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并构建基础护理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内容框架,包括模块、学习任务和实训项目3个方面。方法 1)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23名专家采用德尔菲法对课程建设内容进行两轮函询。2)2020年1—6月,对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实训项目内容;综合专家和学生调研结果,最终确定课程建设内容大纲。结果 1)通过两轮专家函询,初步形成了内容大纲包括模块(5项)、学习任务(16项)、实训项目(19项)。2)通过对学生调研,根据学生实习中使用频率按由高到低排序,取使用率高的实训项目19项。结论 基于德尔菲法的专家函询来了解临床的实际需求,基于问卷法的学生调研明确学生的教学需求,通过两个角度来确定课程内容,更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改善缺血性卒中脑灌注的选穴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建库至2021年11月2日收录的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针刺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 Statistics 25.0、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腧穴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得到125首针刺处方,共使用153个腧穴,累计用穴1 137次。三阴交、百会、足三里、内关、合谷均为频次≥50的高频腧穴,督脉穴位使用最多,最常用的腧穴组合为曲池-足三里。结论 针刺改善缺血性卒中脑灌注遵循近端选穴与远端选穴相结合的原则,三阴交、百会、足三里、内关、合谷为常用穴位,以扶正祛邪、调补气血,改善脑部血流。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静息心率(RHR)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2006至2007年度开滦集团公司健康体检职工为研究对象,排除心律失常、血红蛋白≤90 g/L、服用影响心率药物、既往有卒中、心肌梗死、恶性肿瘤病史者,最终纳入统计的职工共83 824名.对研究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和血液生化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RHR的影响.结果 (1)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数量为0、1、2、3、4、5和≥6项职工的RHR分别为(76.4±10.3)、(75.2±10.3)、(74.3±9.9)、(73.6±10.0)、(72.6±9.9)、(72.1±9.7)和(71.8±9.2)次/min(P <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性别、年龄、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经常饮茶和饮酒后,与具有0项者比较,具有1、2、3、4、5和≥6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者RHR≥80次/min的风险逐渐降低,OR(95% CI)分别为0.79(0.71 ~0.87)、0.68(0.62 ~0.75)、0.61(0.55 ~0.67)、0.52(0.47 ~0.58)、0.50(0.44 ~0.56)、0.49(0.40 ~0.60).结论 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与较低RHR有关.  相似文献   
85.
火针疗法为针灸疗法中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随着火针疗法临床的广泛应用,用现代的科技手段、研究方法进一步探讨火针疗法的作用机制或效应机制已成为广大针灸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本研究以近年火针疗法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为基础,初步探讨火针疗法的治疗作用及效应机制,提出目前火针临床及机制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1)研究不同针体温度下针刺穴位或病变局部、不同进针深度所引起的良性刺激如何转化为机体生物学有效信息;(2)如何规范和统一火针的临床操作;(3)研究火针的温热性的传导机制、靶器官的效应机制;(4)提高火针临床研究的质量,设计科学的试验研究,进行随机对照双盲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86.
荨麻疹病因及发病机制颇为复杂,作为研究荨麻疹的基础,荨麻疹动物模型的建立对揭示该病的发病机制及开发新药等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公开发表文献中应用的模型以及造模方法予以总结,为在科研和药物开发过程中对荨麻疹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现有实验动物模型仅能复制荨麻疹的某一部分发病机制,希望通过总结现有模型,为更完美模型的建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7.
"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与女性的月经和妊娠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是女性生殖功能与性周期调节的核心。肾—天癸—冲任—胞宫女性生殖轴是中医防治女性生殖疾病的重要指导理论。近年来的研究对肾—天癸—冲任—胞宫之间的关系做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理论探讨,采用中医生殖轴理论可有效指导临床妇科各种疾病的防治,运用生殖轴理论可启迪中医药防治女性生殖疾病的科研思路。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影响胸腺瘤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利用列线图建立胸腺瘤患者无进展生存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北京同仁医院行胸腺瘤切除术的267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 对可能影响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利用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胸腺瘤切除术后患者PF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手术方式、切除完整程度、WHO病理分型、TNM分期、术后辅助治疗与胸腺瘤患者术后PFS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仅年龄和TNM分期是影响胸腺瘤患者术后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胸腺瘤患者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66(95%CI:0.809~0.923), 该模型具有显著的预测效能。结论本研究建立并验证了基于年龄和TNM分期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排除了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对预后评估的干扰, 便于临床医师对胸腺瘤切除术后患者预后进行快速个体化评估。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培训者培训模式在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拔6名心内科医护人员担任教育者,对26名培训者(社区护士)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由培训者对其所在社区共13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二次培训。结果干预后培训者二次培训能力及高血压患者知识、信念和行为问卷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培训者培训模式可提高培训者能力,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知信行。  相似文献   
90.
正银屑病是一种由浸润皮肤的T淋巴细胞引发并持续存在的炎症性疾病,其发生、发展、转归与T细胞有密切关系[1]。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的发展中分为3个阶段:(1)T细胞的活化;(2)T细胞皮肤归巢;(3)活化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其中T淋巴细胞的活化是关键,活化包含2个途径、2个通路,T淋巴细胞的皮肤归巢是以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LA)和其配体E-选择素介导,活化T淋巴细胞分泌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