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20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研究利用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观察了新药铁依赖脂质过氧化(Fe-LPO)抑制剂U74500A(U7A)和铁螯合剂去铁胺(DFX)对大脑组织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和伊文思蓝含量的影响。动物在给予灭活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小儿颅内高压症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 系统性回顾分析我院1992~2001年48例颅内高压症患儿的治疗用药情况。结果 48例颅内高压患儿均选用甘露醇降颅压,20%甘露醇与呋塞米,清蛋白,高渗盐水/碱性液,地塞米松,甘油,两种/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或交替使用43例,占89.58%。结论 甘露醇仍为降颅压首选药物,应小剂量、短期应用;如用药时间过久或出现副作用时,应减小用量并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了解大鼠感染性脑水肿时 SOD 与 MDA 的改变,探讨姜黄素预处理对其影响和机制。方法将 SD 大鼠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 组);感染性脑水肿组(PB 组);二甲亚砜组(DMSO 组);热休克组(HS 组);姜黄素组(CUR 组)。制备感染性脑水肿模型。用干湿法测定脑含水量(WC);比色法测定脑组织匀浆上清 SOD、MDA 含量;电镜观察各组形态学改变;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 HSP 70的表达;用图像处理仪进行密度面积分析。结果 HS 组 WC(80.24±0.28)%和 CUR 组 WC(80.44±0.32)%与 PB 组(82.40±0.45)%比较有明显降低(P<0.01);PB 组脑组织匀浆上清 MDA 含量(14.83±2.13)nmol/ml 比 NS 组(7.83±1.33)nmol/ml 明显增高(P<0.01),HS 组 MDA 含量(5.55±1.06)nmol/ml、CUR 组 MDA 含量(8.35±1.65)nmol/ml 与 PB 组比较有明显降低(P<0.01或 P<0.05);PB 组 SOD 含量(369.54±2.13)Nu/ml 比 NS 组 ...  相似文献   
84.
目的 为了减轻每天数次静脉注射青霉素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与不便,本研究比较了青霉素G静脉注射与青霉素V钾片联合治疗小儿急性肺炎、急性扁桃体炎的疗效。方法 完全随机将200例患儿分为青霉素V钾片治疗组(治疗组,n=97)和青霉素G注射剂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112)。治疗组青霉素1次静脉滴注(简称静滴)后加青霉素V钾片进行治疗;对照组青霉素每天2次静滴治疗。治疗组急性扁桃体炎患儿64例,肺炎患儿33例,用青霉素G每次10万~20万U·kg-1加入50~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上午1次,然后口服青霉素V钾片每次15 mg·kg-1,每天3次;对照组急性扁桃体炎患儿68例,肺炎患儿44例,用青霉素G静脉滴注,每天2次(每次10万~20万U·kg-1),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对于小儿肺炎、急性扁桃体炎在退热和缓解症状、体征及炎性细胞恢复等方面的临床疗效相似。结论 青霉素G静脉滴注1次加青霉素V钾片治疗可以替代单用青霉素多次静注治疗小儿肺炎和扁桃体炎。且具有应用方便、减轻患儿疼痛等优点。  相似文献   
85.
目的 为进一步探讨灭活卡介苗治疗婴幼儿哮喘的免疫学作用机制 ,应用灭活卡介苗经皮接种 ,观察患儿机体IgE、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IFN γ、IL 4的水平变化及改变程度。方法 将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常规组 )与灭活卡介苗治疗组 (卡介苗组 ) ,进行 6个月的治疗后 ,观察患儿在治疗前后的IgE ,ECP ,IL 4 ,IFN γ的变化 ,另设 2 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①治疗前卡介苗组和常规组IgE ,ECP与IL 4均高于对照组 ,IFN γ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卡介苗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②卡介苗组治疗后ECP与IL 4低于治疗前 ,IFN γ较治疗前有升高 ,其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IL 4和IFN γ呈明显负相关 ,且IFN γ与IL 4的变化各自均有明显的线性关系。IgE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常规组治疗前后IgE ,ECP与IL 4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但IFN γ水平治疗后增加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灭活卡介苗治疗能刺激婴幼儿哮喘患儿IFN γ生成增多 ,下调IL 4水平 ,可能与干预治疗能诱导TH1细胞的优势分化 ,调节TH1 TH2平衡有关 ;同时 ,能降低ECP水平 ,减轻气道慢性炎症反应 ;但短期内对IgE水平未发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高压氧 (HBO)治疗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  7日龄Sprague Dawley(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 4组 (n =10 ) :正常对照组 ,HIBD组 ,高压空气治疗组 (HBA)和高压氧治疗组 (HBO)。HBA组和HBO组于缺氧缺血后分别行HBA和HBO治疗 [2个绝对压 (ATA) ,1h],每日 1次连续 7d。至 30日龄开始对各组动物进行放射形迷宫测试以及感觉运动功能检测。行为学试验验结束后 (日龄 35天 ) ,采用尼氏染色检测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密度。结果 HIBD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和感觉运动功能受损严重 ,HBO组行为学损伤明显改善 ,而HBA组改善不明显。HIBD组和HBA组左脑CA1区锥体细胞密度低于HBO和对照组(P <0 .0 1)。结论 HBO治疗能够减少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脑损伤 ,促进学习记忆功能和感觉运动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87.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转录因子,可调控细胞因子、炎性蛋白的合成以及氧自由基的产生,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缺氧缺血性损伤(HID)及其损伤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现综述如下: 一、NF-κB的生物学特点和在缺氧缺血性损伤中的生物学作用 NF-κB几乎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是由两  相似文献   
88.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了54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bcl-2mRNA和c-mycmRNA表达水平,并与患儿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小儿ALLbcl-2mRNA和c-mycmRNA表达与非白血病对照组比较普遍增高,呈显著性差异(P<001);bcl-2mRNA与c-mycmRNA表达水平呈明显相关(r=08048,P<001);两者的表达水平表明复发病例明显高于初诊病例;高危型明显高于普危型(P<001)。结果提示:bcl-2和c-myc基因的异常表达在小儿ALL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综合分析bcl-2和c-myc基因表达情况可作为评价小儿ALL病情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也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9.
接种灭活卡介苗治疗婴幼儿哮喘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接种灭活卡介苗治疗婴幼儿哮喘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原因。方法对45例婴幼儿哮喘患儿接种灭活卡介苗治疗,评估治疗后的疗效,回顾性分析不同疗效与年龄、皮肤过敏原皮试、治疗前的哮喘发作程度、治疗前后IgE、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IL-4、IFN-γ之间的关系。结果患儿治疗后疗效存在差异;不同疗效与患儿的皮肤过敏原皮试阳性率、治疗前哮喘发作程度及IgE水平、治疗后IgE和IL-4水平有关,治疗后IgE和IL-4水平是评价疗效的最主要因素。结论过敏体质和免疫失衡是导致灭活卡介苗接种治疗出现不同疗效的原因,提示临床对有明显过敏体质和免疫失衡的哮喘息儿,不宜应用灭活卡介苗及其他卡介苗衍生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影响。方法新生7d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n=68),假手术组(分离左颈总动脉后不结扎直接缝合皮肤,n=66),HIBD组(模型制作采用经典的Rice法,n=60),HBO组(HIBD后行HBO治疗,1h/次/d,最长治疗7d,n=66)。TUNEL试剂盒检测脑组织凋亡的神经细胞,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力(nU/m1)和化学比色法测定MDA含量(μmol/L)。结果(1)缺氧缺血后不同时间HIBD组皮质和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增多,24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HBO组凋亡细胞数较HIBD组明显减少,但仍较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缺氧缺血后HIBD组SOD含量下降,HBO治疗后SOD的含量较HIBD组升高,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SOD的水平逐渐升高,24h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缺氧缺血后HIBD组MDA含量明显升高,18至24h达高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HBO治疗后MDA含量较HIBD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治疗可减轻HIBD后神经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HBO诱导脑组织SOD的表达,增强组织的抗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