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81.
Toll样受体3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TLR3属于TLR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是dsRNA病毒的模式识别受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其信号转导通路引起炎症反应,在宿主抗病毒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TLR3分子的表达异常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2.
Ⅰ型胶原基因多态性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Ⅰ型胶原基因存在较多的多态性,但只有少数多态性与疾病有密切关系。本文着重介绍了近五年来研究发现的Ⅰ型胶原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基因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30例PBC患者、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PBMC中TLR4 mRNA的表达水平;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检测,按临床生化常规上机进行。结果PBC患者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BMC中TLR4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且以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升高更为明显。在PBC患者中,TLR4 mRNA的表达水平与血浆ALP及GGT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TLR4 mRNA的表达水平在PBC患者明显上调,但并无疾病特异性。TLR4及其通路的异常可能参与PBC的发病但与疾病的进展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84.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是TNF超家族成员,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免疫自稳及免疫监视,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表达异常,为深入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5.
目的评价SSA、SSB抗体的荧光特点和临床意义,并探索在进行临床抗核抗体(ANA)筛查的过程中,鉴定这些抗体的必要性。方法对所有送检标本进行ANA和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检测,选择SSA、SSB阳性标本进行实验室和临床分析。结果在4 978个送检样本中,259个样本抗SSA、SSB阳性,阳性样本分为SSA+SSB-、SSA-SSB+和SSA+SSB+三组。与SSA+SSB-组和SSA-SSB+组比较,SSA+SSB+组ANA阴性样本比例(0.5%)明显降低(P〈0.01),而高滴度样本比例(53.5%)明显增高(P〈0.01)。SSA和(或)SSB阳性样本除呈现颗粒型荧光外,还出现各种荧光核型。SSA+SSB+组颗粒型荧光的比例明显高于SSA+SSB-和SSA-SSB+(P〈0.01)。与SSA+SSB-组相比,SSA+SSB+组患有干燥综合征(SS)的比例明显增高,患有其他疾病的比例明显降低。SSA-SSB+组共8例患者,所患疾病各不相同。结论临床上检测SSA、SSB抗体具有必要性,联合检测SSA和SSB抗体可以提高SS诊断特异性。  相似文献   
86.
邱倩  杨松  陈勇  徐小明  杨再兴 《中国防痨杂志》2019,41(11):1155-1159
目的 评价硫异维甲类化合物(SHetA2)在体内外对结核分枝杆菌(MTB)的抗菌效果。方法 (1)采用试管法,将SHetA2(2.5μg/ml、5.0μg/ml、10.0μg/ml、20.0μg/ml)分别加入苏通培养基内后,加入等量MTB标准菌株H37RV菌液[1mg/ml,每支接种0.1ml,含10 6菌落形成单位(CFU)细菌],于37℃培养2周,测定SHetA2的最小抑菌浓度(MIC)。(2)将76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昆明小鼠采用雾化吸入感染装置构建肺结核感染模型,最终纳入60只建模成功的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小鼠分为对照组、异烟肼组、SHetA2组,每组20只,分别采用生理盐水、异烟肼、SHetA2进行治疗。治疗45d后,观察各组小鼠体征及体质量变化、肺组织细菌载荷量计数及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 (1)体外实验结果显示,SHetA2对MTB标准菌株H37RV的MIC为10μg/ml。(2)体内抗结核实验显示,治疗45d后,对照组小鼠体质量为(27.21±2.85)g,明显低于异烟肼组[(37.98±3.09)g]和SHetA2组[(38.28±3.43)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5,P=0.023);异烟肼组与SHetA2组比较,小鼠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10,P=0.998);对照组小鼠肺组织重度病变的构成比(80.0%,16/20)明显高于异烟肼组(15.0%,3/20)和SHetA2组(10.0%,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2.18,P<0.01);对照组小鼠肺脏感染细菌数量[经对数转换(lg10CFU/ml)]为7.01±1.23,明显高于异烟肼组(2.59±0.87)和SHetA2组(2.25±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1,P=0.002);而异烟肼组与SHetA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33,P=0.970)。 结论 SHetA2在体内外均对MTB有抗菌作用,或可成为新的抗结核化学药物的候选。  相似文献   
87.
周运恒 《现代免疫学》2007,27(6):516-519
SOCS蛋白是细胞因子信号通路重要的抑制剂,最近的研究表明SOCS蛋白是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系统中关键的生理性调节剂,它们可以调节树突状细胞的激活和T细胞的发育和分化等活动,并且在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8.
敌鼠钠盐毒力强 ,毒性低 ,无二代中毒 ,对人畜较安全 ,食口性好 ,但作用慢 (指规定浓度 ) ,需投毒饵 3~ 5天 ,3天后开始死鼠 ,5~ 8天为死鼠高峰 ,两周之后仍有死鼠现象。所以 ,灭鼠时间拉得太长 ,不利于大面积灭鼠的开展。为解决这一矛盾 ,我们经多次试验 ,适当提高其浓度 ,在无二代中毒现象的情况下 ,采用 15 /万的浓度 ,一次性投毒饵 ,收效很好。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药源及方法 敌鼠钠盐系大连实验化工厂产品 ,使用 15 /万的浓度 ,一次性投毒饵。首先在中和镇境内试点。按照“四统一、五不漏”(即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断鼠…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点CD34+祖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外周血、骨髓悬液中的动态变化过程,探讨CD34+祖细胞、嗜酸性粒细胞、CCR3/eotaxin与哮喘小鼠肺部炎症的关系。 方法 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以卵白蛋白作为抗原建立哮喘模型,于最后一次抗原激发后6、12、24、48 h检测BALF、外周血和骨髓中的嗜酸性粒细胞、CD34+祖细胞、eotaxin的变化,检测CD34+祖细胞上CCR3的表达;行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嗜酸性粒细胞浸润;PCR检测肺组织CCR3和eotaxin mRNA水平。 结果 抗原激发后嗜酸性粒细胞数、CD34+细胞数、CD34+/CCR3+细胞数在BALF、外周血、骨髓悬液中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模型组BALF的eotaxin水平在抗原激发后6 h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增加(P<0.05),并一直持续到24 h。外周血和骨髓悬液中eotaxin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各时间点肺组织eotaxin mRNA和CCR3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增加。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分别与骨髓悬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CD34+/CCR3+细胞数呈正相关,而与骨髓悬液中CD34+细胞数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①哮喘小鼠气道局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骨髓CD34+祖细胞上CCR3表达上调有关。②CCR3/eotaxin参与CD34+祖细胞分化和趋化,与哮喘小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极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PBC患者33例和健康人对照28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M1和M2比例及M2/M1比值,并在PBC患者与健康人对照间以及早期和晚期PBC患者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PB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2比例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P=0.001),而M1比例及M2/M1比值在疾病组和健康人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PB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1比例明显高于中晚期PBC患者(P0.001),M2比例和M2/M1比值则明显低于中晚期患者(P0.001)。在PBC患者中,外周血单核细胞M1比例与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汁酸(TBA)水平间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s=0.565、-0.394,P0.05),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之间无相关性; M2只与ALP呈正相关,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s=0.588,P0.001); M2/M1比值与ALP、D-Bil、GGT及TBA间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C发生发展过程中,单核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动态变化,早期炎症阶段主要向M1极化,中晚期纤维化、硬化阶段主要向M2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