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684篇 |
免费 | 3658篇 |
国内免费 | 241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29篇 |
儿科学 | 669篇 |
妇产科学 | 438篇 |
基础医学 | 3449篇 |
口腔科学 | 815篇 |
临床医学 | 9673篇 |
内科学 | 4953篇 |
皮肤病学 | 618篇 |
神经病学 | 1839篇 |
特种医学 | 268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97篇 |
外科学 | 4810篇 |
综合类 | 20863篇 |
预防医学 | 7685篇 |
眼科学 | 855篇 |
药学 | 8360篇 |
128篇 | |
中国医学 | 8447篇 |
肿瘤学 | 18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45篇 |
2023年 | 1436篇 |
2022年 | 1589篇 |
2021年 | 1949篇 |
2020年 | 1715篇 |
2019年 | 1365篇 |
2018年 | 1481篇 |
2017年 | 901篇 |
2016年 | 1199篇 |
2015年 | 1303篇 |
2014年 | 3559篇 |
2013年 | 2634篇 |
2012年 | 2914篇 |
2011年 | 3401篇 |
2010年 | 3148篇 |
2009年 | 3262篇 |
2008年 | 3288篇 |
2007年 | 3379篇 |
2006年 | 3131篇 |
2005年 | 3291篇 |
2004年 | 2968篇 |
2003年 | 2702篇 |
2002年 | 2159篇 |
2001年 | 2159篇 |
2000年 | 2483篇 |
1999年 | 2473篇 |
1998年 | 2186篇 |
1997年 | 2142篇 |
1996年 | 2011篇 |
1995年 | 1992篇 |
1994年 | 1678篇 |
1993年 | 1307篇 |
1992年 | 1170篇 |
1991年 | 1087篇 |
1990年 | 897篇 |
1989年 | 758篇 |
1988年 | 477篇 |
1987年 | 390篇 |
1986年 | 318篇 |
1985年 | 288篇 |
1984年 | 242篇 |
1983年 | 246篇 |
1982年 | 219篇 |
1981年 | 189篇 |
1980年 | 129篇 |
1979年 | 97篇 |
1978年 | 46篇 |
1976年 | 26篇 |
1965年 | 31篇 |
1964年 | 3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刺葡萄籽油软胶囊对亚临床病变人群的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从体检人群中通过应用多媒体显微诊断仪(THMMDI)检测法十量表分析随机抽取150例亚临床病变人群,分成3组,分别给予刺葡萄籽油胶囊、维生素E片及安慰剂,观察90d前后的丙二醛(MDA)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酶活力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值,同时比较3组之间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等亚临床病变指标的变化。结果三项指标在服用刺葡萄籽油软胶囊和维生素E与安慰剂前后患者,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并且在服用刺葡萄籽油与维生素E两组之间上述指标亦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刺葡萄籽油对亚临床病变人群有抗氧化逆转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2.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与药物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与药物治疗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风湿病组(510080)陈婉儿杨岫岩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累及青少年为主的常见风湿病,其发病率并不亚于类风湿关节炎,是青壮年男性致残的主要原因,但临床上误诊和漏诊率甚高,而且治疗上普遍仅停... 相似文献
53.
54.
55.
肺不张与许多原因引起的通气不足有关,而不代表任何特异的疾病,也不提示任何特异的病因;肺不张的病因复杂,但主要还是肺癌,炎症和结核,据报道;不同年龄组的365例肺不张中,肺癌居首位,占43.6%,炎症占39.5%,结核占11.5%,其余各种病因仅占5.4%。我院92例肺不张中肺癌占60.9%,炎症占31.5%,结核占5.4%,其余各种病因占2.2%,与资料基本相符。本组92例病人中多系中老年患者,肺癌56例,发病率较其他人群为高,表明中老年患者肺不张多由肺癌所致。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的CTA结合CAD在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3月间在本院脊柱外科治疗的重度脊柱畸形50例,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龄16.4岁。术前、术后均行CTA检查,分别采用西门子图像后处理平台和Mimics进行三维重建,并在计算机辅助下行术前模拟截骨。[结果]50例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均成功完成脊柱畸形矫正手术,术前主弯平均145°,术后矫正至平均72°,平均矫正率为50.3%。术前平均后凸125°,术后矫正至平均54.5°,矫正率为56.4%。术中平均出血2 800 ml,术后均未出现神经并发症。所有患者的术前术后CTA经技术处理后,均能清楚地观察到术前胸、腹主动脉及肋间血管的形态走向及其与畸形脊柱的位置关系,术后顶椎区域血管的损伤情况及紧张程度。术后与术前计算机辅助设计模拟的截骨预期效果大致相同。[结论]CTA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可在三维立体中清楚显示脊柱畸形区域血管供应情况,并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下进行模拟截骨,进行个体化手术方案设计,可了解脊柱畸形区域解剖结构,获得最佳截骨角度,从而减少在重度脊柱畸形矫形中造成的神经并发症。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连续2年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疗效、急性发热反应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连续2年静脉使用唑来膦酸5mg滴注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共46人。年龄60~74岁,平均年龄(66.87±6.77)岁。观察每次急性期发热出现比例及每例患者前后2次药物输注后发热出现情况。比较治疗第1年、第2年骨质疏松差异及甲状旁腺激素、血清钙差异。结果46例患者中第1次输注唑来膦酸共观察到20人发热,占43.4%,次年输注唑来膦酸仅1例出现发热,发热组治疗前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显著高于无发热组( P<0.05)。第2次输注前甲状旁腺激素、血清钙较第1年输注前均无显著差异( P>0.05),第2次输注前骨密度监测腰椎及全髋T值较第1次有所改善(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连续静脉用唑来膦酸治疗对骨密度有改善,首次治疗出现急性期发热反应并不少见,但均为一过性,次年均可耐受。治疗前PTH水平可能与发热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