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43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检验高新技术和高新仪器的不断使用,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赖实验室的准确报告,准确可靠的实验室检验在医疗实践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检验医学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3个阶段。而分析前质量控制影响因素较多,影响环节较多;在与医、护、技、患者共同重视密切配合的监控过程中,分析前质量控制已经成为实验室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核心部分[1]。有实验室统计,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中,有80%的报告最终可溯源到样本质量不符合要求[2]。检验过程最难以控制的是分析前质量控制,即临床医生开出的申请单、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和标本的运送。因此,检验人员除了加强分析中的质量保证,还应重视和参与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认真落实各项实验室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22.
目的观察使用抗生素对患者尿液细菌培养检出率的影响及其改进措施。方法采集病人中段尿,用细菌培养方法对176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前后的尿液进行了细菌学检验。结果176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在未使用抗生素时尿液细菌培养阳性65例,阳性率为36.9%;使用抗生素之后第1、3、5d,尿液细菌培养阳性分别为17、9、6例,其阳性率分别为9.7%、5.1%、3.4%。经统计学分析证明,使用抗生素前后尿液细菌检出率具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病人使用抗生素之后可使尿液中细菌培养阳性率降低,使用时间越长检出阳性率越低。  相似文献   
123.
背景黄芪在机体免疫功能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对急性颅脑损伤干预中是否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且其发挥作用的途径何在?目的观察黄芪对脑损伤后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单位兰州军区神经外科研究所.对象实验于2001-09/12在兰州军区神经外科研究所实验室完成.取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脑损伤组(n=24),黄芪组(n=24),对照组(n=6),损伤组与黄芪组均分为伤后0.5,2,6和24 h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动物.方法脑损伤组和黄芪组制备脑损伤模型,对照组仅开骨窗,不致伤.黄芪组致伤后立即腹腔注射黄芪200 mg/kg,用化学定量法检测大鼠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结果5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脑损伤组、黄芪组大鼠在伤后0.5 h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较对照组升高[46.44±13.45)(43.15±12.43),(40.46±12 85)nkat/L,P<0.05],伤后2 h达高峰[(67.49±22.45),(64.26±19.78)nkat/L,P<0.01],伤后6 h开始下降[(63.46±24.68),(52.91±21.36)nkat/L,P<0.01],伤后24 h降至基础水平[(41.23±12.57),(40.92±12.25)nkat/L,P>0.05].黄芪组在伤后2,6 h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较损伤组明显降低(P<0.01,0.05).结论颅脑损伤后,受损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呈节段性升高,黄芪可通过抑制损伤后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起到保护创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4.
急性应激诱导即刻早期基因c-fos表达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c -fos蛋白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情况 ,来探索应激方式诱导c -fos的表达及大脑感受应激的可能神经元通路。1 对象和方法  (1)对象 :成年雄性SD大鼠 32只 ,体重 2 0 0~ 2 5 0g。随机分为应激后 1h、3h、6h组和对照组 ,每组 8只。各组大鼠均在安静室温下适应性饲养 1周 ,自由进食饮水。 (2 )建立应激模型 :应激组动物在 2 5cm水深、2 5℃恒定水温中接受游泳30min ,游泳结束后 1h、3h和 6h处死。 (3)灌注和切片 :大鼠戊巴比妥钠深麻醉 (5 0mg·kg 1) ,剖胸 ,经升主动脉 0 .9%生理…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变化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514MC酶标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弥漫性轴索损伤(DAI)、颅内血肿(ICH)和硬膜外血肿(EDH)共60例颅脑损伤患者(病例组)的血清和CSF中MBP含量,并与同期腰椎麻醉手术的20例非脑损伤患者(对照组)作对比。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和CSF中MB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DAI组CSF中MBP含量与ICH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2组间血清MBP含量差异显著(P<0.01);EDH组CSF和血清MBP含量均低于DAI组和ICH组(P均<0.01),但稍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和CSF中MBP含量增高,其上升水平与脑损伤类型及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6.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菌群分布、流行趋势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Compact 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细菌。常规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结果从2008—2010年共分离出5 138株病原菌,感染标本主要来源于痰、分泌物及中段尿,三者之和占年度的85%以上;分离的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3年间分别占感染菌株分离率的73.6%、70.2%、62.8%;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阳性率均在60%以上,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在10.8%以下;非发酵菌对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在19.6%以下;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阳性球菌。结论医院内感染标本的来源主要以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为主。肠杆菌科细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为感染的流行菌。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状况十分严重,临床对产酶菌引起的重症感染应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或亚胺培南治疗。对非发酵菌引起的重症感染应选择含酶抑制剂复合药物(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派酮/舒巴坦)联合丁胺卡那进行治疗;对MRSA、MRSE引起的重症感染应首选万古霉素来治疗。  相似文献   
127.
目的观察复方黄芪注射液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和S-100蛋白B(S-100B)含量的影响。方法按标准选取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96例,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黄芪治疗组两组。黄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黄芪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检测患者血清NES、MBP和S-100B浓度,并行GCS评分,3个月后行GOS评分;同时检测96例健康成人血清的NES、MBP和S-100B的浓度,然后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的NES、MBP和S-100B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成年人(P〈0.05)。治疗后黄芪治疗组血清NSE、MBP和S-100B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黄芪治疗组在入院时的GCS评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后1周和2周其GC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3月后其GO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黄芪能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MBP,S-100B含量,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8.
影响急性颅脑损伤影响脑脊液钙离子含量因素的观察李栓德*杨术真*杨喜民*朱玲**李迎国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细胞外液中钙离子(Ca2+)含量变化的临床研究国内报道较少,本文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对42例急性期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了脑脊液(CSF)中Ca2+含量动态检...  相似文献   
129.
睡眠剥夺对大鼠血清MBP及皮质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测定大鼠睡眠剥夺 ( sleep deprivation,SD)后血清髓鞘碱性蛋白 ( myelin basic protein,MBP)和皮质醇水平变化 ,观察 SD对大脑的损害情况。方法 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 SD模型 ,以大平台组 ( TC)和正常笼养组 ( CC)作为对照组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MBP水平 ,并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测定皮质醇水平。观察大鼠经 1、3、5 d SD后上述指标变化。结果 与 CC组比较 ,SD 1、3、5 d后血清皮质醇水平均增高 ,与 TC组比较 ,SD3、5 d血清皮质醇水平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SD5 d后血清 MBP水平增高 ,SD1、3 d水平差异无显著性。TC组与 CC组比较 ,血清皮质醇水平增高而 MB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长时间 SD可引起脑器质性损害。  相似文献   
13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和CSF中MBP含量。结果患者血清和CSF中MBP含量均增高,其上升水平与脑损伤类型及程度有关。结论同步检测血清和CSF中MBP含量变化,对判断颅脑损伤的程度及类型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