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7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12篇 |
基础医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36篇 |
内科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88篇 |
预防医学 | 11篇 |
药学 | 30篇 |
中国医学 | 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 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的黑豆汁拌蒸炮制法,在不同炮制时间(0~48 h)下对何首乌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为何首乌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制备药典黑豆汁拌蒸样品;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分析方法(UPLC-QQQ-MS/MS),测定何首乌药材中24种成分含量。结果 建立UPLC-QQQ-MS/MS方法,测定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蒽醌、黄酮、酚类化合物含量;随着蒸制时间的延长,24种成分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多数二苯乙烯苷类、蒽醌类、黄酮类经长时间炮制含量降低,酚类成分随炮制时间延长含量增加。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以用于炮制前后何首乌中24种化学成分的定量检测分析。制何首乌中24种成分的含量与蒸制时间密切相关,蒽醌类、二苯乙烯苷类、黄酮类、酚类发生规律性变化,对何首乌毒副作用和补益功效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2.
目的 以铸造钴铬合金(CoCr)卡环为对照,评估0.25和0.50 mm倒凹设计下选区激光熔化(SLM) CoCr和钛合金(Ti)卡环的加工精度、固位力及永久变形量情况。方法 3D软件设计不锈钢代型及0.25 mm/0.50 mm倒凹条件下的卡环数据。树脂3D打印蜡型样本,并将其铸造获得CoCr卡环(铸造CoCr组)。用金属激光打印机获得CoCr (SLM CoCr组)和Ti (SLM Ti组)卡环。所有卡环样本经无损检测后评估加工精度及经10 000次循环戴入/取出后的固位力及永久变形量情况。结果 0.25 mm或0.50 mm倒凹下3组卡环的内表面精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但外表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0.25 mm/0.50 mm倒凹下3种卡环的初始固位力为铸造CoCr (8.13/10.00 N)>SLM CoCr (6.07/7.35 N)>SLM Ti (4.97/7.70 N);最大固位力为铸造CoCr (11.98/13.33N)>SLM CoCr (8.44/11.04 N)>SLM Ti (6.02/9.6... 相似文献
93.
中药的气味与质量存在紧密的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绝大多数药材和饮片性状项下都有对其气、味的描述。然而,在实际的中药质量控制过程中有关气、味的鉴别较为主观、个体差异较大,缺乏客观的量化判断标准。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电子鼻、电子舌等仿生技术可一定程度代替人的感官,将气、味信息转化为量化指标,完成对药材气、味的评价,更具现代科学性和客观性。对此类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领域,如鉴别、炮制规律、毒性中药质量控制及中药物质基础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研究和中药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4.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轨道场离子阱质谱法对复方一枝蒿颗粒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Thermo Scientific Syncronis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为45 ℃,进样量为2 μL。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复方一枝蒿颗粒的质谱数据,根据高分辨质谱提供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碎片离子信息,结合对照品比对和相关文献报道对复方一枝蒿颗粒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析鉴定出90个化合物,包括2个氨基酸类、8个萜类、25个有机酸类、11个含氮类、44个黄酮类成分。其中,16个成分通过与对照品比对确认。结论 分析鉴定了复方一枝蒿颗粒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5.
【目的】 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在孕16~20周外周血白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寻找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孕早期外周血白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选取异常脂代谢基因进行认证。 【方法】 我院2008年8月至2008年12月间在我院产检且经B超确定孕期为16 ~ 20周的初产妇共800例,随访至妊娠结束,将最终发展为子痫前期的6例患者为研究组,40例正常妊娠妇女为对照组,应用人类全基因组cDNA单荧光芯片检测两组孕妇在妊娠16 ~ 20周时外周血白细胞差异基因表达谱;在差异表达基因中选取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浆浓度;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LOX-1)及载脂蛋白 A5(APOA5)进行RT-PCR测定。【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存在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得到98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719个基因表达上调,264个基因表达下调;研究组oxLDL水平、LOX-1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 < 0.05);研究组APOA5水平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 < 0.05);oxLDL水平与LOX-1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为0.91,P < 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的脂代谢基因oxLDL、LOX-1及APOA5基因表达在妊娠16 ~ 20 周时与正常妊娠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6.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新疆阿魏Ferula sinkiangensisk抗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SymMa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 数据库筛选新疆阿魏的成分和靶点信息。利用 Genecards 数据库输入“cancer”关键词检索疾病的靶点;利用韦恩图获取药物-疾病的交集靶点,并借助STRING平台获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药物-疾病的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9.0软件绘制“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利用 AutoDock软件对筛选出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实验,验证其结合活性。结果 获取新疆阿魏化学成分34个,对应靶点537个,通过筛选获得癌症靶点1 155个,药物-疾病的交集靶点134个。GO功能富集分析共获取331条条目(P<0.05),其中生物过程(BP)249条,细胞组成(CC)31条,分子功能(MF)51条。KEGG通路 133条,并建立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子对接实验表明活性物质阿魏酸、法尼斯淝醇 A、法尼斯淝醇 C、柠檬烯和 β -蒎烯与关键靶点 CCND1、JUN、CXCL8、PIK3CA 均具有较好的结合能 力 。 结论 新疆阿魏中阿魏酸、法尼斯淝醇 A、法尼斯淝醇 C、柠檬烯和 β-蒎烯等化学物质,通过 CCND1、JUN、CXCL8和PIK3CA等靶点,调节PDL-1表达和PD-1免疫检查点通路、IL-17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发挥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97.
中药材及饮片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中医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标准是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的依据,对中药质量提升具有推动和引领作用。但由于中医药理论极其深奥,中药防治疾病的机制研究和认识还不够深入系统,对中药的质量认识还不够全面,导致标准研究制修订工作中科学依据不足,因而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容易有争议和质疑。本研究通过梳理近年来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概况,对标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符合中药材及饮片质量特点的标准制定原则:一是坚持中医药特点,基于中医临床质量认知,制定有效的标准;二是坚持中药材质量特点,围绕质量属性确立质量指标,制定管用的标准;三是守住真伪和安全底线,基于风险评估,制定安全的标准。本研究对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标准研究常见问题和认识误区进行了分析讨论,强调了标准不仅是供检验和监管用,更是为了指导中药材和饮片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技术遵循,应注重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同时,标准对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引导和推动作用。最后,从质量提升和完善标准的角度,建议加强全产业链生产技术规范和标准完善,同时加强质量评价标准研究,以道地性和生产规范性生产基地建设为引擎,使新颁布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落地见效,从源头和根本上提升中药材质量,保障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旨在通过考察何首乌70%乙醇提物(PME)和水提物(PMW)在大鼠体内不同组织的成分蓄积差异,推测何首乌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 建立大鼠不同组织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和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并定量分析连续42 d灌胃PME和PMW后大鼠肝、肾、血浆和胆汁中3个成分的蓄积情况。结果 PME给药组大鼠体内不同组织中相同成分蓄积量明显高于PMW给药组。2个给药组中3个成分选择性蓄积的靶器官基本相同,二苯乙烯苷主要蓄积在肝脏中,大黄素主要蓄积在肾脏中,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主要蓄积在胆汁中,而血浆中3个成分的含量均较低。结论 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和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在大鼠体内的蓄积情况具有明显的组织选择性。与PMW给药组相比,PME组大鼠给药后体内蓄积成分含量高,可能是其导致临床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其中,二苯乙烯苷大量蓄积于大鼠肝脏中,成为何首乌引发肝损伤的重要潜在毒性物质;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主要蓄积在胆汁中,有引发胆汁淤积的风险;大黄素主要蓄积部位为肾脏,其与肝毒性是否直接相关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讨论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何首乌及制何首乌的薄层色谱鉴别项。方法 考察超声及加热回流2种不同的样品制备方式,以及用二氯甲烷-甲醇-甲酸、乙酸乙酯-石油醚-甲酸展开系统代替原标准中三氯甲烷-甲醇展开系统的可行性,同时比较了不同显色条件。结果 2种制备方式制得的样品在相同的展开条件下展开结果并没有明显差异,超声提取操作更加简便;以二氯甲烷-甲醇-甲酸(5∶1∶0.3)和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5.0∶1.0∶0.3)代替三氯甲烷-甲醇展开系统后,喷10%硫酸乙醇显色剂并在紫外灯365 nm下检视,薄层色谱板上斑点明显增多且分离效果好,较《中国药典》2020年版何首乌和制何首乌薄层色谱鉴别条件更理想。结论 改进后的方法毒性低、简便易行、可行性良好,为进一步完善《中国药典》2020年版何首乌和制何首乌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评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型二蒽酮化合物的潜在肝毒性风险。方法 采用计算机分子对接构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与反式-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二蒽酮(trans-EPD)、顺式-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二蒽酮(cis-EPD)的结合模型,考察化合物与酶蛋白的结合位点及结合强弱;体外采用大鼠肝微粒体酶抑制实验评价化合物对UGT1A1的抑制作用;通过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试剂盒-8(CCK-8)评价化合物对肝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实验检测肝细胞中UGT1A1 mRNA水平。结果 计算机分子对接实验结果显示,trans-EPD及cis-EPD均与UGT1A1结合于site F区;体外酶抑制实验及细胞毒性实验证明,trans-EPD和cis-EPD均可显著抑制UGT1A1活性,下调其基因表达,产生肝细胞毒性作用。结论 具有大黄素(10→10′)大黄素甲醚或大黄素(10→10′)大黄素甲醚母核结构的二蒽酮化合物可能是一类具有潜在肝毒性的化合物,其作用靶点为胆红素代谢酶UGT1A1。研究结果为此类成分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