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配比的壳聚糖-胶原支架材料对细胞亲和性的影响,并观察在细胞-支架复合物培养过程中支架材料的物理性质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第3代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作为种子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至足够数量后,分别种植于100%胶原(实验组1)、70%胶原(壳聚糖∶胶原=3∶7,实验组2)、50%胶原(壳聚糖∶胶原=5∶5,实验组3)、30%胶原(壳聚糖∶胶原=7∶3,实验组4)四种不同浓度配比的壳聚糖-胶原复合支架材料上,培养7d,通过光镜、电镜等观察和比较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情况、增殖活力和生长形态,以及材料物理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各组壳聚糖-胶原支架材料上,细胞均能黏附、生长良好,其中实验组2的多孔支架材料上细胞增殖更接近单纯胶原材料(实验组1),且材料收缩降解速度明显低于其他2组。结论不同浓度配比的壳聚糖-胶原支架材料中,壳聚糖∶胶原=3∶7的复合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三维空间结构和细胞相容性,且材料形变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2.
建立符合上海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的耐力跑参考值及曲线,为监测该地区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变化提供参照.方法 以2014年上海市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6个区15 308名7~18岁学生为样本,用LMS法建立年龄别耐力跑百分位数值.结果 获得上海市中小学生耐力跑百分位数值P3,P5,P10,P15,P25,P50,P75,P85,P90,P95,P97及曲线.2014年上海市7~ 12岁男、女生耐力跑水平均呈上升趋势,13~ 18岁男、女生耐力跑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各年龄组耐力跑的P85,P95均高于全国同期水平.耐力跑百分位数曲线呈现性别、年龄特征,7~12岁男女生百分位数曲线基本一致,13~18岁男生百分位数曲线呈持续性上升,而女生13~15岁上升,15岁之后曲线下降,17~ 18岁曲线略有上升.结论 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耐力跑百分位数存在性别差异,儿童青少年耐力跑百分位数曲线图为本地区儿童青少年功能水平测量提供了一种直观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33.
<正>水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占人体重的60%~70%,人体补充水分以饮水为主,膳食和代谢为辅,适量饮用健康卫生的白开水是补充人体水分的最好方式~([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将中国居民日均饮水量推荐值由2007版的1 200 m L提升到1 500~1 700 m L(7~8杯水)~([2])。据某项调查显示,我国多数中小学生饮水量达不到此值,上海学生日均饮水量仅为1 125.8  相似文献   
34.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与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铁代谢、脂代谢、铁自噬等多条途径有关,并参与多个疾病的病理过程,如肿瘤、脑缺血、帕金森等。铁死亡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诱导铁死亡可以促进病理状态细胞的消除(如肿瘤细胞),但长期诱导铁死亡又可能会导致或加重其他脂质代谢异常和铁代谢异常相关疾病,调节细胞增殖与铁死亡之间的平衡可能成为药物干预疾病的重要靶点。阴阳学说贯穿中医学理论体系始终,被用来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指导疾病的诊断、防治以及养生保健。细胞增殖与程序性死亡的平衡实质上是阴阳在细胞水平上的平衡,受平衡规律的支配与调控。中医药干预铁死亡主要体现在促进肿瘤细胞铁死亡(损其有余)和抑制其他疾病铁死亡(补其不足)2个方面,与调整阴阳的治则治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基于此,该文拟通过阴阳理论来阐明中医药促进铁死亡和抑制铁死亡的关系,以期为阴阳学说的现代应用提供依据,为中医药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建立适合上海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的年龄别腰围、腰围指数的百分位数及曲线,为科学评价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及中心性肥胖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0年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7 ~18岁中小学生14 301名为样本,应用国际通用的LMS法分性别建立年龄别腰围、腰围指数正常值及百分位数曲线.结果 腰围百分位数曲线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符合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腰围指数的P50百分位数曲线具有明显性别差异,7 ~12岁男生逐年上升,且高于女生,自13岁开始经交叉后低于女生.获得上海市7 ~18岁儿童青少年男女年龄别腰围、腰围指数百分位数(P5,P10,P15,P50,P85,P95,P95)及曲线.结论 儿童青少年年龄别腰围、腰围指数百分位数存在地区、性别差异.本研究所获得的百分位数及曲线可为进一步研究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提供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36.
杨漾  陈佩杰  吴艳强  彭宁宁  周国耀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1):1350-1352,1355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学生超重肥胖防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6个区的7 ~18岁中小学生14 301名.测试指标为身高、体重,问卷调查采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学生调查问卷”.结果 上海市学生的超重率为13.9%,肥胖率为7.0%.男生高于女生,小学生高于中学生.男生、睡眠时间过短或过长、每周吃鸡蛋≥7次、上体育课感到累、不喜欢长跑是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值(OR值95% CI)分别为2.544(2.307 ~2.805),1.242(1.148~1.345),1.129(1.004 ~1.270),1.252 (1.173 ~1.337),1.185(1.112 ~ 1.262).学校组织体育活动足学生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813,95%CI=0.700~0.945).结论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饮食习惯、体力活动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7.
杨漾  梁昊  张秋雁  何莉 《中医药导报》2019,25(11):132-134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人工筛选近10年来国内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文献,对临床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处方、药物组成和功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7篇文献,出现81种处方名称,中药共计121味;根据中药的功效及分类,使用频次较多的药物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止血药、理气药;用药频次前4位的补气药分别是黄芪、人参、甘草、党参,用药频次前4位的活血化瘀药分别是丹参、川芎、红花、桃仁。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止血药、理气药为主。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s)衰老及对p53、SIRT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PCs,加入100 nmol/L AngⅡ诱导细胞衰老,建立EPCs衰老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iR-34a抑制剂组、血府逐瘀汤5%药物血清组、血府逐瘀汤10%药物血清组、血府逐瘀汤15%药物血清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内皮祖细胞衰老,Western blot检测EPCs中p53蛋白、SIRT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EPCs衰老数量明显增多(P0.01),p53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SIRT1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miR-34a抑制剂组和5%、10%、15%药物血清组EPCs衰老数量显著减少(P0.01),miR-34a抑制剂组和10%、15%药物血清组p5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miR-34a抑制剂组和10%、15%药物血清组SIRT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miR-34a抑制剂组比较,5%、10%、15%药物血清组EPCs衰老数量显著增多(P0.05,P0.01),p5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SIRT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5%药物血清组比较,10%、15%药物血清组EPCs衰老数量明显减少(P0.01),p5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SIRT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10%药物血清组比较,15%药物血清组EPCs衰老数量明显减少(P0.01),p53蛋白表达差异不明显,SIRT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能延缓EPCs的衰老,可明显降低衰老EPCs中p53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衰老EPCs中SIRT1蛋白的表达,其中以15%药物血清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0.
目的:总结冠心病气阴两虚证中医药治疗规律,服务临床。方法:搜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近20年应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证的临床文献,使用Excel、SPSS 25.0以及SPSS 18.0等工具挖掘处方用药规律。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26篇,包含处方94个,中药131味,用药1 196频次;出现药物以辛、甘味等温性药和苦、酸味等寒性药为主,主要入心经;使用频率较高的3种中药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使用种类较多的5种中药是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解表药,使用频次前2位的补虚药是麦冬、甘草,使用频次前2位的活血化瘀药是丹参、川芎,“麦冬-五味子”为出现频次最多且支持度最高的药物配伍组合。结论:临床上应用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灵活配伍理气药、解表药、收涩药、止血药等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证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