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4 毫秒
71.
  目的  γδ T细胞在结核耐热性抗原(Mtb-HAg)和磷酸化抗原(HDMAPP)培养扩增后,阐明Mtb-HAg和HDMAPP在细胞因子(ck: IL-1β、TGF-β和IL-23)极化状态下,IL-17和IL-22表达情况。  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RPMI1640培养基培养。实验组:分Mtb-HAg、HDMAPP、全菌抗原3组,各组分别加入(IL-1β、TGF-β)培养3 d加入rIL-2继续培养,第9天加入IL-23培养至12 d;对照组:分Mtb-HAg、HDMAPP、全菌抗原3组,培养3 d加入rIL-2继续培养至12 d。各组最终扩增为富含效应性γδ T细胞的细胞群,收集细胞PMA/Ionomycin和Monensin刺激培养6 h,检测Tγδ 17和Tγδ 22细胞亚群进行分析。  结果  各组中γδ T细胞均能产生IL-17和IL-22,Mtb-HAg+ck组较Mtb-HAg组及HDMAPP+ck组较HDMAPP组中γδ T细胞产生IL-17细胞比例上升(均P < 0.05),且IL-17主要由Vδ2亚群产生,而各极化实验组中γδ T细胞产生IL-22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Mtb-HAg、HDMAPP刺激培养PBMC,在IL-1β、TGF-β和IL-23极化状态下,可诱导γδ T细胞产生更多IL-17,而对诱导IL-22无效。   相似文献   
72.
microRNA(简称miRNA)是一类新发现、短序列的、非编码的小分子RNA,参与基因组转录后水平的调节。当前认为miRNA可以调控30%人类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且一种miRNA可以和多个靶mRNA结合;miRNA在免疫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免疫稳态的维持等方面有重要调控作用。近来研究证实异常表达的miRNA与某些疾病如肿瘤、炎症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病有关。本文就当前对于miRNA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血脂异常水平与结直肠息肉形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9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结直肠息肉组,10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血液样本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血脂和脂蛋白的浓度.息肉组根据病理特征对大肠病变进行分类: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和腺瘤,腺瘤根据息肉的数量和组织学类型将分为非晚期和晚期腺瘤两类.比较各组...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后血清低氧应激肽和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在高原低氧适应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比色法检测106例急进高原健康者、105例世居高原健康者、105例移居高原健康者和104例平原健康者对照血清低氧应激肽含量;应用亚硝酸盐/硝酸盐(NO2-/NO3-)试剂检测血浆NO2/NO3-浓度以代表血浆NO含量。对于急进高原者,分别于急进高原后24h、48h、76h、1周和1月检测血清低氧应激肽。结果急进高原组血清低氧应激肽含量明显高于平原对照组及世居高原组和移居高原组(P均〈0.05),其余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进高原后24h,血清低氧应激肽急剧增高并达峰值,48h至76h略有下降,但仍维持较高水平,1周至1月逐渐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平原对照组。急进高原组血浆NO2-/NO3-浓度明显高于平原对照组及世居高原组和移居高原组(P均〈0.05),世居高原组和移居高原组略低于平原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成人急进高原后,血清低氧应激肽和血浆NO水平会有明显增高,以适应突发的高原应激,并随着进入高原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5.
固有免疫实验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天然免疫,是机体与生俱来的对“外来入侵物质”发生即时反应的一种免疫应答,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外来入侵物质”包括免疫系统识别的内源性物质。固有免疫研究已经历120多年,但长期以来,多数研究只停留在现象探讨,如皮肤或黏膜的屏障作用、体液的杀菌作用、单核巨噬细胞及粒细胞的吞噬作用、自然杀伤(NK)细胞的杀伤作用、炎性因子的炎症作用等。20世纪90年代,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receptor,PRR)的提出,特别是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的发现,使固有免疫真正进入机理研究时代,如配体一受体、补体、细胞因子、各类细胞等都闯进了固有免疫研究领域,因而成为固有免疫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76.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IL-12水平及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IL-12p70含量在强直性脊柱炎(AS)和健康个体间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HSA方法检测60例AS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血清IL-12p70水平;应用ESR自动化分析仪和特定蛋白分析仪分别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和血浆C反应蛋白(CRP);分析HLA-B27阳性和阴性的AS患者血清IL-12p70水平及与ESR、CRP的相关性。结果AS患者血清IL-12p7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HLA-B27阳性和阴性AS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HLA-B27阳性AS患者中,血清IL-12p70水平与ESR及CRP均呈明显的相关性,但在HLA-B27阴性AS患者中则无显著相关性。结论AS患者血清IL-12p70水平明显上调,且这种上调与HLA-B27阳性与否无明显相关性。但AS患者血清IL-12p70水平与ESR及CRP是否呈显著相关竹却明显受到HLA-B27阳性与否的影响,进一步提示血清IL-12p70水平的改变可能与AS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7.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RAIL基因表达水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检测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mRNA的实时荧光相对定量方法,探讨其基因表达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相关性。方法基于TaqMan—MGB探针技术,以B—actin基因为内参照,通过目的基因与内参基因荧光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的循环数之差,即△Ct值定量原始模板浓度,建立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相对定量方法,检测30例PBC患者、25例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及3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RAIL基因的表达,同时检测血浆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浓度,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PBC患者PBMCTRAIL基因检测的△Ct值为2.4±1.2,其相对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的6.9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后肝硬化患者TRAIL基因△Ct值为3.3±1.7,其相对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的3.7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BC组与乙肝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C患者TRAIL的△Ct值与GGT浓度的对数值呈显著相关(r=-0.396,P〈0.05)。结论PBC患者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PBMC TRAIL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提示TRAIL在自身免疫性肝病及肝脏病毒损伤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8.
在COVID-19疫情期间, 病原基因组监测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开展基因组监测在应对COVID-19疫情中的优势, 并总结主要国家和组织开展的SARS-CoV-2基因组监测活动。进入后疫情时代, 全球仍然面临SARS-CoV-2不断变异和传播带来的挑战, 有必要持续开展包括基因组监测在内的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79.
目的建立一种鉴别6种致腹泻性大肠埃希菌的实时荧光多重聚合酶链反应-高分辨率溶解曲线分析方法。方法根据6种致腹泻大肠埃希菌的8种特异性毒力基因设计8对引物,采用实时荧光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后溶解曲线分析,根据曲线的峰值、高度、宽度、面积不同鉴别不同的致病菌。结果成功设计出8对引物,扩增出针对6种致腹泻大肠埃希菌的8种不同毒力基因,获得了特异性的溶解曲线。优化反应体系后在同一反应管中成功获得针对8种特异基因的溶解曲线,除肠侵袭性大肠杆菌、细胞致死膨胀性大肠杆菌具有相同的两种基因不能鉴别外,其中5种致腹泻性大肠埃希菌均可以明确鉴别。结论多重聚合酶链反应-高分辨率溶解曲线分析鉴别致腹泻性大肠埃希菌是一种简单、特异、高效的方法,在腹泻病与食源性疾病的暴发调查和日常监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0.
Ⅰ型胶原基因多态性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Ⅰ型胶原基因存在较多的多态性,但只有少数多态性与疾病有密切关系。本文着重介绍了近五年来研究发现的Ⅰ型胶原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