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52篇
  免费   938篇
  国内免费   609篇
耳鼻咽喉   106篇
儿科学   241篇
妇产科学   54篇
基础医学   858篇
口腔科学   211篇
临床医学   1965篇
内科学   1260篇
皮肤病学   410篇
神经病学   293篇
特种医学   7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7篇
外科学   1499篇
综合类   5021篇
预防医学   2079篇
眼科学   232篇
药学   1642篇
  56篇
中国医学   2228篇
肿瘤学   494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256篇
  2022年   303篇
  2021年   371篇
  2020年   347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287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277篇
  2014年   768篇
  2013年   559篇
  2012年   722篇
  2011年   878篇
  2010年   705篇
  2009年   735篇
  2008年   738篇
  2007年   792篇
  2006年   847篇
  2005年   985篇
  2004年   876篇
  2003年   716篇
  2002年   545篇
  2001年   734篇
  2000年   753篇
  1999年   676篇
  1998年   580篇
  1997年   577篇
  1996年   549篇
  1995年   471篇
  1994年   445篇
  1993年   322篇
  1992年   266篇
  1991年   235篇
  1990年   212篇
  1989年   218篇
  1988年   123篇
  1987年   130篇
  1986年   91篇
  1985年   96篇
  1984年   80篇
  1983年   59篇
  1982年   70篇
  1981年   60篇
  1980年   39篇
  1978年   17篇
  1959年   22篇
  1958年   27篇
  1957年   21篇
  1956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分析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近五年的研究现状及热点。方法 以CiteSpace V软件为研究工具,检索2016年至2021年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SCI-E收录的文献,分析国家/地区、作者、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及期刊、文献的被引关系,并对关键词进行共现、突显及聚类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后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结果 2016至2020年的年均发文量约80篇;合作发文高产作者为WELK B、STOFFEL J T、MYERS J B;合作发文高产国家为美国、加拿大、中国;合作发文高产机构为密歇根大学、犹他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具有影响力的期刊为《J Urology》、《Spinal Cord》、《Neurourol Urodynam》;高被引文献研究内容涉及膀胱功能障碍药物治疗、流行病学特点、并发症处理等;热点关键词为神经调节、信号通路、胫神经刺激等。结论 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泌尿外科学和神经科学领域,对其发病机理及治疗手段的研究是当前及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免疫血液学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MGT)对患者血标本进行ABO、 RhD血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筛选。对抗体筛选阳性血标本再采用试管盐水法(NS)及间接抗球蛋白法(IAT)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和抗体类型测定,检测患者红细胞上是否含有相应抗原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对需输血患者筛选不含相应抗原的供血者红细胞与患者血清采用NS、手工凝聚胺法(MPT)及IAT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在644例患者中,男247例(38.35%),女397例(61.65%)。单特异性不规则抗体551例(85.56%),不规则抗体合并自身抗体39例(6.06%),自身抗体54例(8.39%),其中DAT阳性或弱阳性93例(14.44%)。在590例不规则抗体中,IgG型404例(62.73%), IgM型183例(28.12%), IgG型+IgM型3例(0.47%)。温自身抗体类型多为IgG型,冷自身抗体多为IgM型。不规则抗体效价为1∶4~1∶64,凝集强度为1+~4+。结论 不规则抗体绝大多数为IgG型抗体,少部分为IgM型或IgM型+IgG型抗体,该抗体可影响免疫血...  相似文献   
103.
患者,女,38岁,因停经80d,下腹痛8d,阴道流血5d入院。患者停经2月时在当地卫生院诊断为早孕,欲自行中止妊娠,即经阴道放置中草药根行打胎术。因感下腹痛难忍,即将中草药根取出,当时发现中草药根上沾有血迹,未做任何处理,未感胎物流出。近日来自感下腹痛加剧,发热,纳差,精神差。  相似文献   
104.
槲寄生抗氧化物质的研究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宰学明  吴国荣  龚祝南  陆长梅  邵志广 《中草药》2001,32(12):1081-1083
目的;研究槲寄生抗化物质并进行活性测定。方法:分别测定了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Nakai叶,茎,果中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GSH,绿原酸,类黄酮等小分子抗氧化物质的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发现该植物富含抗氧化物质。结论:表明槲寄生所含抗化活性物质种类多,数量大,具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尤以叶为最。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电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心肌肌浆网Ca^2+-ATPase活性的影响,并以内关穴与公孙穴作对比研究。方法:采用冠脉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定磷法检测心肌肌浆网Ca^2+-ATPase活性。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Ca^2+-ATPase活性降低,电针内关与公孙均可提高心肌Ca^2+-ATPase活性,与模型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公孙组差于内关组(P〈0.05)。结论:电针可提高心肌Ca^2+-ATPase活性,从而抑制钙超载的发生,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且不同腧穴间作用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6.
张海岑研究员业医五十余载,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颇有体会。他认为,头居人体之巅,手足三阳经脉均会于此,主三阳之督脉亦上达于头,且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行于头面。或因外邪,或由内伤,或内外合邪,俾脏腑功能失调,经脉痹阻,气血逆乱上犯于头面而痛,据其部位及发病特点,可名之为面痛风。其痛或在鼻梁者,或连及眼目者,亦有连及口角齿龈  相似文献   
107.
山东省平原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中,用创新的思路推进工作,用发展的办法破解难题,创出具有特色的"平原模式",得到了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的高度评价,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在2008年全省药品市场工作会议上进行了推广。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鼻咽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 α)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5年12月经病理切片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72例;同时选取24例慢性鼻咽炎组织标本进行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urvivin蛋白和HIF-1α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结果 鼻咽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HIF-1α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慢性鼻咽炎组织(P< 0.001).Ⅲ+Ⅳ期鼻咽癌组织Survivin蛋白和HIF-1α的阳性表达率、中等及以上阳性表达率均高于Ⅰ+Ⅱ期鼻咽癌组织(P <0.001);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Survivin蛋白和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和P<0.001).结论 Survivin和HIF-1α表达在鼻咽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表达,两者在鼻咽癌的分期,进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现在许多人讲究吃补药,但怎样补?吃什么补?许多人都不太明白,相当一部分人是盲目补。我认为应遵循这样几条原则: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适可而止,情变药变。 因人而异就是不同人不同用药。如儿童一般不宜参茸,不宜酒剂,老人用药量要慎重,尤需分阴阳。 因的而异就是用药的目的。是强健身体还是美容?是护发养颜还是祛病固本?是益智还是安眠?目的不同用药也不  相似文献   
110.
脂肪肝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脏脂肪蓄积过多代谢平衡失调的病理状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年龄也有年轻化的趋势,更有部分病例由此演变成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目前西药治疗脂肪肝大致分为降脂性药物和护肝去脂药两类,但缺乏理想的针对性治疗药物,而且停药后常会反弹影响疗效;而中医药因其疗效平稳、有多向调节优势受到人们的推崇,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但也存在许多不规范的问题。如由于各家临床经验不同导致中医对脂肪肝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中药治疗疗效评价方面的差异。因此,开展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的药理和临术研究,为脂肪肝的治疗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追在眉睫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2005—06,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脂肪肝的中医治疗》一书正是顺应这一潮流而问世的,该书是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山附属医院院长孔祥廉主任中医师为主编,联合该院众多医、药、护、技专家编写的一部有关中医药治疗脂肪肝较全面系统的论著。该书的出版为广大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提供了一部科学性、实用性强,信息量大的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集大成著作。纵览全书,40余万言,条分缕析,说理透彻,既有脂肪肝的中医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基础探讨,又有临床及药理研究成果和经难的总结与阐发,资料新颖而丰富,论述精辟而独到,是中医药治疗脂肪肝不可多得的一部创新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