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研究创伤弧菌溶细胞素融合蛋白(rVvhA)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J774A.1)产生一氧化氮(NO)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rVvhA对J774A.1增殖的抑制作用;Griess法检测NO含量;RT-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iNO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0.8 HU/ml及以上浓度rVvhA可显著抑制J774A.1的增殖;在IFN-γ的辅助作用下,0.4 HU/ml的rVvhA即可诱导J774A.1产生大量NO,显著增加细胞内活性以及iNO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rVvhA可诱导巨噬细胞产生NO和iNOS表达,在创伤弧菌的致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直肠癌患者肿瘤部位和癌旁部位及健康直肠黏膜菌群进行分析,探讨直肠黏膜菌群与直肠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94例直肠癌患者肿瘤黏膜(CM组)和癌旁黏膜(AM组),100例健康者直肠黏膜(NM组)作为研究对象。细菌培养定量检测患者和正常黏膜主要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及接种酵母重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对115名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检测,对27名易感者接种乙肝疫苗并追踪免疫效果。结果:对HBV有免疫力的有63人(54.78%),感染19人(16.52%);易感者33人(28.70%)。对27名易感者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发现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转率为88.89%(24/27),2年后抗-HBs阳性维持率91.67%(22/27)。结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有乙肝病毒易感者,接种乙肝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BV前C区(PreC)及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突变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88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标本,包括36例无症状携带者(其中24例为HBV携带者,12例为HBsAg携带者)、36例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和16例肝硬化患者。所有标本均经型特异性引物PCR法鉴定为HBVC基因型,并用巢氏PCR法扩增HBVPreC和BCP基因片段,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序,然后用ClustalW1.8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在50例HBeAg阳性患者中,无症状携带者、慢性乙肝和肝硬化组的T1762/A1764双突变率和T1846突变率分别为12.5%、42.1%、100%和0%、5.3%、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和0.02)。在38例HBeAg阴性HBV感染者中,无症状携带者、慢性乙肝和肝硬化组的T1762/A1764双突变率分别为16.7%、58.8%和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肝硬化组的C/G1753突变率显著高于无症状携带者及慢性乙肝组(分别为55.6%、8.3%、11.8%,P=0.01),其A1896突变率也高于无症状携带者组(分别为55.6%、8.3%,P=0.01)。结论HBVT1762/A1764双突变与C基因型HBV慢性感染者的疾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氧氟沙星与甲基强的松龙、异丙嗪等药物联合应用对创伤孤菌感染小鼠的保护效果以及对小鼠骨骼肌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36只ICR(清洁级)小鼠,药物保护、阳性对照组各16只(生存率比较各12只).阳性对照组12只腹腔注射创伤弧菌(4.45×105CFU/ml)0.2ml,药物保护组12只在注射相同菌液后,肌肉注射12 mg/kg氧氟沙星、40mg/kg强的松龙和1mg/kg异丙嗪进行联合保护,4只注射生理盐水0.2ml作为菌液对照.分别取1 h、3 h、6 h、12 h阳性组、保护组小鼠后肢骨骼肌肌肉组织0.1 cm×0.1cm×0.1 cm置电镜固定液,超薄切片观察超微结构.结果:6 h阳性组和药物保护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12 h和-24 h病死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P≤0.01).3 h、6 h和12 h时段阳性组未死亡和药物保护组小鼠骨骼肌肌肉超微结构观察,其肌纤维实质性的损伤均不突出,而阳性组未死亡小鼠肌组织间质变化比较明显,出现肌组织间质水肿,胶原纤维排列稀疏、溶解.药物保护组较阳性对照组肌浆网扩张、胶原的溶解现象明显改善.结论:药物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创伤弧菌所致的骨骼肌损伤,缓解肌组织间质水肿和胶原溶解.  相似文献   
16.
小牛血清甘油低温保存菌种方法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求一种有效易行的菌种保藏方法 ,以适用于繁忙的实验室工作。方法 :选择 1989年 6月购自北京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真空冷冻干燥菌株 2 8株 ,用小牛血清甘油液低温保存法与传统的半固体营养琼脂和血琼脂斜面法进行比较。结果 :球菌的复苏情况与杆菌相似 ,保存期 12个月复苏良好 ,生物学性状稳定。比较传统的半固体营养琼脂和血琼脂斜面法 ,大大延长细菌的保存期 ,特别是球菌可以从通常的血琼脂斜面液蜡的 4个月的 37.5 %提高到 14个月的87.5 % ,间隔半年时间冻融 6次以下对菌株继续低温保存影响不大。基质量少 (约 0 .4 m l)冻融时间短 ,菌体受伤程度低 ,有利复苏。复苏增菌不需另配营养基质 ,直接在小牛血清甘油液中进行 ,污染少 ,操作简便。结论 :小牛血清甘油保存菌种对大部分常用细菌保存期可达 12个月以上 ,而且球菌和杆菌差异不大 ,非常适合球菌的保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状况及接种酵母重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 )的免疫效果。方法 :对 115名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 (HBVM)检测 ,对 2 7名易感者接种乙肝疫苗并追踪免疫效果。结果 :对 HBV有免疫力的有 6 3人 (5 4.78% ) ,感染 19人 (16 .5 2 % ) ;易感者 33人 (2 8.70 % )。对 2 7名易感者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 ,发现乙肝表面抗体 (抗 - HBs)阳转率为 88.89% (2 4/ 2 7) ,2年后抗 - HBs阳性维持率 91.6 7%(2 2 / 2 7)。结论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有乙肝病毒易感者 ,接种乙肝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国产单价风疹,腮腺炎疫苗初种3年后的免疫效果。方法:利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以辖区内血清抗体阴性的0-4岁小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种腮腺炎和风疹疫苗分为接种组和对照组,在疫苗接种前和三年后各抽血一次,然后肜ELISA方法检测接种前后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浓度,并观察接种组和对照组这两种传染病的发病情况,结果:腮腺炎接种组102人,对照组56人经过三年两个流行期后发病率分别为0.98%(1/102),和7.14%(4/56),风疹接种组95人,对照组63人经过三年一个流行期后发病率分别为3.16%(3/95)和11.11%(7/63),均是接种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31,11.24,P均<0.05),腮腺炎和风疹疫苗的保护率分别为86.27%和71.56%,未接种组自然感染(包括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率较高,腮腺炎为71.43%,风疹为60.32%,结论:国产单价腮腺炎和风疹疫苗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三年以上的免疫持久性,可以作为目前我国(包括广大农村)预防腮腺炎和风疹的有利措施,其长期的免疫持久性和复种程序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了学生的健康和减少日后临床工作发生HBV的感染 ,对某医学院212名学生检测了ALT和HBVM ,对无免疫力者实行自愿接种基因乙肝疫苗并评价免疫学效果 ,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医学检验专业在校生150人 ,其他专业在校生62人 ,其中男144人 ,女68人。1.2方法空腹采静脉血3ml,检测血清ALT和HBV -M ,ALT测定采用赖氏法 ,正常<40U。HBV测定试剂盒由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两对半酶标试剂盒。批号970401 ,990320。易感者按0、1、6月方案接种酵母重组基因工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肝病大鼠受到创伤弧菌攻击后SOD、NO的检测,探讨SOD、NO与慢性肝病以及创伤弧菌(Vv)致死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四氯化碳制备慢性肝病大鼠18只,分Vv攻击和肝病大鼠对照组(n=9),制备Vv致死性感染肝病大鼠模型(5.0×107cfu/只),在观察大鼠生存率的同时采用化学比色法予以定量测定大鼠血清SOD、NO的含量变化,还与接受NS攻击的肝病大鼠以及接受相同菌量攻击的正常大鼠(n=9)相比较.结果在接种Vv攻击后4h肝病大鼠组仅存活1只,5h后全部死亡.正常大鼠Vv攻击组Sh存活8只(88.9%).肝病大鼠组较之正常大鼠Vv攻击组在同等Vv菌量攻击下存活率有显著差异(p<0.01);肝病大鼠组血清SOD(174.63nu/ml)NO(4.69umol/L)分别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48.14,12.03)和肝病对照组(292.29,8.22)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01).结论肝病大鼠受到Vv攻击后,血清SOD、NO的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