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48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7篇
特种医学   21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 探索28 h睡眠剥夺对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及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9例健康被试在28 h睡眠剥夺前后进行脑电超慢涨落图检查,分析其在睡眠剥夺前后神经递质及脑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1)被试在睡眠剥夺后脑内各种神经递质均有所变化,其中Glu、Ach和NE活动显著性减弱,GABA活动显著性增强,P均<0.05;(2)被试在SD前后熵值均有一定的变化,其中O1和O2电极处在SD后熵值显著性增高,P均<0.05;(3)被试缺血缺氧,疲劳状态程度在SD后均有加重.结论 脑电超慢涨落技术通过检测个体在28h睡眠剥夺前后的神经递质的动态变化,可以为脑力疲劳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2.
153.
154.
155.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杨来启杨喜民李耀先杜怀森吴兴曲髓鞘碱性蛋白(MBP)是神经组织所特有的膜成分。已有研究表明,血清或脑脊液MBP含量反映脑实质破坏或脱髓鞘性病变的特异性生化指标。我们测定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MBP含量,探讨精...  相似文献   
156.
157.
目的观察伏核毁损对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的行为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立体定向电极毁损大鼠伏核,观察其刻板行为和社会行为的变化,并对刻板行为进行评分;运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伏核毁损前后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结果伏核毁损组大鼠刻板行为减轻,社会行为有所改善;伏核毁损对大鼠初期空间记忆能力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已获得的记忆影响不大. 结论伏核毁损能改善精神分裂症症状,对大鼠初期学习记忆能力有一定影响,伏核可能是立体定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158.
睡眠剥夺对大鼠脑损害的生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睡眠剥夺(SD)的脑损害机制。方法 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睡眠SD模型,将3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睡眠剥夺1天、3天和5天组(SDld、SD3d、SD5d),大平台组(TC)和正常对照组(NC),每组6只。测定脑组织一氧化氮(N0)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皮质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结果 (1)N0含量:SD各组及TC组鼠额叶、海马和中脑的N0含量均高于NC组(F=10.97,7.96,5.23,P<0.01),且随SD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仅下丘脑N0含量差异未达显著性(F=1.64,P>0.05)。(2)SOD活性:SD各组及TC组鼠额叶、海马、中脑和下丘脑SOD活性均高于NC组(F=10.44,16.15,28.94,12.75,P<0.01);其中在海马、中脑和下丘脑SOD活性均以SD3组为最高。(3)血清皮质醇、IL-1β、IL—2和MBP含量:SD各组均高于NC组(F=8.60,3.62,3.84,2.83,P<0.01和P<0.05),且各项指标含量均随SD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TC组仅皮质醇的含量与NC组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睡眠剥夺的脑损害可能与N0、氧自由基、皮质醇及细胞因子等生化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9.
160.
目的:利用脑电超慢涨落图技术研究门诊抑郁症各年龄段患者脑内神经递质、各导联熵值的差异。方法采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仪,对患者各检测一次,分析神经递质、各导联熵值与正常值的差异和受年龄、性别的影响。结果各年龄段神经递质实测值间进行方差分析,发现DA存在显著性差异,各导联熵值与正常值对比发现在正常值范围内且偏高,随年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39~49岁,49~59岁组较其他年龄段高,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仅在T4导联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年龄段抑郁症患者的神经递质含量不同;抑郁症患者大脑有序性较差,右中颞大脑组织有序性和能量集中程度随年龄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