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8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37篇 |
内科学 | 44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42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我国开展糖尿病随访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糖尿病(DM)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晚期并发症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它与冠心病、癌症被称为人类生命的三大杀手[1]。我国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基本知识、检查治疗及自我护理知识普遍缺乏了解,遵医行为不佳,住院时血糖控制良好,出院后血糖控制不良,这对糖尿病患者的预后非常 相似文献
142.
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年来对糖尿病的研究认识到餐后高血糖是诱发和加重糖尿病大小血管并发症及导致药物治疗失效的一个主要原因[1] 。这一点已被一些大型的糖尿病系列研究如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 (UKPDS)、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研究 (DC CT)等证实[2 ] 。因此 ,通过有效的餐时血糖调节 (PGR) ,控制餐后血糖 ,降低葡萄糖的毒性作用 ,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对于减缓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发生 ,改善血糖控制的效果有重要意义。瑞格列奈 (商品名 :诺和龙 ,Novonorm)是世界上第 1个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是氨甲酰甲基苯甲酸的衍生物 ,它是一个完…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比较单纯性肥胖者和正常体重者肠促胰岛素分泌激素的分泌特点。方法选取正常葡萄糖耐量、BMI<24 kg/m2的志愿者1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以正常葡萄糖耐量、BMI≥25 kg/m2者7例为肥胖组,均进行75 g葡萄糖负荷,并检测两组受试者的0、15、30、60、90、120 min的血糖、血清胰岛素和血浆胰岛素样多肽1(GLP-1)、葡萄糖依赖促胰岛素分泌肽(GIP),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GLP-1、AUCGIP)。结果肥胖组的血糖峰值升高并后移,胰岛素分泌增加伴高峰后移。肥胖组整体GLP-1分泌水平低于正常组[AUCGLP-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GIP分泌模式与正常组相似,但血浆水平较正常组升高[AUCGI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抵抗存在的同时,单纯性肥胖者的GLP-1分泌减少,GIP分泌增加。提示两者在单纯性肥胖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可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4.
145.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及其结合蛋白(IGFBP)在2型糖尿病肾脏病变中的变化及其相关关系。方法2000-02~2003-05对广东省人民医院的130例(男52例、女78例),年龄在37~75岁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了IGFs、IGFBPs、血脂、空腹和餐后2hC肽(CP0、CP120)等与血、尿α1和β2-微球蛋白(MG)的相关性,比较不同肾脏病变组间的IGFs和IGFBPs改变。结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α1-MG主要相关预测因子为IGF-2、TC、年龄(r=0.492,P=0.0001);尿α1-MG为IGF-2、年龄(r=0.307,P=0.007);血β2-MG为IGFBP-1、HDL、年龄(r=0.528,P=0.0001);尿β2-MG为IGFBP-1、CP120、年龄(r=0.407,P=0.0001);血肌酐(Cr)为IGFBP-1、CP0、年龄(r=0.499,P=0.0001)。IGF-2和IGFBP-1在糖尿病肾病组显著升高[IGF-2:(889.48±65.94)μg/L对(711.57±28.73)μg/L,P=0.03;IGFBP-1:(94.91±17.48)μg/L对(54.81±5.04)μg/L,P=0.009]。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BP-1、IGF-2水平与血、尿微球蛋白水平有密切的相关性,糖尿病肾病的IGFBP-1和IGF-2明显升高。糖尿病的胰岛功能改变、IGF与IGFBP系统以及脂代谢异常,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6.
目的分析住院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利用医用SureStepFlexx床边血糖管理系统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3634例住院不同糖尿病分型的患者共203802次血糖监测数据中的低血糖发生的特点,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两组或多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列联表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共3634例(男/女:1805/1829例)。平均年龄为(59±15)岁。血糖监测共203802次,监测密度最大为早餐前(33567/203802,16.5%),最小在凌晨(17701/203802,8.7%),午餐前(21271/203802,10.4%)亦较低。共发生低血糖事件2453次,发生密度为1.2%。凌晨(506/2453,20.6%)及午餐前(406/2453,16.5%)低血糖发生率最高。有近1/3患者(1127/3634,31.0%)住院期间发生过低血糖,其中单次低血糖占52.4%(590/1127),2~3次低血糖为32.8%(370/1127),4次以上者达14.8%(167/1127)。以逐步筛选法进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住院低血糖的主要危险因素是:1型糖尿病(OR:2.478,95%CI:1.067~5.754)、多次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泵:2.254(1.283~3.959)、三或四段胰岛素:2.307(1.310~4.065)、预混胰岛素:2.119(1.179~3.808)、糖化血红蛋白(HbAlc)〈7.0%:2.008(1.560~2.583)]。结论住院期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最多发生在凌晨,其次到午餐前,恰是血糖监测密度最少时段,关注凌晨及午餐前血糖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低血糖。对于1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及HbAlc〈7.0%患者在控制血糖达标同时要特别注意防止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