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6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46a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活化中的作用,并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通路观察其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1_4)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检测大鼠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Ⅰ型胶原(Ⅰ-C)水平,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变,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miR-146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m blot)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PI3K和磷酸化(P)-Akt蛋白表达。HSC (肝星状细胞)-T6细胞分为Normal组、TGF-β1组、TGF-β1+miR-NC组和TGF-β1+miR-M组。TGF-β1+miR-NC组和TGF-β1+miR-M组分别转染miR-146a mimics阴性对照物和miR-146a mimics,然后除Normal组外,其余各组采用TGF-β1诱导HSC-T6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Real-time PCR法检测miR-146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α-SMA、Ⅲ-C、Ⅰ-C、PI3K和p-Akt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胶原沉积明显增加,纤维增生显著;血清HA、LN、PCⅢ和Ⅳ-C水平显著升高;肝组织miR-146a表达明显降低;而PI3K和P-Akt蛋白表达明显增加。TGF-β1组和TGF-β1+miR-NC组HSC-T6细胞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TGF-β1+miR-NC组比较,TGF-β1+miR-M组miR-14表达明显增加,细胞活性、α-SMA表达、Ⅲ-C和Ⅰ-C均明显降低,PI3K和P-Akt蛋白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miR-146a能够抑制TGF-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活化,其抗肝纤维化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2.
目的:以丁香苦苷(SYR)为模型药物,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优化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方法:以W/O/W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SYR-PLGA纳米粒,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对纳米粒的外观形态、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等理化性质进行了检测。结果:优化后的工艺条件是SYR用量为10mg/mL、PLGA用量为20mg/mL、poloxamer188浓度为l%、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组成的有机相比例为1∶3,SYR-PLGA纳米粒在透射电镜观察下的形态为类圆球形实体粒子,粒度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为(133.4±0.97)nm,载药量为(6.01±0.21)%,包封率为(61.1±1.21)%。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可以得到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粒径适宜的丁香苦苷PLGA纳米粒。  相似文献   
73.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考历代本草中有关吴茱萸性和味的记载,从而厘清了吴茱萸由单独辛味到辛、苦两味的发展演变脉络。进一步分析了吴茱萸辛、苦两味与其所主功效的关系,为深入开展吴茱萸性味研究奠定本草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74.
苦参总黄酮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苦参提取物黄酮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为苦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KMA C18柱(250mm×4.6mm,粒度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1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0nm;进样量20μl。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不同批次苦参总黄酮的HPLC图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建立了苦参提取物黄酮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以苦参酮为参照峰,对10批苦参总黄酮成分进行指纹图谱分析,标定了13个共有峰,10批提取物的相似度均>0.9。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可为苦参提取物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
浅谈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几年来一直身处组织胚胎学教学的第一线,在向老教授的学习中,在与同事们的交流中,在和学生们磨合的教学实践中,有了些许体会,并由此基础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现我将这些体会总结整理出以下几点,既作为自己教学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也想把它拿来和同行们交流,以便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76.
急性皮肤烫伤一般为多处合并伤,虽不危及生命,但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极易造成感染,疮面长久不愈,植皮也难成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我科于2008年1月收治1例,应用紫草膏外敷后,疗效尚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7.
Viral myocarditis refers to a frequently encountered heart disease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acute or chronic inflammatory changes of the myocardium due to invasion into the heart by various viruses.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制备叶酸(FA)修饰的槐属二氢黄酮G(SFG)壳聚糖(CTS)纳米给药系统,以期实现其靶向、缓释 作用效果。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FA-SFG-CTS 纳米粒,以Design-Expert 8.0 软件进行星点设计,考察 三聚磷酸钠(TPP)与CTS 质量比、SFG 用量等因素对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采用冷冻干燥工艺制备冻干粉, 从粒径、电位、包封率、体外释药等对复溶后的纳米粒进行表征。结果最优处方投药量为4.70 mg,TPP 与CTS 质量比为0.1,TPP 体积为4.0 mL(浓度为2.0 mg·mL-1),CTS 浓度为2.0 mg·mL-1,叶酸8.0 mL(浓度为 1.0 mg·mL-1)。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69.03±1.89)nm,分散系数(PDI)为(0.18±0.01),Zeta 电位为(-35.2± 0.99)mV,包封率为(68.74±1.35)%,载药量为(8.25±0.16)%。以4%的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在-40 ℃下预冻 8 h,-10 ℃下升华干燥25 h,25 ℃下解吸干燥5 h,即得冻干制剂。FA-SFG-CTS 纳米粒复溶后粒径为 (177.70±2.11)nm,PDI 为(0.20±0.02),Zeta 电位为(-34.9±1.16)mV,包封率为(67.34±1.41)%,载药量为 (7.82±0.18)%。体外释放结果表明,SFG 原料药6 h 基本释放完全,平均累积释放率达到98.34%;FA-SFGCTS 纳米粒6 h 平均累计释放率达到71.34%,36 h 累积释放率达到88.94%。结论星点效应面法用于FASFG- CTS 纳米粒处方优化适用性好,优化后的FA-SFG-CTS 纳米粒处方粒径适宜,包封率高,缓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9.
穴位贴敷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穴位贴敷法是在传统针灸医学基础上,将中药制成丸、散、膏等剂型贴敷于穴位,利用药物经皮吸收和经络效应的双重作用,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的中医外治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旧称过敏性鼻炎,是人体在接触某种物质后产生变态反应,使鼻粘膜血管舒缩功能和腺体分泌功能紊乱而引起的疾病。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人类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AR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健康问题之一,穴位贴敷法对AR的疗效正日益受到重视。现就近年来穴位贴敷法治疗AR的报道综述如下。1临床研究1.1伏九天中接受治疗葛仪方等[1]将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黄芩按2:2:1:1:1比例研成细末,混合,用时以姜汁制成糊状。选取膏肓、大椎、风门、肺俞、百劳、脾俞、肾俞,敷贴2~6 h。10天贴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60例,总有效率为93.3%。吕振军等[2]将公丁香、吴茱萸、肉桂、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各等份,碾成过100目筛细粉,用时以生姜汁调成膏状制成鼻炎膏。治疗时用梅花七星针叩刺选穴(急性发作期多取大椎、陶道、定喘、肺俞、肾俞、风府;慢性迁延期多取肺俞、脾俞、肾俞、定喘、膻中;两...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清脑醒神贴中挥发性成分的包合工艺。方法以均匀设计试验法设计β-环糊精包合工艺,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包封率。优选多种高分子材料制备,浇铸制成贴片。结果完成了关键技术包合工艺的研究,确定最佳工艺为:β-环糊精与药物最佳包合比例为5:1,80℃恒温水浴搅拌60min进行包封。用浇铸法制备出新型凝胶骨架型中药控释穴位贴片。结论本制备工艺科学合理,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