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43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首发与复发抑郁症患者应用芪参复康胶囊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事件相关电位的变化差异。方法对解放军第三医院的4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首发组)、42例复发抑郁症患者(复发组)给予芪参复康胶囊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评定24项HAMD及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检查,与40名健康志愿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治疗后首发、复发组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首发组:(30.01±5.41)分、(10.45±3.18)分;复发组:(30.45±4.28)分、(13.66±3.40)分。(2)与本组治疗前相比,首发、复发组治疗后P2、N2、P3潜伏期均显著缩短、波幅均显著升高;与首发组相比,治疗前复发组P3潜伏期显著延迟、P2、P3波幅均显著降低;治疗后复发组P2、N2、P3潜伏期仍显著延迟、波幅仍显著低于首发组。(3)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首发组、复发组P2、N2、P3潜伏期均显著延迟、波幅均显著降低;治疗后首发组P2、N2、P3潜伏期差异不显著,P3波幅仍显著偏低,P2、N2波幅无显著性差异,复发组P2、N2、P3潜伏期仍显著延迟、波幅仍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首发、复发抑郁症患者接受芪参复康胶囊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认知功能明显改善,疗效肯定。其中首发抑郁症患者疗效优于复发抑郁症。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与纤溶系统参数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解放军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7例头部创伤且有颅脑损伤患者、72例头部创伤但无颅脑损伤的患者和65例健康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degradationprod-ucts,FDP)、D-二聚体D-dimer,DD及血小板计数plateletcount,PLT)()(变化。结果:颅脑损伤组患者PT,APTT,TT,Fg,PLT,DD和FDP结果分别为(5.90±11.8),(19.8±4.91),(18.7±5.32)s,(1.47±0.98)g/L,(82±21)×109L、(503±73)μg-1/L和29.8±4.69)mg/L。与对照组(和无颅脑损伤的头部创伤患者相比,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PT,APTT缩短(P<0.05),Fg,PLT降低(P<0.05),FDP,DD升高(P<0.01)。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处于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  相似文献   
83.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变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结合蛋白 ( Fn)在急性颅脑损伤病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 EN 63 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对 9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轻、中、重型各 3 0例 )血浆 Fn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伤后早期患者血浆 Fn水平即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0 .0 0 1 ) ,伤情越重血浆 Fn升高越明显。Fn高峰期出现在伤后第 3、7天后随病情恢复逐步下降。结论 血浆 Fn水平变化与脑损伤程度有关 ,动态检测患者血浆 Fn水平变化 ,有助于临床观察颅脑损伤的演变过程 ,并可间接了解患者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84.
睡眠剥夺对大鼠学习能力的影响及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睡眠剥夺对大鼠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睡眠剥夺模型 ,以正常组和大平台组作为对照 ,检测大鼠海马一氧化氮 (NO)及一氧化氮合酶 (NOS)含量变化 ,并以Y型迷宫测量大鼠学习能力。结果 :(1)睡眠剥夺 1d、3d、5d组海马NO含量分别为(5 .2 6± 1.34)、(7.6 3± 1.86 )、(7.96± 2 .15 ) μmol·mgprot- 1,NOS含量分别为 (2 .4 6± 0 .6 8)、(2 .97± 0 .73)、(3.18± 0 .82 )U·mgprot- 1,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3.4 9± 1.18) μmol·mgprot- 1、(1.32±0 .6 7)U·mgprot- 1〕和大平台组〔(4.35± 1.0 9) μmol·mgprot- 1、(1.89± 0 .6 2 )U·mgprot- 1(P <0 .0 1,0 .0 5 )〕 ;后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 )睡眠剥夺 3d、5d组迷宫正确反应所需电击次数分别为 (2 8.1± 5 .2 )、(41.4± 7.9)次 ,所需时间为 (136 .4± 2 1.7)、(186 .7± 2 9.8)s ,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2 2 .9± 4 .7)次 ,(10 9.6± 16 .5 )s和大平台组的 (16 .8± 3.5 )次 ,(82 .9± 13.2 )s(P <0 .0 1)。 (3)NO含量与迷宫正确反应所需电击次数及时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P <0 .0 1)。结论 :睡眠剥夺导致的大鼠学习能力下降可能与NO/NOS的神经毒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颅骨缺损的临床特征与合理的修补术式。方法 :对 1 0 3 0例颅骨缺损患者根据合并症不同选择颅骨钻孔、骨膜缝扎和齿状骨板固定 3种术式修补颅骨缺损。结果 :术后有 2 5例 ( 2 .43 % )出现并发症 (齿状骨板固定法 3 0例中无并发症发生 ) ,其中骨膜缝扎组发生率 ( 3 / 3 80 ,0 .0 8% )明显低于颅骨钻孔组 ( 2 2 / 62 0 ,3 .55%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 ;总体修补手术效果优良率为 99.1 3 %。结论 :颅骨缺损应根据合并症特点选择适宜的修补术式 ,减少颅骨钻孔可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细胞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变化。方法:对51例神经胶质细胞瘤作SP免疫组化染色,并以真彩色图像分析系统检测,结合PCNA指数计数分析。结果:Ⅱ级以上神经胶质细胞瘤PCNA表达高于Ⅰ级神经胶质细胞瘤(P<0.05);PCNA阳性核面积及着色度定量测定可用于Ⅱ级与Ⅲ、Ⅳ级神经胶质细胞瘤的鉴别(P<0.05);Ⅲ级与Ⅳ级肿瘤PCNA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CNA表达与胶质细胞瘤分级相关,定量分析对胶质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判定有意义。  相似文献   
87.
<正>天麻是传统中药配方的主要成分,在中药领域广泛应用。天麻素由天麻提取,目前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近年来的药理学研究证明,天麻素具有增加脑血管血流量、改善脑供血不足,亦可用于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五加双参片对60Co辐射小鼠外周血细胞和骨髓造血细胞的作用,了解其作用途径。方法 采用6.0GY60Co辐射小鼠造成严重造血功能损伤,尾静脉采血计数外周血细胞及其分类,取一侧股骨骨髓计数骨髓有核细胞,取另一侧骨髓制片,观察计数骨髓粒系分裂池,成熟池,贮存池骨髓细胞绝对值的动态变化。结果 五加双参片对辐射损伤细胞与骨髓造血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使损伤脾细胞向正常逆转,加速粒细胞增殖与激活作用,促进成熟池粒细胞成熟进人贮存池、从而进人到外周血循环,对淋巴细胞有激活作用。结论 五加双参片对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有促进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89.
脑外伤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合酶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脑损伤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合酶 (NOS)与 T淋巴细胞亚群 (CD 4 /CD 8)含量变化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法检测 NOS,应用单克隆抗体 APAAP法检测 45例脑损伤患者的 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脑损伤患者血浆中 NOS与 CD 8细胞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 ,中、重型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或 P<0 .0 1) ;而脑损伤患者的 CD 4 较对照组下降 ,中、重型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或 P<0 .0 1)。 NOS与CD 8间呈正相关关系 (r=0 .36 7,P<0 .0 1)。CD 4 /CD 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 (P均 <0 .0 1)。结论 :血浆中 NOS、CD 8升高水平与脑损伤程度有关 ,临床检测 NOS与 T淋巴细胞亚群的含量有助于评价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90.
甘露醇外渗后局部组织损伤处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4,自引:0,他引:94  
目的 :根据甘露醇外渗后局部组织损伤的特点寻找理想的处理方法。方法 :制作两种甘露醇外渗动物模型 (模型Ⅰ为单纯性甘露醇外渗 ,模型Ⅱ为甘露醇外渗伴局部瘀血 ) ,分别采用临床常用的 3种处理方法进行动物实验 ,进行肉眼观察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5 0 %硫酸镁湿敷对模型Ⅰ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方法 ;0 .2 5 %奴夫卡因封闭对模型Ⅱ的疗效最佳。同时显示模型Ⅱ较模型Ⅰ的组织损伤程度重 ,修复难度大。结论 :临床处理甘露醇外渗应根据其局部特点选择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