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摘要: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受体 (GHR) 外显子 3 基因型与特发性矮小 (ISS) 患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GH-IGFs-IGFBPs) 轴的关系。方法 选取 108 例 ISS 儿童, 提取外周血 DNA 并采用多重 PCR 法进行 GHR 外显子 3 基因分型, 根据基因型结果分为 GHRfl 组和 GHRd3 组。测量 2 组身高、 体质量, 并计算体质指数 (BMI) 及 BMI 标准差计分 (SDS); 测定空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 -3, 计算 IGF-1 SDS、 IGFBP3 SDS; 同时进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 测定血清 GH 峰值。108 例中选取 55 例自愿接受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 0.15 IU/ (kg·d) ]治疗 3 个月, 分析基因型与 rhGH 治疗后 IGF-1 水平的关系。结果 108 例 ISS 中 GHRfl 63 例, GHRd3 45 例。2 组间 BMI、 IGF-1、 IGFBP3、 GH 峰值以及 IGF-1 SDS、 IGFBP3 SDS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年龄、 IGFBP3、 lg (BMI)、 lg (GH 峰值) 是 lgIGF-1 的影响因素 (均 P < 0.05); 55例接受rhGH治疗ISS中GHRd3组 (34例) IGF-1和IGF-1 SDS治疗前后差值 (△IGF-1,△IGF-1 SDS) 高于 GHRfl组 (21例)。结论 ISS儿童GHR外显子3基因多态性可能与IGF-1及IGFBP3水平无关, 与GH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血清vaspin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及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收集肥胖儿童34例(肥胖组),男22例,女12例.并随机抽取同年龄健康查体的儿童30例为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测定所有受试者体格参数、血清vaspin、血脂、空腹血糖(FPG)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体脂百分比(BF%)、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比较2组儿童的上述指标,并对肥胖儿童血清vaspin水平与体格参数及糖脂代谢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肥胖组儿童vaspin、腰围(WC)、BMI、BF%、收缩压(SBP)、舒张压(DBP)、FPG、FINS、HOMA-I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C-HDL-C)/H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ISI低于对照组.vaspin与BMI、WC、WHR、BF%、TG、FINS、HOMA-IR、(TC-HDL-C)/HDL-C呈正相关,与ISI、HDL-C呈负相关,与年龄、DBP、SBP、FPG、LDL-C、LDL-C/HDL-C、TC无明显相关性.结论:vaspin水平升高可能是胰岛素抵抗的代偿性反应;在肥胖儿童早期,其水平测定可用于评价肥胖程度及胰岛素抵抗程度,并评估成年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替代治疗对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儿的治疗效果及短期替代治疗对空腹血糖(FBG)的影响.方法:用国产rhGH治疗确诊为GHD的患儿25例,剂量为0.1~0.15 U/(kg·d),每晚睡前皮下注射,每周6~7次.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后进行随诊,由专人用同一量具测量患儿身高(Ht),体质量(Wt),计算体质指数(BMI)、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禁食8h以上取上午8时空腹静脉血检测FBG.结果:rhGH治疗3、6个月后患儿HtSDS由-2.30±0.44分别增加至-1.77±1.23、-1.74±0.58(P<0.05或P< 0.01),生长速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FBG较治疗前增高(P<0.05),但FBG尚均在正常范围.治疗3、6个月后的FBG均与初始治疗年龄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8、0.456,P<0.05).结论:国产rhGH短期替代治疗可以提高GHD患儿身高,治疗对空腹血糖有影响,初始治疗年龄较大者更应在治疗期间动态监测血糖.  相似文献   
34.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浆内脂素水平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浆内脂素水平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内分泌门诊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5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和30名正常对照的血浆内脂素.并分析血浆内脂素与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体脂百分比、腰围、腰臀比及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及血脂的相关关系.结果 (1)肥胖组血浆内脂素质量浓度为(32.26±6.83)μg/L,对照组为(25.69±8.05)μg/L,肥胖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内脂素与年龄、性别无相关关系;与体质量指数、体脂百分比、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33、0.301、0.486、0.290,P<0.01);与收缩压、舒张压、腰围、腰臀比、空腹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80、0.278、0.242、0.273、0.221.P<0.05);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69、-0.222.P<0.05);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无相关关系.(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空腹血糖为影响内脂素最为显著的因素,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0.486(P<0.01),R2=0.236.结论 血浆内脂素水平与肥胖程度、脂肪分布、糖、脂代谢密切相关.初步提示内脂素可能与儿童肥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脐血及其母亲静脉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生长因子及生长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放射法测定了43例足月新生儿脐血及其母亲分娩时周围静脉血的血清瘦素水平,并同时测定新生儿脐血胰岛素(IN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生长激素(GH)。采用SPSS10.0forWindows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为(13.40±4.77)μg/L,明显低于母血瘦素水平(35.04±24.22)μg/L,但无相关性(r=0.071,P>0.05)。(2)新生儿脐血、母血的瘦素水平与脐血INS、IGF-1、IGFBP-3、GH之间无相关性。(3)新生儿脐血的瘦素水平与其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0.320,P=0.05);母血瘦素水平与其新生儿出生体重无相关(P>0.05),与新生儿身长呈负相关(r=-0.342,P=0.05)。(4)新生儿脐血IGF-1、IGFBP-3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足长、胎盘重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GH、INS与4个生长参数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结果提示新生儿瘦素来源于自身,且参与了胎儿体重的调节,而母亲瘦素水平不影响胎儿体重。IGF-1、IGFBP-3与新生儿发育参数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脐血瘦素水平无相关,说明胎儿发育受多种因素影响,生长因子与瘦素在胎儿发育中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抵抗素在幼鼠白色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并了解抵抗素的表达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方法:30只SD幼鼠分成两组,每组15只。一组给予普通饲料(正常组),另一组给予高脂肪饲料(高脂组)。5周后称体重并取静脉血测血糖、胰岛素、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取肾周和睾周的白色脂肪组织冻存,采用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RT法获取cDNA,多重PCR同时扩增内参照(β-actin)和目的基因(resistin)。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经UVP凝胶成像系统分析各标本的目的基因和内参照的密度值,计算两者比值,以反映目的基因表达量。结果:(1)高脂组幼鼠的体重、血糖、胰岛素、游离脂肪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高脂组肾周和睾周脂肪组织抵抗素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肾周和睾周抵抗素的表达。(3)在正常组和高脂组,肾周和睾周抵抗素的表达与体重、空腹血糖及甘油三酯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游离脂肪酸、胰岛素及总胆固醇的水平均未见相关关系(P>0.05)。结论:幼年鼠高脂饮食也可造成肥胖,并导致脂肪组织抵抗素的表达增加。提示糖尿病的预防工作应从幼年开始。  相似文献   
37.
体格测量指标对肥胖儿童胰岛素抵抗的预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WHR)、脐旁皮褶厚度、颈部黑棘皮程度6项体格测量指标对胰岛素抵抗(IR)的预测意义,并计算出可用于临床检测的各个指标的切点。方法测量162例肥胖儿童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计算BMI(BMI=体质量/身高2)、WHR(WHR=腰围/臀围),并评价其颈部黑棘皮程度;测量其空腹血糖(FBG)及空腹胰岛素(FIN),通过稳态模型法(HOMA)计算IR指数(HOMA-IR)(HOMA-IR=FBG×FIN/22.5),评价胰岛素敏感性;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各项指标对IR的预测能力,并计算出相应指标的特异度及灵敏度,两者同时最大的点作为各项指标的切点。结果ROC曲线下面积(95%可信区间)、切点分别为:BMI0.778(0.684~0.872)、27.45,腰围0.800(0.718~0.883)、87.25cm,臀围0.72(0.612~0.828)、99.75cm,WHR0.698(0.601~0.796)、0.895,脐旁皮褶厚度0.781(0.684~0.878)、4.05cm,颈部黑棘皮程度0.752(0.646~0.858)、3度。结论BMI、腰围、...  相似文献   
38.
目的 了解天津市学龄期儿童腰围、臀围、腰臀比(WHR)水平及年龄、性别特征,分析其与身高、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并探讨腰围与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尿酸(UA)的关系.方法 测量7123名天津市学龄期儿童的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计算其WHR、BMI,记录各个年龄组男童和女童的腰围、臀围和WHR,通过两组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分析各年龄组腰围、臀围和WHR的性别差异,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1 811名留取静脉血行TG、TC、HDL、LDL、UA检测.结果 儿童的腰围和臀围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且男童大于女童(Pa<0.05);男童WHR无明显变化,女童WHR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各年龄组男童大于女童(Pa<0.05);BMI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各年龄组男童大于女童(Pa<0.05);腰围和臀围分别与年龄、身高和体质量呈正相关,WHR与体质量呈正相关(男童r=0.419,P<0.05;女童r=0 241,Pa<0.05),BMI与年龄、身高和体质量均呈正相关.腰围与TG、TC、LDL、UA呈正相关(r=0.076、0.098、0.137、0.401,Pa<0 05),与HDL呈负相关(r=-0.319,P<0.05).结论 天津市学龄期儿童腰围、臀围和BMI均与身高、体质量有关,WHR与体质量有关,腰围与TG、TC、HDL、LDL、UA有关.腰围及相关指标可作为儿童肥胖及相关疾病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9.
摘要: 目的 分析肥胖儿童糖负荷后血糖、 胰岛素分泌特点及胰岛素抵抗 (IR) 情况, 以预测评估胰岛 β 细胞功能状态。方法 将 635 例肥胖儿童按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 (NGT 组, 483 例)、 糖调节受损组 (IGR 组, 112 例) 和初发 2 型糖尿病组 (DM 组, 40 例); 按 BMI 水平分为肥胖 1 组 (23 kg/m2 ≤BMI<30 kg/m2 , 393 例), 肥胖 2 组 (BMI≥30 kg/m2 , 242 例)。测定空腹及糖负荷后 0.5 h、 1 h、 2 h、 3 h 血糖 (FPG、 0.5 h-PG、 1 h-PG、 2 h-PG、 3 h-PG) 和胰岛素水平(FINS、 0.5 h-INS、 1 h-INS、 2 h-INS、 3 h-INS), 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 总体胰岛素敏感指数 (WBISI)、胰岛细胞功能指数 (HOMA-β)、 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 (ΔI30/ΔG30)、 胰岛素曲线下面积 (AUCI)。结果 IGR 组各时间点胰岛素水平均高于 NGT 组, DM 组在 0.5 h、 1 h 和 2 h 的胰岛素水平低于 IGR 组 (均 P<0.05)。与 NGT 组比较, IGR 组 AUCI、 HOMA-IR 和 HOMA-β 升高, WBISI 和 ΔI30/ΔG30 降低 (均 P<0.05); DM 组 HOMA-IR 升高, WBISI、 HOMA-β 和 ΔI30/ΔG30 降低 (均 P<0.05); DM 组 AUCI、 HOMA-β 和 ΔI30/ΔG30 均低于 IGR 组 (均 P<0.05)。肥胖 2 组 FINS、 AUCI、 HOMA-IR、 2 h-PG、 HOMA-β 均高于肥胖 1 组, WBISI 低于肥胖 1 组 (均 P<0.05); 2 组间 FPG 和 ΔI30/ΔG30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肥胖儿童从 NGT、 IGR 到 DM 发展过程中, 存在胰岛素分泌高峰后延, IR 程度加重, 胰岛β 细胞功能代偿并最终减退。  相似文献   
40.
肥胖可以引起胰岛素抵抗 ,然而 ,其确切机制还不清楚。几年前 ,有研究发现 :脂肪细胞分泌一种独特的信号分子———抵抗素 ,它有拮抗胰岛素的作用。所以 ,当时认为抵抗素可能是肥胖引起胰岛素抵抗的关键所在。但是 ,随着研究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实验对此提出异议 ,认为抵抗素并不是肥胖引起胰岛素抵抗的一种主要激素。关于抵抗素的研究正进一步的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