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3篇
基础医学   72篇
临床医学   139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321篇
综合类   152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枕颈融合内固定方法。方法 17例患者(齿状突骨折1例,C1、C2肿瘤16例)经颈椎椎弓根内固定行枕颈融合,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17例患者平均随访2年3个月,均固定良好。结论 经颈椎椎弓根内固定行枕颈融合只要术前、术中精确定位,仔细操作,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价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脊柱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复位作用。方法15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首先全麻俯卧过伸复位,排除体位复位对伤椎高度的恢复作用,C型臂X线机透视记录后凸成形球囊扩张前伤椎的影像资料,然后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摄片。比较手术前后伤椎及相邻椎间隙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结果手术前后伤椎及相邻椎间隙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等数据配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排除体位复位因素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伤惟及相邻椎间隙高度有明显的恢复作用,可以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利用螺旋CT建立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高度数字化方法,为腰椎骨质疏松的生物力学试验提供标准模型。方法:一个有代表性的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范围从T11~L2,先行X线检查以排除可见的脊椎病变及损害。经螺旋CT沿横断面0.699mm层厚扫描,以jpg格式输出其断面图像并转入微机保存。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建立T11~L2段正常脊柱骨性结构的三维模型,再经过自由造型系统进行表面光滑化处理及对0.699mm层厚引起的数据丢失予以修补。利用有限元软件Patran的前处理功能,在脊柱模型骨性结构的基础上,补充建立终板、椎间盘、髓核、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等结构。采用合适的材料性质和实体单元类型对模型进行智能有限元网格划分。结果:①正常腰段脊柱三维模型有限元网格划分结果: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和有限元软件Patran成功进行正常腰段脊柱三维模型有限元网格划分。完整的脊柱胸腰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共276580个四面体单元,8532个六面体单元,673个杆单元,总计共95219个结点。建立的模型负荷正常椎体的几何特性;②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利用有限元软件Patran的前处理功能,对不同组织的物理特性进行定义,皮质骨、终板、后部结构模量减少33%,松质骨减少66%,同时考虑髓核脱水,弹性模量增加1倍,符合真实的生物力学要求,真实模拟了骨质疏松椎体的材料特性,成功建立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建立的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接近真实的生物力学标本,是理想的研究骨质疏松腰椎生物力学的数字化模型,可应用于骨质疏松腰椎后凸成形术的评估。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外途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对16例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行单侧椎弓根外途径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MRI确定责任椎体22个。记录手术时间及透视次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Osw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患者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程度及日常功能。通过X线测量评估患者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纠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患者出现少量椎间隙骨水泥渗漏,但无症状性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肋间神经受损的症状。平均手术时间为31 min,透视次数为19.1次。术后胸背痛明显缓解,随访12~24个月(平均14.2个月)。VAS评分术前为(8.2±1.1)分,术后3 d时为(2.6±0.8)分,末次随访时为(2.8±1.1)分。ODI评分术前为(69.2±1.2)分,术后3 d时为(32.2±1.1)分,末次随访时为(35.1±1.8)分。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中部高度及Cobb's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椎弓根外途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是有效的,能减少术者及患者的放射暴露时间。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性损伤的作用。方法 夹闭腹主动脉肾下段 ,建立脊髓缺血模型。2 1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组 5只 ,缺血预处理组 8只 ,缺血组 8只。假手术组只进行麻醉和手术操作 ,不阻断腹主动脉 ;缺血预处理组先阻断腹主动脉 5min ,开放 15min ,再阻断 4 0min后开放灌注 ;缺血组阻断腹主动脉 4 0min后开放灌注。 3组术后均进行神经功能评分 ,再灌注 7d后处死动物 ,取L3~ 5段脊髓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缺血预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在各时间点明显高于缺血组 (P <0 .0 1) ,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数量较缺血组明显增多 (P <0 .0 1)。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主动脉阻断所致的兔脊髓缺血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椎体裂隙周围硬化的Kümmell病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6月,2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裂隙周围硬化的Kümmell病患者在本院接受PKP治疗。术前、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测量并记录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和局部后凸Cobb角的矫正情况。结果本组病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16个月;无脊髓神经根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术前VAS评分、ODI、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和后凸角分别为(8.9±0.4)分、(87.5±3.5)%、(41.3±5.2)%、22.1°±1.8°,术后2 d分别为(2.2±0.6)分、(31.8±4.1)%、(71.2±4.9)%、12.6°±1.4°,末次随访时为(2.0±0.3)分、(26.1±1.3)%、(70.7±4.8)%、13.2°±1.8°,术后2 d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2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用于治疗椎体裂隙周围硬化的Kümmell病安全、有效,能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纠正脊柱后凸畸形,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青少年L5滑脱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分析不同类型滑脱的矢状面参数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资料完整的青少年L5滑脱患者36例,男、女各18例,平均年龄14.1±2.5岁(10~18岁);按照Wiltse滑脱分型分为峡部裂组28例和发育不良组8例;按照Meyerding分度标准分为轻度滑脱组32例(Ⅰ度29例、Ⅱ度3例)和重度滑脱组4例(Ⅲ度2例、Ⅳ度2例)。在站立位全长脊柱侧位片上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其中滑移参数包括:滑脱率(slip rate,SR)、滑脱角(slip angle,SA);骨盆矢状面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腰骶角(lumbosacral angle,LSA)、骶骨平台角(sacral table angle,STA);脊柱矢状面参数包括: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和矢状垂直偏距(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对比研究峡部裂组和发育不良组以及轻度和重度滑脱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特点和相关临床意义。结果:峡部裂组SR=(13.7±8.1)%,PT=15.7°±8.3°,LSA=105.9°±11.8°,STA=102.8°±6.5°;发育不良组SR=(42.4±27.8)%,PT=34.2°±9.6°,LSA=78.7°±11.2°,STA=76.4°±9.5°;两组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滑脱组SR=(14.4±7.8)%,PT=18.1°±10.4°,LSA=102.1°±15.5°,STA=99.9°±10.8°;重度滑脱组SR=(65.0±19.6)%,PT=33.9°±11.1°,LSA=77.4°±6.7°,STA=77.7°±8.8°,两组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峡部裂组SA=2.6°±13.1°,PI=54.6°±9.0°,TK=23.5°±15.5°,LL=-53.0°±18.3°;发育不良组SA=11.2°±10.5°,PI=60.8°±14.5°,TK=21.5°±14.3°,LL=-45.3°±15.9°;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滑脱组SA=3.3°±12.6°,PI=55.3°±10.4°,TK=24.0°±13.1°,LL=-52.7°±17.4°;重度滑脱组SA=14.5°±12.8°,PI=61.0°±12.2°,TK=14.8°±3.7°,LL=-40.0°±20.0°,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青少年L5滑脱中,发育不良性多为重度滑脱,而峡部裂性多为轻度滑脱。发育不良性重度滑脱容易出现矢状面失衡和滑脱进展,其脊柱-骨盆矢状面呈现躯干前倾,骶骨垂直和骨盆后倾的形态。  相似文献   
48.
杨惠林 《骨科》2017,8(3):161-162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这两种经皮椎体强化术,临床主要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的治疗,能够即刻稳定椎体,有效缓解病人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对Gallie+单侧Magerl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进行生物力学评估.方法 10具成年国人甲醛固定的枕颈(C0~C4)标本,对寰枢椎不稳模型分别行Gallie内固定、Gallie+单侧Magerl内固定、双侧Magerl内固定,在颈椎三维运动试验机上对颈椎施加2.0 N×M纯力偶矩,产生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6种生理运动,测量其三维运动范围(ROM).结果 单侧Magerl+Gallie法固定,其屈/伸ROM为1.66度,侧屈为0.5l度,轴向旋转为6.22度,与Gallie固定法比较,ROM分别减少78%、86%、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Magerl法固定,其屈/伸ROM变为1.48度,侧屈为0.46度,轴向旋转为5.38度,与单侧Magerl+Gallie法比较,ROM减少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llie+单侧Magerl固定法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与双侧Magerl法接近.  相似文献   
50.
椎体成形术对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治疗意义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目的:探讨腰腰椎爆裂型骨折撑开复位与椎体成形术后椎体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变化。方法:收集6具新鲜成人尸体的胸腰椎标本,制成T11-L1、L2-L4、T12-L2节段标本共10具,用自由落体撞击试验造成中间椎体爆裂型骨折,撑开复位、用注射型自固定磷酸钙人工骨行椎体成形术。分别于骨折前、骨折撑开复位后、椎体成形术后用薄层CT扫描测量中间椎体内空隙,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骨折前、椎体成形术后中间椎体与其上方椎间盘在前屈、后伸、侧屈和扭转就压力 下刚度的变化,并比较成形术后的伤椎及其下方的完整椎体的抗极限压缩测试结果。结果:8具标本造中间椎体爆裂型骨折模型成功。(1)骨折前椎体内无明显空隙;骨折并撑开复位后椎体内空隙体积平均为5.25cm^3,占椎体总体积的13.9%;椎体成形术后空隙减少,与骨折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骨折前椎体骨密度在正常范围,骨折并撑开复位后骨密度较骨折前降低;椎体成形术后,骨密度较骨折复位后及骨折前均明显升高。(3)椎体成形术后,伤椎的刚度与骨折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抗极限压缩强度的均值低于其下方完整椎体,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伤椎上方椎间盘在前屈和后伸应力下的刚度小于骨折前,但在侧屈应力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标本在扭转应力下的刚度小于骨折前。结论:(1)撑开复位未能恢复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椎体结构上的完整性,这可能是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内固定失败与矫正度丢失的重要原因。(2)应用注射型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行椎体成形术有助于伤椎的重建,术后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接近骨折前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