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1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 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D-二聚体(D-D)水平与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32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发病72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较入院时增加≥2分判断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并以此分为END...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累积暴露对新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影响。方法:以开滦研究中满足标准的观察对象组成研究队列。依据多次LDL-C测量值计算的LDL-C升高累积暴露时间及LDL-C累积暴露值(cumLDL-C)进行分组,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LDL-C升高累积暴露时间组及LDL-C累积暴露值组在随访期间新发AMI累积发病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LDL-C累积暴露对新发AMI的影响,分别删除服用降脂药、降压药、降糖药人群后,重复Cox回归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51407例观察对象纳入研究,平均年龄(52.70±11.92)岁,其中男性39120例(75.12%),平均随访(6.84±0.89)年。LDL-C升高累积暴露0年有37941例(73.81%),累积暴露2年有9361例(18.21%),累积暴露4年有3205例(6.23%),累积暴露6年有900例(1.75%)。LDL-C升高累积暴露0年、2年、4年、6年人群的AMI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73%、1.12%、1.50%和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87,P<0.001)。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与LDL-C升高累积暴露0年相比,LDL-C升高累积暴露2年、4年、6年人群发生AMI的HR(95%CI)分别是1.28(1.00~1.63)、1.61(1.15~2.25)、2.08(1.23~3.51);与cumLDL-C第一分位组相比,cumLDL-C第二分位组、第三分位组发生AMI的HR(95%CI)分别1.19(0.91~1.55)、1.39(1.08~1.80)。增加校正2006年度单次LDL-C测量值后,与LDL-C升高累积暴露0年相比,LDL-C升高累积暴露2年、4年、6年人群发生AMI的HR(95%CI)分别是1.29(1.00~1.65)、1.64(1.13~2.38)、2.15(1.20~3.84);与cumLDL-C第一分位组相比,cumLDL-C第二分位组、第三分位组发生AMI的HR(95%CI)分别1.18(0.89~1.56)、1.37(1.01~1.86)。分别删除服用降脂药、降压药、降糖药人群后,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以上主要研究结果趋势一致。结论:LDL-C的长期变化呈“累积暴露”现象,LDL-C累积暴露是AMI的危险因素,且独立于单次LDL-C测量值。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中药独一味胶囊对骨性关节炎家兔模型血清中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以5~8月龄家兔40只为研究对象,按体重编号后行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B、C、D四组。A组为健康对照组;后三组行Hulth造模,构建骨性关节炎家兔模型。第一周正常喂养,第二周行手术,术后1周持续肌注青霉素防感染。B组为模型对照组;C组为西药对照组,第4周起行双氯芬酸钠灌胃,持续2周;D组为中药观察组,第四周起行独一味胶囊灌胃,持续2周。第六周心脏取血,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A、B两组对比,B、C、D组上述各因子水平均明显增加;C、D两组与B组对比,C、D两组上述各因子水平均明显下降,但与A组相比,仍明显更高。上述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独一味胶囊对骨性关节炎家兔模型血清中炎性因子的抑制能力与双氯芬酸钠相近,可能对此疾病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探讨食管钡餐结合食管低张CT扫描对食管癌手术切除可行性评估的价值。资料与方法42例食管癌患者均行食管钡餐造影及食管低张CT扫描,分析其影像表现,并与手术所见及术后标本相对照。结果食管壁厚度≤1cm,癌肿多限于壁内浸润;壁厚2cm时,外侵率为50%;壁厚3cm时,外侵率为72%;壁厚>3cm,外侵率为100%。癌肿与主动脉接触角度>90°时,主动脉受侵率达83.3%。髓质型食管癌相邻气管、支气管受侵率达72.7%。结论食管钡餐结合食管低张CT扫描可在术前正确判断食管癌切除的可能性,可减少不必要的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06.
中药处方是理法方药的结合,是临床辨证论治的终末程序。随着时代的发展,疾病的千变万化,创制相应的新颖中医处方具有重要的临床实际意义。文章就中药临证处方原则、中药处方的安全性,中药调配剂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中医处方的新颖性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7.
杜鑫  王舒 《吉林中医药》2012,32(6):630-631
前斜角肌综合征乃积累性劳损或感受风寒而诱发,使经络受阻,气血不行,为肿为痛.治疗以就近取穴为原则,通过针刺疏通经气,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消肿止痛.天鼎穴为手阳明经穴,针刺天鼎穴可使针感沿经脉下传至手指,使经脉得以疏通,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以治疗前臂和手尺侧痛.这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在有效的针刺手法基础上,得气感传导的循经特异性,即经穴效应的循经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研究肺静脉电隔离(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或迷宫手术(maze procedure,MAZE)联合神经节消融,和单独神经节消融治疗房颤的疗效.方法 在PubMed、Embase、Cochrane、ClinicalTrials、Sinomed以及万方数据库中进行了系统的文献检索(1968年-2013年6月),纳入了PVI/MAZE联合神经节消融与传统PVI/MAZE的比较,单独神经节消融与PVI/MAZE的比较的对照试验文献.主要结局终点是单次手术后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无颤或房速复发的成功率.检索的303篇文献中有7篇入选.结果 PVI/MAZE联合神经节消融显著提高了阵发性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n=395,OR 6.94;95% CI:2.97 ~ 16.21),而对于非阵发房颤的患者则无明显获益(n=174,OR 2.84;95% CI:0.81~10.03).单独神经节消融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低于PVI/MAZE(n=106,OR 0.31;95% CI:0.14~ 0.71).结论 PVI/MAZE联合神经节消融可提高阵发性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但非阵发性房颤患者无明显获益;单独神经节消融成功率低于PVI.  相似文献   
109.
受临床实施条件及针灸自身特点等因素的限制,部分针灸随机对照试验(RCT)仍存在质量相对较低、应用受限等不足,单组目标值法可作为RCT较为理想的补充替代研究方法。本文从针灸临床RCT实施的局限性、单组目标值法的原理及其在针灸临床试验中的设计要点、关键统计学步骤及实例举证入手,分析单组目标值法在针灸临床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以期为解决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实际困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0.
[目的]鉴别、分析与评价工程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危害类别,确定工程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工程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方法]根据柴油加氢精制装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采用类比和定量分级相结合进行评价。[结果]装置使用的物料、介质及生产过程中存在毒物、粉尘、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含有高毒物质硫化氢,其危害程度高,系统内存量大、涉及范围广,是该装置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结论]在本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过程中,遵循了国家有关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的法律、法规,建议采用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较为可行。从职业病防治角度分析,本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