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30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并非少见 ,约占成人全部脊髓损伤的 37%~ 5 2 % [1] 。以往由于对此类损伤认识不够及检查手段的限制 ,认为是一过性颈椎脱位或半脱位导致的“挥鞭样损伤”。自 1982年Pang等[2 ] 将此类损伤列为脊髓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以来 ,逐渐被大家所共识。本院自 1993年 1月~ 1998年 12月共收治 181例创伤性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 ,其中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 30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 ,男 2 3例 ,女 7例 ,年龄 2 0~72岁 ,平均 45 4岁。受伤至入院时间 2h~ 10d ,72h入院者 2 7例。…  相似文献   
62.
脊柱肿瘤切除及功能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不同的脊柱固定方法探讨脊柱肿瘤切除后的功能重建。方法15 例脊柱肿瘤切除术中应用前路肿瘤切除及固定13 例,前后路联合切除及后路固定2 例,其中Kaneda 固定器加骨水泥及植骨10 例;克氏针骨水泥固定3 例;Steffee 钢板加骨水泥及植骨各1例。结果 术后1 周11 例能支撑坐起,2 周9例在保护下可下地行走,3个月时13例恢复行走功能;术后2 个月12 例疼痛消失,2 例减轻;术后1 例因骨髓抑制死亡。4 例转移癌分别在术后3 个月~1 年死亡,随访3~20 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脊柱肿瘤切除后应用骨水泥或植骨加内固定物可使脊柱早期恢复负重功能,减轻疼痛,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而采用前路术式以Kaneda 固定器,后路术式以Steffee固定器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脊椎转移肿瘤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其预后.方法:统计分析1992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92例脊椎转移肿瘤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34例,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57.2岁.术前存在截瘫者27例,Frankel A级4例,B级8例,C级8例,D级5例,E级2例.结果:随防6个月~11年,平均4年3个月.31例患者得到随访,其中27例死亡,4例生存.疼痛明显缓解25/29例.术后Franrel分级 A级1 例、B级1例、C级2例、D级 4例、E级 10例,9例恢复正常,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25/27.结论:手术能够重建脊椎的稳定性,缓解疼痛,维护或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从而改善脊椎转移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4.
汉防已甲素辅助直流电场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汉防已甲素辅助直流电场治疗完全性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33只家犬随机分成 3组, 用AllenWD法致脊髓完全损伤。A组为对照组; B组汉防已甲素治疗组; C组脊髓损伤 2h静滴汉防已甲素, 脊髓损伤 6h再置入电刺激器组。观察各组伤后 1、2、3个月神经功能、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神经元数量、神经元截面积和尼氏体密度恢复情况。结果: B、C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同时期A组 (P≤0. 01)。此外, C组优于B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汉防已甲素能减轻组织继发性损伤, 对实验性脊髓损伤有保护作用。直流电场与汉防已甲素联合应用能更有效地协同治疗脊髓损伤, 特别是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更好地恢复, 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汉防已甲素。  相似文献   
65.
小腿开放性骨折随着工农业、尤其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其发生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受伤时骨及软组织的损伤严重,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发生各种并发症甚至造成伤残。现将我院10年来收治的150例小胆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6.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48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2004-08/2008-04海南省人民医院骨病外科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8例,男20例,女28例;年龄70-93岁.全部为行走跌倒致伤,骨折类型按Evans分类:Ⅱ型18例,Ⅲ型10例,Ⅳ型18例,Ⅴ型2例,均为不稳定性骨折.全部患者均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置换前患髋Harris评分为差.记录置换时间,置换过程中出血量,Harris评分及围置换期并发症.48例患者中42例获得随访,6例失访.置换时间 5088 min,平均78.5 min.42例患髋均无明显疼痛,无髋关节脱位和假体松动,再骨折等,置换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一过性精神障碍3例,肠道菌群失调3例,6例双下肢不等长,髋臼磨损2例.置换后1年Harris评分优22例,良18例,优良率达83.3%.置换后1周开始扶拐或在助行器帮助下下地行走,3周后基本能弃拐行走,置换过程中输血200~1 400 mL,平均600 mL,伤口均Ⅰ期愈合.提示对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选择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疗效可靠,但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比较单纯前路手术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010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9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给予单纯前路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43例给予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利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DI)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的VAS评分分别为(1.85±0.56)分和(1.72±0.36)分,均明显低于术前的(4.86±1.05)分和(4.85±1.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的NDI评分分别为(26.31±6.10)分和(17.26±5.37)分,均明显低于术前的(51.33±16.25)分和(52.03±15.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JOA评分分别为(11.55±1.65)分和(12.82±2.33)分,均明显高于术前的(6.39±1.02)分和(6.02±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6个月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的NDI评分和JO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JOA评分改善率为(62.12±9.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31±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出现切口感染,未出现褥疮,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3.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实施前后路联合手术内固定治疗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