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胆汁淤积是目前肝病治疗难题之一。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重度胆汁淤积到目前为止仍缺乏确切有效的药物,如何降低胆红素,改善预后仍是尚待攻克的难点。近年来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药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中西医药结合治疗成为当今医学一大发展方向^[2]。小承气汤为《伤寒论》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以痞、满、实为主的方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薄芝糖肽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 60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阿德福韦酯用量皆为10 mg,每天1次口服,共48周,治疗组同时加用薄芝糖肽4 mL,以50 g/L的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12周。结果治疗组治疗12周后谷丙转氨酶复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29,P<0.05)。治疗组各时间段HBV DNA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34~5.08,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薄芝糖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3.
苦参素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苦参素与干扰素-α2b用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失败后再治疗的疗效。方法64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2个组:A组32例,仍用贺普丁100mg/d继续治疗12个月;B组32例改用苦参素并干扰素-α2b500万U/d肌注半月,后改为隔日1次,疗程12个月。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5个月、8个月、12个月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HBVDNA变化情况。结果各组疗程完成后,对HBVDNA及HBeAg阴转率苦参素与干扰素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失败后改用苦参素与干扰素联合抗病毒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部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常规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标本中uPAR和VEGF-C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肝癌部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 uPAR和VEGF-C定位于肝癌细胞细胞质,在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中,uPAR阳性表达率为69.7 %(23/33),VEGF-C阳性表达率为78.8 %(26/33)。肝癌转移组的uPAR和VEGF-C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它们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是否伴有肝硬化、AFP表达等均无相关性。uPAR和VEGF-C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676,P<0.01)。结论 uPAR和VEGF-C的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关,可作为估计预后的指标,对判断肝癌的恶性程度,预测及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5.
小柴胡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们在应用小柴胡汤抗HBV的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观察了以其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病例来源 本组病例均为我院2001年3~9月的住院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根据1991年12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天津会议制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 和CD44v6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部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常规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3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VEGF-C和CD44v6的表达,并以21例肝硬化组织、16例肝外伤或肝囊肿组织作为对照,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肝癌部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 VEGF-C 定位于肝癌细胞的胞质,阳性表达率为78.8%,CD44v6主要定位于肝癌细胞的胞膜及胞质,阳性表达率为72.7%.二者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12.157、10.280,P<0.05);在发生转移的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的肝癌组织(χ2=4.930、8.088,P<0.05);在正常肝脏组织及肝硬化组织中几乎不表达.VEGF-C 和CD44v6的表达与肝癌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是否并发肝硬化、AFP表达、有无HBV感染无关.VEGF-C 和CD44v6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681,P<0.01).结论 VEGF-C和CD44v6的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关,可作为估计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浆外泌体microRNA(miRNA)表达谱差异,分析其功能及生物学过程,以期获得可用于HBV-ACLF临床诊断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6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感染科住院的6例CHB患者及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治疗的6例HBV-ACLF患者。运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这些患者的血浆外泌体miRNA进行检测,筛选差异miRNA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分析其参与的生物学过程。检测得到的外泌体差异miRNA以倍数上调>2倍或下调>2倍且P<0.05为标准筛选。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筛选差异miRNA共249种,与CHB组相比,HBV-ACLF组上调miRNA 126种,下调miRNA 123种。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差异表达miRNA主要参与了性腺发育、调控蛋白质稳定性、细胞对外界刺激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并与乙型肝炎、蛋白多糖在癌症中的作用、调节干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