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LBP对LPS刺激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和脂多糖(LPS)以不同比例、不同方式刺激THP-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探讨LBP在LPS转运和活化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以及单核巨噬细胞受LPS活化后其炎性和负炎性因子分泌的平衡情况.方法 将THP-1细胞进行增殖和传代后,经PMA刺激,转化为巨噬细胞.实验分为4个组:LPS组(用不同浓度LPS单独刺激)、LBP组(用不同浓度LBP单独刺激)、LBP/LPS预孵育组(LBP和LPS以不同浓度比例混合,37℃孵育15min)、LBP/LPS不孵育组(先加一定浓度LPS,再以不同浓度比例加入LBP).分别培养4、12、24h后,吸出上清液,发光法检测TNF-α,IL-10和IL-6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HP-1细胞为悬浮生长,用PMA诱导转化后变为巨噬细胞,变为贴壁生长.分别用1、10、100、1000ng/ml LPS单独刺激巨噬细胞分泌TNF-α,1ng/ml和其他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LBP刺激巨噬细胞,LBP浓度为1000ng/ml时,TNF-α和IL-6分泌达到最高.LBP/LPS不孵育组中,TNF-α和IL-6分泌曲线在LBP/LPS为10出现最高峰.LBP/LPS预孵育组的TNF-α和IL-6分泌曲线较平缓,无明显分泌高峰.LPS浓度为1000ng/ml时IL-10为8±0pg/ml,其余组IL-10均小于5pg/ml.经析因分析,LPS和LBP之间有交互关系(F=3.425,P<0.01),两者是否预孵育和培养时间有交互作用(F=4.240,P=0.026),LBP浓度和是否预孵育之间有交互作用(F=4.896,P<0.01).LPS浓度和是否预孵育,LPS浓度和培养时间,LBP浓度和培养时间均无明显交互作用(P>0.05).结论 LPS是活化单核巨噬细胞的重要物质,LPS在高浓度时刺激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具有饱和现象.LBP本身在高浓度时具有刺激巨噬细胞的活性,低浓度的LBP能增强LPS对巨噬细胞的活化,高浓度LBP则起到负性调节作用.体外单核细胞经PMA分化成巨噬细胞后,再用LPS刺激,IL-10无明显分泌,引起炎性和负炎性因子的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外排泵adeB基因高表达在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产生泛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M-H琼脂稀释法检测临床分离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RABA)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羰氰氯苯腙(CCCP)处理前后MIC值的变化情况,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实时荧光RT-PCR检测泛耐药株adeB基因及adeBmRNA量。结果 PRABA对环丙沙星、四环素、头孢噻肟较CCCP处理前其MIC下降两个折点;头孢西丁下降4个折点,1号与5号菌株庆大霉素下降6个折点,为原MIC值的1/64;10株PRABAadeB基因阳性,2株全敏感鲍氏不动杆菌(PSABA)未检测到adeB基因,PRABAadeB基因mRNA的表达量平均为(0.84E+3)拷贝。结论主动外排泵adeB基因高表达与鲍氏不动杆菌产生泛耐药相关。  相似文献   
83.
目的 研究血清脂蛋白对脂多糖的影响机制,并对不同种类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抑制脂多糖的能力进行比较,为研究脂蛋白在治疗败血症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通过检测经佛波醇酯刺激分化的THP-1细胞分泌的TNF-α间接反映脂蛋白对脂多糖的抑制作用.将不同浓度脂多糖与THP-1细胞在血清基质中混合孵育4 h,并与3种脂蛋白-脂多糖混合液与THP-1细胞混合孵育后TNF-α的分泌量进行对比,计算脂蛋白对脂多糖的抑制情况.结果 HDL、LDL和VLDL单独不能诱导分化的THP-1细胞分泌TNF-α(P>0.05).当10 ng/mL脂多糖与0.05 mg/m以上浓度的脂蛋白(HDL、LDL和VLDL)混合时,TNF-α分泌量明显降低.当脂多糖浓度为100 ng/mL时,0.1 mg/mL的脂蛋白(HDL、LDL和VLDL)对其抑制效果较低,分别为(20.7±11.1)%、(8.9±2.8)%、(4.3±1.6)%;在脂多糖浓度为10 ng/mL抑制效果明显增强,抑制率分别为(69.3±3.7)%、(42.9±5.7)%、(42.7±4.5)%.HDL对各浓度脂多糖的抑制效果均强于LDL和VLDL(P<0.05).结论 脂蛋白在血清中能抑制脂多糖活化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但抑制效果在脂多糖浓度高时相比浓度低时差.HDL对脂多糖活化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比LDL和VLDL强.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辅助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0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单独给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两组发热、咳嗽、喘息等症状恢复正常时间,比较两种治疗方法下的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热、咳嗽、喘息等症状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53/5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7%(4/5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9.25%(42/53)、24.53%(1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应用于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可显著缓解患儿症状,其效果优于单纯阿奇霉素治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2015-2018年杭州地区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学特点以及HFDM发病率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统计2015-2018年杭州地区HFMD的临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病毒核酸;多元线性回归对HFMD阳性率与气象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15-2018年共临床诊断HFMD通用型阳性病例2652例,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8例,阳性率为0.30%,未检出肠道病毒71型(EV71)。HFMD发病时间聚集以5~7月份为高峰,平均年龄(2.45±1.66)岁,男女比例为1.6∶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肠道病毒阳性率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降雨均呈正相关(P<0.05);与日照时数无明显相关性(P=0.203)。结论杭州地区2015-2018年HFMD仍以1~3岁散居男童为主,病原学以肠道病毒通用型为主;HFMD发病率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密切相关,与日照时数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 了解江苏省部分地区1998年以来夏秋流行人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分析1998至2005年42例人猪链球菌病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观察结果,并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特征鉴定、流行菌株同源性比较.结果 42例患者均有畏寒、发热、头痛、头晕、全身不适等急性感染性中毒症状;以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或脑膜炎综合征为主要表现;普通型占7.1%,休克型占38.1%,脑膜炎型占54.7%,10例死亡患者均为休克型,余32例经治疗后痊愈.分离病原菌API-Strep鉴定为猪链球菌Ⅱ型,生化反应编码为0641473,鉴定百分率为99.9%,分离自患者和病猪猪链球菌Ⅱ型菌株经基因指纹图分析具有较高同源性.联合应用青霉素、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有效.结论 人猪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Ⅱ型所致人畜共患病,临床表现多样化,休克型来势凶猛,病死率高,普通型、脑膜炎型预后较好,经有效抗感染治疗后多能康复.  相似文献   
88.
基层门诊医疗单位,如何跟上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如何适应社会服务的需求,近年已成为基层医疗单位业务训练的重要课题。我们根据门诊医疗的特定条件,结合自身实际,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基层医疗单位抓医学再教育和进行业务训练的实施方案,使我单位群体素质、服务质量及医疗质量不断提高,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9.
本文分析报告68例各型肝癌化疗栓塞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总发生率97.0%,肝区疼痛67.6%,发热60.2%,恶心呕吐41.2%,腹胀38.2%,腹水形成20.6%,黄疸17.6%,呃逆13.2%,上消化道出血8.8%,本文讨论了肝癌化疗栓塞的病理生理改变,化疗栓塞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机理及临床对症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清除HBV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甘露糖结合凝集素与HBsAg的结合及补体C2、C4在MBL-HBsAg复合物上的沉积.结果 不同浓度MBL重组蛋白相互作用后,MBL与HBsAg的结合呈剂量依赖性增加,MBL处理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 0.01);而在用BSA替代HBsAg包被的阴性对照组中补体水平未增加.分别用HBSS/Ca2+,HBSS/EDTA和含2 mg/ml聚甘露糖的HBSS/Ca2+溶液稀释MBL(终浓度为10 μg/ml)作用后,与HBSS/Ca2+组相比,HBSS/EDTA组和含2 mg/ml聚甘露糖的HBSS/Ca2+组中MBL与HBsAg的结合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不同浓度MBL重组蛋白作用后,随着MBL与HBsAg的结合增加,MBL-HBsAg复合物上沉积的补体C2、C4水平也显著增加(P< 0.01),而平行对照组中未增加.结论 MBL以Ca2+依赖方式通过糖基识别区直接结合HBsAg,并激活补体系统,从而参与HBV的抑制与清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