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3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116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126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584篇
内科学   262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956篇
预防医学   364篇
眼科学   56篇
药学   371篇
  6篇
中国医学   234篇
肿瘤学   10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血浆缩醛磷脂与总磷脂和总胆固醇含量在胃癌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血浆缩醛磷脂含量的变化并与总磷脂和总胆固醇含量变化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 ,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 3 6例胃癌患者 (术前和术后 3 0d)及 3 8例正常成人分别测定其血浆缩醛磷脂、总磷脂和总胆固醇的含量。结果 :(1)胃癌患者术前血浆缩醛磷脂含量较术后 3 0d和正常人对照组明显增加 ,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而胃癌患者术前血浆总磷脂含量较术后 3 0d和正常人对照组有所减少 ,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2 )胃癌患者术前血浆总胆固醇含量较术后 3 0d和正常人对照组亦明显增加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3 )胃癌患者组中 (术前 ) ,血浆缩醛磷脂与总胆固醇呈正相关关系 (r =0 82 ,且P <0 0 5 ) ;而血浆缩醛磷脂与总磷脂则呈负相关关系 ,(r =-0 82 ,且P <0 0 5 )。结论 :在胃癌患者中 (术前 ) ,血浆缩醛磷脂含量显著增高 ,并与总胆固醇的含量增高呈正相关 ,而与总磷脂的降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92.
一些报道显示,蛋白质负荷可明显影响肾小球滤过率(GFR)值[1,2],笔者也发现蛋白质对肾小球滤过型示踪剂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的各肾功能指标有较明显的影响[3,4]。本文旨在观察蛋白质负荷对肾小管分泌型示踪剂99mTc-MAG3肾动态显像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 正常人12例(24只肾脏),为健康大学生,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21岁(20-23岁);;蛋白质负荷-肾动态显像(PL-RS)方法:采用 Elscint SP-4HR型 SPECT,矩阵64 X 64,窗宽 10%,放大倍数 1,示踪剂…  相似文献   
993.
为了了解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3例前列腺癌组织中PCNA进行检测,并与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前列腺癌PCNA表达与分级、分期及预后均呈正相关(P<0.05),随肿瘤分级增高,PCNA表达呈明显上升趋势;肿瘤高分期组(Ⅲ、Ⅳ)的PCNA表达明显高于低分期组(Ⅰ、Ⅱ);PCNA高表达组(Ⅲ、Ⅳ级)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Ⅰ、Ⅱ级)。结果表明:PCNA是判断细胞增殖程度的重要指标,对肿瘤演变、术后随访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估计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及推测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通过分析小肠克罗恩病(small bowel Crohn’s disease, SBCD)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SBCD的认识和对该病的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并经病理确诊或临床确诊为SBCD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选取完成结肠镜检查且进镜至末段回肠的35例SBCD患者,比较结肠镜下末段回肠黏膜正常组(n=12)与末段回肠黏膜异常组(n=23)SBCD患者临床特点。结果 45例SBCD患者中男26例(57.8%),首发症状至确诊历时25.0(9.5,84.0)个月,诊断年龄以40岁为主(23,51.1%),疾病行为以狭窄型为主(33,73.3%),肛周病变4例(8.9%)。腹痛最常见(43,95.6%),肠梗阻24例(53.3%),手术治疗27例(60.0%)。结肠镜下末段回肠黏膜异常组较末段回肠黏膜正常组首发症状至确诊历时短[13.0(9.0,36.0)个月vs 72.0(27.0,121.8)个月,P=0.023),排便、排气减少(87.0%vs 50.0%,P=0.038),体质量下降(69.6%vs 33.3%,P=0.040),肠外表现(95.7%vs 66.7%,P=0.038),回盲部受累(95.7%vs 41.7%,P=0.001)比例高。12例末段回肠黏膜正常的患者通过CT小肠重建(computed tomography enterography,CTE)、小肠镜、胶囊内镜或肠道超声中1种或多种检查可检出小肠病变。结论 SBCD患者特点为男性比例略高,合并肛周病变少,肠狭窄、肠梗阻及手术率均较高,SBCD通常发现较晚,诊断历时长。结肠镜下末段回肠黏膜正常组较末段回肠黏膜异常组SBCD患者临床症状轻,但诊断更困难,联合影像学及内镜检查可提高小肠病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针灸预处理调节内质网应激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针灸预处理组(EP组)、针灸预处理+LY294002组(EP+LY294002组)。I/R组、EP组、EP+LY294002组分别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P组与EP+LY294002组预先予以电针"内关穴"处理,EP+LY294002组于手术前1周皮下注射LY294002试剂。手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测定各组大鼠心功能,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损伤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Akt通路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HOP、Caspase12的表达情况。结果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EP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压力(LVESP)、压力上升最大速率(dp/dt max)、压力上升最小速率(dp/dt min)水平均高于I/R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低于I/R组(均P 0. 01),EP+LY294002组LVESP、dp/dt max、dp/dt min均低于EP组,LVEDP高于EP组(均P 0. 01)。HE染色示,与I/R组相比,EP组心肌细胞损伤明显减轻,少量炎性细胞堆积,心肌纤维走形较规律;与EP组相比,EP+LY294002组心肌组织损伤再次出现加重。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I/R组相比,EP组p-Akt表达明显增加(P 0. 01),与EP组相比,EP+LY294002成功阻断p-Akt表达,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HOP、Caspase12表达显著回升(均P 0. 01)。结论针灸预处理可有效降低内质网应激从而发挥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kt通路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比较是否行妊娠期管理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在IBD病情和治疗、妊娠期营养状况和妊娠结局方面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未行妊娠期管理的7例IBD患者,以及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由消化内科、妇产科和营养科医师联合进行妊娠期管理的6例IBD患者,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IBD病情和治疗、妊娠期营养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与未行妊娠期管理IBD患者比较,进行妊娠期管理的IBD患者具有更长的病程[(124.00±54.02)月vs(48.43±55.43)月,P=0.03],IBD病情缓解期受孕为主(83.3%vs 0,P=0.02),妊娠期IBD病情控制满意,正常的血红蛋白[(119.75±6.12)g/L vs(86.5±14.77)g/L,P<0.001]和血清白蛋白[(36.83±3.22)g/L vs(30.71±2.61)g/L,P=0.003]水平,以及更高的母乳喂养率(83.3%vs 14.3%,P=0.03)。结论由消化科、妇产科、营养科共同对IBD患者进行妊娠期管理,对于选择合适的受孕时机,维持IBD病情缓解和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0 (rhIL-10) 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下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对p44/p42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MTS/PES(methoxyphenyl-tetrazolium salt/phenazine ethosulfate)法确定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状态.利用p44/p42磷酸化抗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抗体的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蛋白的表达;对照组为未用AngⅡ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结果 AngⅡ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1.311±0.201 对 0.781 ±0.236, P<0.05).rhIL-10单独应用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没有影响(0.783±0.170 对 0.781±0.236, P>0.05).在AngⅡ刺激下,1、10、100 ng/ml的rhIL-10均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长 (分别为0.984±0.172、 0.932±0.134、 0.784±0.097对1.311±0.201, P<0.05).AngⅡ对p44/p42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蛋白表达有显著的增强作用(512±78对100,P< 0.01), 此作用可被rhIL-10抑制 (512±78对329±59, P< 0.01). 结论 rhIL-10可抑制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p44/p42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血清总睾酮水平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住院的绝经后女性患者394例,冠心病组183例,为连续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绝经后女性,平均年龄(62.7±8.0)岁,将其分为单支,双支及多支病变组;对照组211例,为连续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正常的绝经后女性,平均年龄(60.0±8.8)岁.对所有纳入对象测定空腹血清总睾酮、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水平,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情况,探讨血清总睾酮水平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检测总睾酮水平的参考范围为3.5~26.0 nmol/L,用四分位间距法把入选者分为4组,Q1组<3.5 nmol/L;3.5 nmol/L≤Q2组<10.4nmol/L; 10.4 nmol/L≤Q3组<26.0 nmol/L;Q4组≥26.0 nmol/L.对总睾酮水平与冠心病进行分析. 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总睾酮水平(10.4±24.3)nmol/L,对照组为(6.9±17.4)n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9,P=0.555);用四分位间距法比较,Q1~Q4组例数分别为190例、64例、120例、20例,其中冠心病例数分别为89例(46.8%)、26例(40.6%)、53例(44.2%)、15例(75.0%),Q4组的冠心病发生率大于Q1组、Q2组、Q3组(x2 =7.69 P=0.048),Q1组、Q2组、Q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中以Q3组为参照,Q4组患冠心病的风险是Q3组的3.73倍(OR=3.73,95%CI:1.18~11.83,P<0.05),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Q4组患冠心病的风险是Q3的3.47倍(OR=3.47,95%CI:1.06~11.32,P<0.05),且随着血清总睾酮水平升高,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增加(F=12.94,P<0.05). 结论 血清总睾酮水平较高人群冠心病发生风险高,绝经后女性中高睾酮水平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且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99.
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不孕症5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宫内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增多,女性不孕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因此,更加迫切需要临床医师有效地对不孕症进行诊断与治疗。作者对52例不孕症患者进行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杨红  李沫民 《中原医刊》2007,34(17):67-68
2003年2月至2005年12月我科住院部共收治4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