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9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7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1篇 |
内科学 | 57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47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10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前临床上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 (LC)治疗胆石症已占相当大一部分。我科自开展LC术以来 ,通过对 2 52例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将护理程序应用其中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 2 52例中男 71例 ,女 1 81例 ,年龄 1 8岁~ 72岁 ,平均 46岁。诊断 :慢性胆囊炎 1 1 3例、胆囊息肉 2 3例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6 2例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1 6 2例。择期手术 2 1 3例 ,急诊手术 3 9例。2 方法 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并进行诊断、计划、实施、评价。护 理1 重视心理护理 ,将健康教育贯穿其中LC术已占胆囊切除术的…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短期甲状腺机能减退对患者骨密度及脂肪分布的影响,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甲状腺癌患者22例,均行甲状腺全切术或近全切术,术后4~8周或停用左甲状腺素后3~6周均行131I去除治疗(去除治疗后48小时即开始使用左旋甲状腺素),对该组病例术前、131I治疗前,131I治疗后3~6个月,分别行全身骨密度测定及脂肪分布测定。结果22例甲癌患者,术前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平均为(4.55±0.91)pmol/L,术后4~6周平均为(1.21±0.41)pmol/L,131I治疗后3~6个月平均为(5.70±1.17)pmol/L;三次骨密度测定,无明显变化;三次体脂含量分别为21.75±8.01 kg,23.05±7.96 kg,21.53±7.73 kg,甲减状态时,体脂含量明显增加(第二次减去第一次,P0.01);甲减恢复后,体脂含量亦随之基本恢复(第三次减去第一次,P=0.36)。结论短期甲减对患者骨密度无明显影响,但可使患者体脂含量明显增高,且该改变随着甲状腺机能减退的纠正而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83.
58例急性肺栓塞治疗方案的选择与评估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APE)的最佳治疗方案。评估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尿激酶(UK)2小时连续静脉溶栓法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58例经放射性核素肺灌注通过扫描(ECT)或选择性肺动脉造影(CPA)确诊为APE的患者,采用rt-PA或UK2小时连续静脉滴注法(简称2小时法)或UK小剂量每日1次3 ̄7日法溶栓及单纯抗凝法,栓子切除法治疗。比较并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 溶栓治疗41例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研究以13u·h-1·kg-1作为肝素起始剂量的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抗凝达标时间和有效维持剂量。方法:记录25例PTE患者治疗前及使用肝素后每6h一次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血浆肝素浓度值;计算在肝素起始剂量13U治疗下24h、48h及72h APTT达标率,至APTT稳定达标所需时间,所有患者每d肝素需求总量;运用相关性与单因素线性回归的统计学方法探讨血浆肝素浓度与APTT值的线性关系、肝素剂量与APTT值的线性关系,并推算其稳定达标时肝素维持量。结果:累积剂量平均法推算的所有患者单位时间内肝素维持量平均(12.43±2.58)u·h-1·kg-1,95%可信限区间为11.37~13.50u·h-1·kg-1;回归方程推导的肝素维持量是(11.52±2.71)u·h-1·kg-1与95%可信限区间是11.01~11.36u·h-1·kg-1。各种维持量中,实际维持量介于11~13u·h-1·kg-1的患者在24h与72h内所占比例分别为37%与32%;使用11~13u·h-1·kg-1维持剂量者首日达标率75%,次日为100%。所有患者在起始剂量13u·h-1·kg-1治疗并主要依据Raschke量表调整后24h、48h及72h累计APTT达标率分别是76%、96%和100%;所有患者达标时间中位数为18h,众数为12h。结论:本组PTE患者平均肝素维持剂量介于11~13u·h-1·kg-1;在肝素起始剂量13u·h-1·kg-1治疗下,所有患者24h累计APTT达标率为76%,达标时间中位数为18h。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评分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危险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ECG异常类型及其评分值;评价分值与放射性核素全肺灌注缺损百分数(PPDS)、超声心动图右心室前后径、肺动脉收缩压(SPAP)、动脉血气指标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ECG分值预测PPDS〉50%和SPAP〉50mmHg的准确性。结果40例急性PTE患者的ECG评分值与PPDS和右心室前后径呈正相关;与SPAP呈等级正相关;与PaO2呈负相关。ECG分值预测PPDS〉50%和SPAP〉50mmHg准确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8和0.763。ECG分值〉9.5时预测PPDS〉50%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2%和84.2%;ECG分值〉11.5时预测SPAP〉50mmHg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0%和73.9%。结论ECG评分是评估急性PTE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7.
肺血栓栓塞症的诊疗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血栓栓塞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误诊率和高病死率。其栓子主要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其和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个疾病的两个阶段。该病各种临床表现多与缺氧及肺动脉高压导致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密切相关。常用的无创诊断手段包括心电图、胸部X线、D二聚体定量、血气分析、心脏超声、CTPA、MRA及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等。有创检查主要是肺血管造影。CTPA在肺动脉主干、叶、段水平的肺栓塞诊断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2%,已经逐步被认为是取代肺血管造影的无创检查之首选。肺血栓栓塞症的主要治疗包括病因干预、抗栓治疗及并发症对症支持等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血栓患者,溶栓治疗疗效优于单纯抗凝。抗凝治疗是肺血栓栓塞症的基础治疗,常用药物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普通肝素治疗强调早达标和稳定达标,在治疗急性大面积血栓中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后者在治疗急性非大面积血栓中疗效等于甚至优于普通肝素。华法林半衰期长,起效慢,用于预防慢性血栓形成,使用疗程至少3个月。影响肺血栓栓塞症的预后因素为急性右心衰和慢性肺动脉高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未能及时诊治、病程慢性迁延、溶栓治疗无效、多发的反复的亚型肺小血栓导致压力升高等因素均容易导致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发展。降低肺动脉高压的药物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肝素抗凝治疗肺血栓栓塞 (PTE)症时 ,尽快达到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值在4 5~ 90s区间 (简称达标 )的个体维持剂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 4 2例接受肝素持续静脉点滴法抗凝治疗的PTE病人的临床资料 ;观察 72h内个体肝素用量及达标状况 ;比较达标组与未达标组 ,超标组肝素用量的差异及出血发生率 ;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4 2例PTE患者中达标 31例 ,占 73 8%。达标者每人每日肝素平均剂量为 2 182 1u ,所用肝素维持量中位数为 12 9u·kg- 1 ·h- 1 。超标组出血副作用的发生率高于达标组 ,2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反应值 (溶栓或负荷量肝素治疗后即刻APTT值与基础APTT的比值 )与肝素用量呈反比关系。结论 :肝素维持量个体差异大。达标组所需肝素量中位数低于国外推荐剂量 (18u·kg- 1 ·h- 1 )。发病危险因素及病程为其主要影响因素。无家族遗传倾向及恶性肿瘤疾病的急性肺栓塞患者若治疗反应值 >1 5 ,推荐首选肝素维持剂量为 13u·kg- 1 ·h- 1 。 相似文献
89.
哮喘与慢性支气管炎气道炎症的临床病理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哮喘病理学特点。比较哮喘与慢性支气管炎气道炎症的病理异同。为临床上鉴别诊断提供病理形态学依据。避免盲目治疗。方法经纤维支气管镜行大气道粘膜活检,将14例哮喘和13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支气管粘膜活检组织的病理改变,做定量计分及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电镜下观察肥大细胞的功能状态。结果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气道粘膜上皮均有损害,粘膜下层有多种炎性细胞浸润及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但哮喘组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计数每高倍视野依次为16±25,35±27与慢性支气管炎组(12±17、11±1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电镜下可见到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其基底膜早期增厚(P<0.05),平滑肌增厚为其特征性病理改变。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气道粘膜病理改变则与其不同,嗜酸性粒细胞<1.2个/HP和肥大细胞<11个/HP,电镜下未见到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结论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包括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均为气道慢性炎症,但气道粘膜病理改变存在明显差异。气道阻力增高原因不同,是两种疾病。经纤维支气管镜大气道粘膜活检病理检查,对两种疾病的鉴别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0.
本文分析88例住院治疗的青年人气胸和26例老年人气胸,指出,青年人气胸中男性无力型患者显著为多。认为,肺大泡和胸膜下肺大泡破裂是青年男性气胸多发的主要原因。从马凡氏综合征合并自发性气胸的发病机制推测,由于雄激素的作用,在胎肺发育成熟之前,某些青年男性的肺或胸膜下发育不良是形成肺大泡和发生自发性气胸的一种潜在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