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3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样本中PD-1、PD-L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及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样本中PD-1、PD-L1、CD4及CD8的表达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计数癌间质中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个数;回顾性分析病理报告中各项临床病理指标并随访患者预后。分析PD-1、PD-L1在三阴组和非三阴组中表达的差异,以及其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相较于非三阴组,三阴性乳腺癌中PD-1(P=0.034)及PD-L1(P=0.037)高表达;三阴性乳腺癌中PD-1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个数(P=0.015)、CD4表达(P=0.001)、ki-67指数(P=0.012)、淋巴结转移(P=0.027)、脉管癌栓(P=0.009)呈正相关,与月经初潮时间(P=0.031)呈负相关;PD-L1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个数(P=0.022)、CD4表达(P=0.004)、 CD8表达(P=0.037)、ki-67指数(P=0.013)、体质量指数(P=0.004)、乳腺手术史或外伤史(P=0.029)呈正相关。结论:PD-1及PD-L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三阴组,其表达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的数目及分型相关,并与多种临床病理指标具有明确的相关性,提示PD-1、PD-L1及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可以作为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2.
廖惠玲  杨向红  范淑玉 《全科护理》2010,8(28):2580-2581
[目的]总结输卵管妊娠病人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开窗取胚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22例输卵管妊娠病人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开窗取胚术,同时加强术前访视、手术准备及手术护理配合。[结果]本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护理配合到位,手术时间45min~60min;术后病人恢复良好,5d~7d均康复出院。[结论]加强输卵管妊娠病人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开窗取胚术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3.
PI3K/Akt参与内皮祖细胞分化的体外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内皮祖细胞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要通过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在内的多个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内部多种基因的表达来完成.目的:分析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在内皮祖细胞分化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分组对照体外实验,于2007-09/2008-03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病理实验室完成.材料:4~6周龄Wistar大鼠,雌雄不限.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大鼠骨髓分离内皮祖细胞,经差速取二次贴壁细胞接种于培养瓶内.收集培养5 d的内皮祖细胞,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AC133和vWF双染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应用Western blot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培养0,3,7,10,14 d的内皮祖细胞中AC133,vWF,P13K,Akt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经Western blot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C133在培养0 d表达最强,3 d有弱表达,7,10,14 d几乎没有表达(P < 0.05):vWF在堵养过程中表达强度没有明显变化(P>0,05):P13K和Akt在培养0 d表达最强,3 d表达稍弱,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减弱.P13K/Akt与AC133表达趋势一致.结论:在内皮祖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过程中,可能有信号传导通路PI3K/Akt的参与.  相似文献   
74.
LASIK术中不同厚度角膜瓣治疗中高度近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关键步骤是制作角膜瓣,瓣过薄可能致术中操作困难和一些并发症的发生,瓣过厚则导致残留基质床厚度减小。随着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出现了薄角膜瓣的LASIK技术,将角膜瓣厚度由理想的160μm缩小为110~130μm,扩大了LASIK的手术适应证范围。本研究比较不同厚度角膜瓣的LASIK手术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s,CIN)宫颈液基细胞残液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es,HPV)16、18E6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estem blot法检测经病理证实的86例CLN和14例慢性宫颈炎的宫颈液基细胞残液中HPV16、18E6的感染状况。结果:宫颈液基细胞残液中HPV16、18E6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CINⅠ组33.3%(8/24);CINⅡ组46.7%(14/30);CINⅢ组59.3%(19/32)。慢性宫颈炎(对照组)阳性率7.1%(1/14)。CINⅠ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INⅡ组和CINⅢ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Westem blot法检测CIN患者宫颈液基细胞残液中HPV16、18E6感染可以补充细胞学检查结果,对预防宫颈癌发生及降低其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人肺腺癌细胞A2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溴化二甲噻唑二苯四氮唑(MTT)比色法检测姜黄素对肺癌A2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通过Annexin V-PI染色法的流式细胞术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姜黄素能明显抑制肺癌A2细胞的体外生长,且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将量效关系进行直线回归,得到体外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0μmol/l。流式细胞分析仪结果显示随姜黄素作用时间的延长肺癌A2细胞凋亡率由1.64%增至21.0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姜黄素作用48h后DNA降解成规则的大片段出现凋亡特有的"梯状"条带即典型的DNA ladde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姜黄素作用时间的延长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姜黄素能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此作用是通过下调Survivin蛋白表达实现的,这可能是姜黄素诱导凋亡的又一机制。  相似文献   
77.
丙丁酚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丁酚具有调血脂、抗氧化、抗炎、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等作用,在防治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对其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8.
目的从临床再治疗根管中分离出致病性粪肠球菌,鉴定种属并分析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稀释涂布平板阀对细菌进行分离,对致病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透射电镜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同源系统发育进化的构建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分离得到一株G+菌,菌体圆形或椭圆形,链状排列,直径0.9~1.1μm。经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初步鉴定为粪肠球菌的菌株,命名为Enterococcus faecalis YN771。该菌的最适生长条件为:BHI培养基,37℃,pH 7,在此条件下代时约18 min耐药性实验表明该菌对克林霉素耐药、奎奴普丁药敏性不高,而对青霉素G等10种抗生素敏感。结论成功分离鉴定一株致病性粪肠球菌YN771并开展其生物学特性研究,为临床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提供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79.
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对中膜平 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以氢过氧化枯烯引发培养血管内皮细胞(EC)的脂质过氧化反应,观察其条件培养液对中膜平滑肌细胞(SMC)DNA合成的影响,探讨脂质过氧化作用通过活化内皮细胞促进和加重体内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形成的机理。一、材料及方法1.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及中膜平滑肌细胞的培养:于无菌条件下取初生牛主动脉,以消化法用蛋白酶Dispase消化采取内皮细胞,用含15%胎牛血清(FBS)的DMEM培养液培养。第2~5代细胞用于实验。再取牛主动脉中膜,采用贴块法进行原代培养,第3-10代细胞用于实验。2.内皮细胞脂…  相似文献   
80.
电针对大鼠神经痛痛敏分数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从单次电针实验和多次电针实验两方面 ,观察电针对神经痛大鼠痛敏分数的影响。方法 :采用轻微结扎一侧大鼠坐骨神经的神经痛模型 ,以光热辐射引起的大鼠双下肢抬脚潜伏期的差值作为神经痛的指标 (痛敏分数 )。结果 :即刻电针可明显减小神经痛大鼠的痛敏分数绝对值 ,随着电针次数的增加 ,大鼠痛敏分数绝对值逐渐恢复 ,呈现出累积效应。结论 :电针对神经痛大鼠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而多次电针有累积性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