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4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报告1例未定类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病.患者女,30岁.全身出现红色丘疹、结节2年.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泛发全身的丘疹和结节.分布于四肢、面部及躯干,皮损直径1~3cm,质地坚实,旱黄红色或红棕色.患者无其他系统疾病.皮损组织病理榆查:真皮弥漫性组织细胞增生,免疫组化显示增生细胞具有朗格汉斯细胞的特性:CD1a和S-100蛋白阳性,电镜显示细胞质中无Birbeck颗粒.诊断为未定类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病,给予沙利度胺50mg,每日2次口服,阿维A30mg,每日1次口服,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2.
患者女,51岁.右足第4趾背包块2年.查体见右足第4趾背侧一2.0cm×2.5cm正常肤色肿块,质中,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示:皮下见一分叶状肿瘤团块,界清,周围纤维组织包绕,肿瘤细胞胞浆丰富,胞核呈空泡状,并见较多多核巨细胞,肿瘤组织内散在分布单一核细胞.诊断:腱鞘巨细胞瘤.  相似文献   
63.
临床资料患者女,24岁.因右侧面颊部出现结节2年余,无痛痒,于2008年4月来我科就诊.患者否认外伤史.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右侧面颊部可见一0.3 cm×0.5 cm大小卵圆形红色结节,界清,表面光滑,无溃疡及糜烂,质中(图1).手术切除后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萎缩变薄,真皮内可见大小不等痣细胞巢,主要由上皮样细胞组成,浅部痣细胞巢内有色素颗粒,间质血管增生扩张.  相似文献   
64.
临床资料患者,男,20岁。主因全身反复起水疱伴瘙痒19年,于2008年2月21日到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1岁时双胫前开始出现米粒到绿豆大小红色丘疹,约1天后丘疹变成绿豆到黄豆大水疱、血疱,在当地医院治疗2周后,水疱、血疱渐干涸结痂,遗留色素沉着,少数留有瘢痕,此后10余年皮疹反复发作,泛发全身。2008年  相似文献   
65.
患者女,58岁。因右足底赘生物伴疼痛10年就诊。患者于10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足底近足跟处有一鲜红色米粒大小丘疹,行走及受压时疼痛剧烈,有时有少量出血,曾两次自行剪除,出血明显,至当地乡镇卫生院就诊,使用外用药及包扎止血等处理,创面愈合,但随后皮损又在原部位复发。5年前曾在重庆市某医院诊断为血管瘤,未行任何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66.
患者男,27岁。因右侧耳后头皮黑色丘疹2年余就诊。患者于2年前偶然发现右耳后头皮有数个黑色丘疹,皮疹缓慢增多,无自觉症状。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其他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  相似文献   
67.
外生性毛母质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31岁.左颊部出现红色结节3月余.3个月前患者左颊部出现一红色丘疹,迅速增大,无破溃、出血,无自觉症状,曾自服抗生素无效.遂至当地医院,按脓肿切开引流,挤出少许白色豆渣样内容物后变小,伤口愈合,但随后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68.
抑制性消减杂交筛选生长期毛乳头细胞差异表达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构建生长期毛囊毛乳头细胞(DPC)差异表达cDNA消减杂交文库,从中克隆鉴定出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分别从生长期DPC及休止期DPC提取总RNA;采用SMARTcDNA合成技术合成cDNA,进行2次消减杂交及2次抑制性PCR;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构建生长期毛囊DPC的cDNA消减文库,通过反向RNA印迹杂交验证阳性克隆,测序并登录基因库寻找同源性基因。结果 成功构建了毛囊生长期DPC消减文库,并获得35个阳性克隆,其中功能已知基因22个,功能未知基因13个。结论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筛选差异基因的方法,并可用于小量临床标本研究,本实验所发现的生长期DPC差异表达基因对今后研究毛囊生长调控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主因右侧胸肩部、背部出现肤色囊肿并逐渐增多4年余,于2013年7月15日就诊。4年前患者右侧肩部出现3颗玉米粒大小皮损,表面皮肤正常,无痛痒,未予诊治,皮损数量渐增多,呈带状分布于右侧胸肩部、背部。患者平素体健,否认局部外伤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营养中等,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增大。皮肤科情况:患者右胸肩部、  相似文献   
70.
62岁女性患者,右侧乳头及周围暗红斑伴瘙痒2个月余。皮肤科情况:右侧乳头及周围呈环状分布的红褐色结痂,基底部暗红色。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部分颗粒层呈楔形增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诊断:扁平苔藓。予以糠酸莫米松乳膏及0.03%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后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