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8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探讨原发性弥漫结节型肝癌与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及随访证实的13例原发性弥漫结节型肝痛及36例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的CT与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弥漫结节型肝癌的CT表现:肝脏各叶体积不成比例,平扫肝脏各叶弥漫低密度或等密度小结节,边界欠清晰,增强扫描,肝脏病灶呈环状强化或无强化。易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8例,占61.0%。门静脉瘤栓11例。占84.6%。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的CT表现:CT平扫,肝脏多发混杂密度结节影,边界模糊,增强后,病灶边缘有环状强化,而最外层低密度无强化,即“牛眼征”,30例,占83.3%,门静脉痛栓3例,占8.3%,有确切原发肿瘤者32例,占88.9%。结论:原发性弥漫结节型肝癌与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征CT表现,结合临床资料有利于鉴别。  相似文献   
142.
药用真菌桑黄菌丝体多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杨全  胡旭光  王琦  王文全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0):1713-1715
目的:研究桑黄菌丝体多糖对小鼠S180实体瘤、腹水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和对荷瘤小鼠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昆明种小鼠接种S180实体瘤或腹水瘤后随机分组,饲喂不同剂量(100,200,400 mg·kg-1·d-1)的桑黄菌丝体多糖,以饲喂生理盐水和环磷酰胺为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检测受试药物对小鼠S180实体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荷瘤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计算腹水型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结果:饲喂桑黄菌丝体多糖的荷瘤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显著增加;3个剂量的桑黄菌丝体多糖对S180实体瘤的抑瘤率分别为31.88%,46.25%,53.13%;并且可以显著延长腹水型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结论:桑黄菌丝体多糖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和免疫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43.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优缺点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全  严寒静 《药学教育》2004,20(1):49-50
对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 ,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4.
斑蝥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虫体 ,性味辛寒 ,有大毒 ,能蚀肌消疮、破散结、攻毒疗癣、抗肿瘤。如临床运用得当 ,其疗效颇佳 ,兹举例如下。外贴止牙痛斑蝥 l个去头、翅、足 ,研细末 ,置于伤湿止痛膏 (大小约 3cm× 3cm)中间 ,贴于牙痛侧颊车穴处。 2 4 h后揭去膏药 ,可见患处起一水泡 ,用消毒大头针挑破 ,出尽黄水即可。验案 1 .龚某 ,男 ,2 9岁 ,1 998年 6月就诊。诉右侧牙龈肿痛 1 0余天 ,牙科诊为“右智齿冠周炎”,予多贝尔氏液漱口 ,青霉素肌注等治疗无效。改予上法治疗 ,1次而愈 ,随防 2年无复发。按 :斑蝥能攻毒蚀疮…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研究深海来源链霉菌Streptomyces sp.WP6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TLC薄层制备层析色谱、中压快速制备层析色谱和高压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次生代谢产物,采用13C NMR、1H NMR、HMBC、HSQC、1H-1H COSY、LC-MS等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从该菌株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8个次级代谢产物,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1)、N-乙酰基酪胺(2)、脯氨酸-亮氨酸(3)、N-乙酰色胺(4)、吲哚-3-甲酸(5)、苯乙酸(6)、环(脯氨酸-苯丙氨酸)(7)、(4S)-4,10二羟基-10甲基-2烯-1,4内酯(8).结论 首次从Streptomyces sp.WP6发酵产物中分离到上述8个次生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46.
波兰作为"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之一,地处欧洲"琥珀之路"与中国"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笔者在对波兰医药文化及传统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过程中发现,草药在波兰民间医学中用于防病治病有着悠久的历史。此外,草药在当地也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美容等领域。本文通过资料调研和走访调查,对波兰民间常用的草药酊剂进行统计整理,明确其原料植物来源、制法、功效及用量,以期为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7.
目的:蜈蚣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目前市场上蜈蚣的混伪品日益增多,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该研究建立了一种蜈蚣基原物种的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以准确、简便的鉴别蜈蚣及其常见混伪品。方法:通过比较蜈蚣及其混伪品基原物种的COI基因序列差异,根据变异位点设计蜈蚣正品少棘巨蜈蚣的特异性鉴别引物WG-500.F和WG-500.R,采集蜈蚣原动物样本及药材样本,优化反应体系并对此方法进行耐受性和适用性的考察和验证。结果:少棘巨蜈蚣原动物样本及蜈蚣正品药材使用设计的蜈蚣鉴别引物经PCR扩增和凝胶电泳后出约500 bp的单一明亮条带,其他混伪品如多棘蜈蚣、模棘蜈蚣、哈氏蜈蚣、海南蜈蚣等均无条带出现。结论:PCR鉴别方法可准确鉴别蜈蚣原动物和药材的真伪,具有高度特异性,为中药材蜈蚣的真伪鉴别提供了良好的科学依据。该方法具有简单、直观等特点,有利于广泛的普及与应用,在中药材鉴定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8.
何首乌为常见的补益类中药,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有较多与何首乌相关的文献报道,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概述何首乌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目前,已从何首乌中分离出二苯乙烯苷类、蒽醌类、黄酮类、磷脂类、苯丙素类以及其他化合物共133种,其中二苯乙烯苷二聚体以及二蒽酮苷是近期从何首乌中分离得到的两类新化合物。何首乌的药理活性研究主要有抗氧化、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神经保护等作用,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降血糖等方面具有潜力,其药效成分主要包括二苯乙烯苷类、蒽醌类以及黄酮类,其中二苯乙烯苷类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葡萄糖苷即THSG显示出多种生物活性,但对何首乌中其他化合物药理活性的研究较少。因此,为保证何首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建议对其药效的物质基础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9.
目的:甘草种子硬实,表面蜡质包被是影响组织培养条件下甘草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甘草种子进行处理,得到组织培养条件下提高甘草种子萌发率和消毒效果的方法。方法:将甘草种子用98%硫酸处理、灭菌热水处理、各浓度次氯酸钠溶液处理后在MS培养基上培养,考察种子萌发及消毒效果。结果:组织培养条件下,常温水浸泡24 h的甘草种子吸胀率为36.67%,发芽率为10%,经过浓硫酸浸泡80 min、60℃热水浸泡24 h(自然冷却至室温)和3%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5 min的甘草种子吸胀率分别达到100%、42.16%和46.7%;发芽率分别为77.79%、36.67%和24.44%。浓硫酸和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的甘草种子消毒效果较好。结论 98%硫酸浸泡80 min或者60℃热水浸泡24 h(自然冷却)后再用3%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5 min,均能使甘草种子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和较高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150.
目的:优选艾粉β-环糊精包合方法及其工艺。方法:以包合物中左旋龙脑载药量与收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优选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及超声法包合艾粉的工艺参数,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磨法最优,其最佳工艺参数为艾粉与β-环糊精的投料比1∶4,研磨时间45 min,加4倍量水,重复3次试验,包合物中左旋龙脑平均载药量达16.49%,平均收得率达89.22%,综合评分是31.04。结论:研磨法制备的艾粉包合物得到的平均载药量、收得率及综合评分均比其他两种方法高,且工艺简单、合理可行,可以作为提高艾粉的稳定性的一种方法,故优选研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