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81.
目的:基于指纹图谱与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黔琼产艾纳香进行质量评价。方法:利用气相色谱法(GC)建立12个不同产地艾纳香的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评价软件及SPSS 16.0进行数据处理,对贵州和海南产地的艾纳香样品进行分析。结果:对12个产地的艾纳香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艾纳香药材气相色谱指纹图谱。S2、S6、S7的相似度在0.900以下,S3、S8、S10、S12的相似度在0.923~0.969,其他样品的相似度在0.970以上;12批样品可大致分为4类。结论:建立了艾纳香气相指纹图谱方法,该方法重复性好、简单、易行,可为艾纳香整体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2.
目的:研究艾纳香提取前不同处理方法对艾纳香中左旋龙脑含量的影响,确定合理有效的提取前处理方法。方法:以左旋龙脑为对照品,以水杨酸甲酯为内标物,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不同荫干时间、不同烘干温度及优化润湿处理方法的艾纳香中左旋龙脑含量的变化。结果:常温情况下左旋龙脑含量随着干燥时间的增加而减少,新鲜样品左旋龙脑含量以干重计为9.151 9 mg·g-1,常温情况下左旋龙脑含量随着干燥时间的增加而减少,24 h内减少最快;烘培温度越高左旋龙脑损失越多,烘焙温度超过50℃后损失加快,当烘焙温度为30℃时含量以干重计为6.097 8 mg·g-1;料液比为1∶2、润湿时间为20 min时样品左旋龙脑含量最高,以干重计为4.798 3 mg·g-1。结论:艾纳香鲜品左旋龙脑含量高;干燥温度越低时间越短左旋龙脑损失越少;料液比为1∶2、润湿时间为20 min时左旋龙脑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3.
采用Phenomenex PS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甲酸水溶液(30∶70),体积流量0.8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35 nm,进样量10μL,建立了不同产地广金钱草Desmodium styracifolium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0个共有峰,鉴定了其中5个共有峰:维采宁-1、夏佛塔苷、异荭草苷、异夏佛塔苷、异牡荆苷。通过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对21批广金钱草药材指纹图谱进行研究,进而建立了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广金钱草药材中上述5种黄酮苷成分,为广金钱草的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4.
目的:探讨生态环境和遗传背景相同条件下8种不同变异类型甘草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的差异,旨在揭示甘草种内变异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DNA-AFLP、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对不同变异类型甘草在生长旺盛期根部组织特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分析和功能预测;采用反相Northern杂交对特异表达的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共获得14条差异表达基因片段,有6个基因序列编码的蛋白功能未知,其余的基因片段编码的蛋白参与了植物的抗菌,调节生物体内代谢,增加植物的抗热(高温)性,提高植物体固氮能力等生物过程.结论:首次克隆了不同变异类型甘草特异表达的基因,为筛选优良变异类型、品种选育、功能基因组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5.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与刺五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00例脑梗死病人口服步长脑心通,静脉输注刺五加注射液,对照组单纯静脉输注五加注射液,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治疗后对临床症状、血脂、血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脂、血黏度显著下降,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步长脑心通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6.
应洁  向波  李霞  杨全  刘丹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14):3342-3346
目的 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血管成像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特点,并分析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发生过脑梗死事件分为脑梗死组(35例)和非梗死组(43例),对比两组斑块检出情况、斑块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分析责任斑块和非责任斑块的差异性。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狭窄率高于非脑梗死组,易损斑块数目多于非梗死组,斑块偏心指数与强化程度均高于非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斑块数目、动脉重塑类型和斑块分布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颈动脉狭窄率、斑块偏心指数与强化程度三项指标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脑钠肽(BNP)水平存在正相关性(r=0.613~0.721,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颈动脉狭窄率、斑块偏心指数与强化程度对预测脑梗死发生均有较高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813、0.772、0.854,P<0.05]。两组共鉴定出88个斑块,责任斑块中易损斑块数目多,斑块偏心指数与动脉正向重塑率高,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