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523篇 |
免费 | 1932篇 |
国内免费 | 106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28篇 |
儿科学 | 370篇 |
妇产科学 | 252篇 |
基础医学 | 1264篇 |
口腔科学 | 366篇 |
临床医学 | 4604篇 |
内科学 | 2552篇 |
皮肤病学 | 233篇 |
神经病学 | 452篇 |
特种医学 | 105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8篇 |
外科学 | 2565篇 |
综合类 | 9194篇 |
预防医学 | 4134篇 |
眼科学 | 322篇 |
药学 | 3547篇 |
40篇 | |
中国医学 | 3291篇 |
肿瘤学 | 10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3篇 |
2023年 | 560篇 |
2022年 | 764篇 |
2021年 | 880篇 |
2020年 | 697篇 |
2019年 | 628篇 |
2018年 | 752篇 |
2017年 | 447篇 |
2016年 | 560篇 |
2015年 | 605篇 |
2014年 | 1649篇 |
2013年 | 1190篇 |
2012年 | 1442篇 |
2011年 | 1592篇 |
2010年 | 1452篇 |
2009年 | 1441篇 |
2008年 | 1302篇 |
2007年 | 1514篇 |
2006年 | 1396篇 |
2005年 | 1436篇 |
2004年 | 1244篇 |
2003年 | 1193篇 |
2002年 | 899篇 |
2001年 | 922篇 |
2000年 | 1083篇 |
1999年 | 1085篇 |
1998年 | 1042篇 |
1997年 | 994篇 |
1996年 | 932篇 |
1995年 | 768篇 |
1994年 | 725篇 |
1993年 | 585篇 |
1992年 | 589篇 |
1991年 | 482篇 |
1990年 | 468篇 |
1989年 | 382篇 |
1988年 | 249篇 |
1987年 | 210篇 |
1986年 | 165篇 |
1985年 | 172篇 |
1984年 | 144篇 |
1983年 | 118篇 |
1982年 | 90篇 |
1981年 | 83篇 |
1980年 | 66篇 |
1979年 | 47篇 |
1978年 | 23篇 |
1964年 | 22篇 |
1958年 | 15篇 |
1957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肾脏疾病(T2DKD)患者D-二聚体清除率与IgG清除率比(CD-d/CIgG)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urinary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UACR)将199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60例)﹑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组(EDKD组,60例)和临床糖尿病肾脏疾病组(CDKD组,79例),另选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C组,50例),分别测定各组血浆D-d(sD-d)、IgG(sIgG)及尿D-d(uD-d)、IgG(uIgG)浓度计算出CD-d/CIgG,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SDM组、EDKD组、CDKD组CD-d/CIgG、sD-d、uD-d较NC组升高(P<0.05),随病情加重,升高更为明显。CD-d/CIgG与hs-CRP显著相关(r=0.63,P<0.05)。T2DKD患者CD-d/CIgG水平随着尿白蛋白的增加而升高。结论:T2DM患者CD-d/CIgG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T2DKD早期敏感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92.
背景:氧化锆陶瓷的强度和韧性均优于传统的长石瓷和氧化铝陶瓷,其双层瓷结构的弯曲强度与核心瓷/饰面瓷厚度比相关。目的:分析不同核心瓷与饰面瓷厚度比对氧化锆双层瓷结构强度及断裂方式的影响。方法:将完全烧结的氧化锆块切割成0.5,0.8,1.0,1.2,1.5,2.0mm6种不同厚度的氧化锆瓷片,除2.0mm厚度组(对照组)外,用自制磨具在0.5,0.8,1.0,1.2,1.5mm厚度的氧化锆瓷片上堆塑饰面瓷,使得核心瓷与饰面瓷的厚度比分别为1:3,2:3,1:1,3:2,3:1。结果与结论:随着核心瓷与饰面瓷厚度比的增加,氧化锆双层瓷结构强度也随之增强。除核心瓷与饰面瓷厚度比2:3组与1:1组、3:2组与3:1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P>0.05),其余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核心瓷与饰面瓷厚度比为1:3、2:3组均出现分层,断裂碎片在3片以上,而其他4组样本未出现分层,断裂碎片多为2片。表明核心瓷/饰面瓷厚度比可显著影响氧化锆双层瓷的结构强度。 相似文献
993.
上海地区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是我国卫生部新医改设立的18个试点项目之一。从2010年起上海市政府相关委办局共同印发《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并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确定了39家培训医院,19个临床类专业,实行规范的统一培训标准和考核评估标准,2010年、2011年共招收3827名(康复:44名)住院医师接受培训。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通过对各类成分血液输血反应发生频率和输血反应类型的调查分析,以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反应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方法对某院2005年1月~2010年2月各种成分输血后所发生的输血反应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139 852单位输血中,共发生输血反应143次,总输血反应率为0.10%,输注全血反应率最高为0.99%,红细胞悬液0.14%,冰冻血浆0.07%,血小板0.05%,滤白红细胞0.01%,自体输血无输血反应。输血单位为1,2,3,4和≥5单位的构成比分别为0.03%、0.06%、0.31%、0.41%和1.12%。血液内科、其他科室与外科患者反应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血反应表现类型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最多见,占62.94%,其次是过敏反应,占32.16%。结论自体输血和去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能有效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对多次输血的患者,应输注去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以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预防性用药可减少轻度的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995.
996.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与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 法检测85 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治术前、术后1 个月及30 位健康对照者血清Ang-2 水平;术后随访3 年,胃癌复发患者及未复发患者复查血清Ang-2 水平.分析影响术前血清Ang-2 水平升高的因素,探讨血清Ang-2 水平变化与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进展期胃癌组术前血清Ang-2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45.3 ±141.8)μg/L vs.(187.4 ±32.7)μg/L,P <0.01],术后1 个月血清Ang-2 水平显著降低(P <0.01).术后复发组血清Ang-2 水平显著高于术后1 个月组和未复发组[(288.7 ±97.8)μg/L vs.(210.5 ±63.4)μg/L,(231.1 ±68.2)μg/L,P <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Ang-2 水平升高与肿瘤大小、Borrmann 分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率、浸润深度相关(P <0.05),而与肿瘤组织类型无关(P >0.05).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术前血清Ang-2 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高血清Ang-2 水平负面影响术后生存率和复发率.结论 进展期胃癌术前血清Ang-2 水平升高与多种重要肿瘤病理特征相关,可能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有助预后评价;术后血清Ang-2 水平变化有助监测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并分析注射外源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对二者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2010年天津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病程均≥10年,根据治疗方式及注射胰岛素时间分为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B)组、注射胰岛素<5年(≥1年)(C)组和注射胰岛素≥5年(D)组,各30例,并以30例健康查体志愿者为正常对照(A)组.分别运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受试者空腹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各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和D组血清IGF-1水平(182.51±59.80) ng/ml,(197.50±92.97)ng/ml与A组和B组(144.44±48.39) ng/ml,(144.15±50.23) ng/ml相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A组与B组、C组与D组之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间血清IGFBP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IGF-1/IGFBP3比值(3.37±1.89)高于A组(2.60±0.69)和B组(2.50±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IGF-1与IGBP3相关性分析,二者均呈正相关,A,B,C和D组r值分别为0.404,0.444,0.473和0.572.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注射外源性胰岛素可导致血清IGF-1水平及IGF-1/IGFBP3比值增加,而口服降糖药物对患者血清二者水平及比值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回顾分析皮肤原位再生复原疗法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总结人体深度烧伤创面的再生复原规律和实施规范,从而使救治大面积烧伤方法不断完善。方法:通过"皮肤器官原位再生复原技术"临床研究课题组规范应用"皮肤器官原位再生复原技术"治疗的1290例大样本资料统计学分析,论证皮肤原位再生复原法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用价值。结果:1290例样本病例中,浅Ⅱ度创面10d无瘢痕再生复原愈合实现率为100%;深Ⅱ度创面20d无瘢痕再生愈合实现率为98.98%;浅Ⅲ度创面40d无瘢痕再生愈合实现率为95.90%;深Ⅲ度创面60d无瘢痕或浅瘢痕再生愈合实现率为65.87%;配合微粒皮种植或网状皮移植可达100%再生愈合,无明显残废。结论:皮肤器官原位再生复原技术能使深度烧伤创面达到生理性再生复原愈合,是深II度和浅III度烧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99.
<正>我科在7年间共收治鼻出血住院患者15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05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鼻出血住院患者150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52例;年龄12~85岁,12~54岁64例,55~85岁86例;首诊我科57例,外院转诊93例;双侧16例,单侧134例。本组150例中有高血压病史及入院时测血压过高者82例,且年龄均在50岁以上。鼻中隔前下方出血96例,下鼻甲出血5例,鼻中隔嵴突部位出血8例,鼻腔顶部出血3例,鼻腔后段出血16例。另外,确诊为血液系统疾病10例,均为双侧鼻腔黏膜弥漫性出血;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5例,出血部位均在中鼻道;鼻腔恶性肿瘤6例,出血均来自鼻腔肿物表面;鼻咽纤维血管瘤1例,出血部位在鼻腔后方。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Mammotome手术残腔内灌注生理盐水发现乳腺肿物残留病灶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108例术前诊断为乳腺良性肿物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Mammotome手术,肿物旋切完毕后,往残腔内灌注生理盐水,发现可疑残留病灶后切除并单独送检病理.结果 108例患者共切除246个乳腺肿块,往手术残腔内灌注生理盐水后共发现了可疑残留病灶29个,病理证实残留25个.术后3个月、6个月后超声复查,手术区域均未发现复发病例.该方式使Mammotome手术肿块完全切除率由89.8%0增加到100%.结论 Mammotome手术残腔灌注生理盐水有助于发现残留病灶,引导肿块彻底切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