特征:选择性食管胃底区曲张静脉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