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 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辅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 将6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刺激组、对照组各33例,均常规给予药物治疗和基本的康复训练,对照组同时采用吞咽训练,电刺激组同时采用NMES配合吞咽训练.治疗前、后采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对2组患者进行效果评估.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电刺激组为93.9%,对照组为72.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MES配合吞咽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吞咽训练.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观察面肌操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采用针刺、理疗及面肌操进行综合治疗.结果2个疗程治疗后有效率100%,治愈率44.4%.结论面肌操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评价该院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核苷类药物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采用DDD数排序分析方法,结合年度销售金额及病历资料,对该院2008-2010年抗HBV核苷类药物的使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HBV核苷类药物销售金额逐年增长。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使用量逐年增加,恩替卡韦用量逐年降低,替比夫定用量有波动。DDDs排序,2009-2010年阿德福韦酯列均第1位,拉米夫定由2008年第1位降至第2位,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分列3、4位。结论该院抗HBV核苷类药物的使用正逐渐规范,但其规范程度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65.
目的评价脑栓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3组基础治疗相同,中药干预组加予口服脑栓通胶囊,中药安慰剂组加予口服中药安慰剂(淀粉),空白对照组只予基础治疗,治疗时间1个月。3组对象在治疗前、后接受以下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CSS),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I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MBI),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组治疗后CSS评分、FIM评分和MBI评分经自身对照均具有统计学差异,而中药干预组评分的差异更明显,分别与中药安慰剂组及空白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5);中药安慰剂组与空白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脑栓通胶囊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6.
目的我院自2006年起开始实施运行病历质量监控,通过比较2006年前后三年的终末病案质量指标,分析实施运行病历质量监控对终末病案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病案,专家分组,根据《中山大学住院运行病历评价标准》对环节病历进行评分,计算合格率,提取终末甲级病案率、病案回收率、病案缺陷率等统计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前后三年各科室的平均终末甲级病案率、病案缺陷率、病案回收率的差值有统计学意义;2006~2008年终末甲级病案率、病案回收率呈逐年递增曲线,并且与同期环节病历合格率递增趋势一致。结论实施运行病历质量监控对终末病案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评价脑栓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的远期疗效.方法:三组基础治疗相同,中药干预组加予口服脑栓通胶囊,中药安慰剂组加予口服中药安慰剂,空白对照组只予基础治疗,治疗时间1个月.3组对象在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接受以下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CSS),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I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MBI).结果:3组治疗后1,3,6个月CSS、FIM和MBI评分,中药干预组分别与中药安慰剂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安慰剂组与空白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栓通胶囊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缺损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且疗效可以持续比较长的时间(〉6个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