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内科学 | 1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0篇 |
综合类 | 16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1篇 |
中国医学 | 7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4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从箭竹中纯化制备多糖,获得纯化的箭竹多糖组分FP(fargesia polysaccharides)。FP的总多糖含量为90.77%,蛋白质含量为5.81%,分子量180904。IR分析表明FP为典型的碳水化合物;化学成分分析表明,FP为一种结合蛋白肽的多糖复合物。FP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和人肝癌细胞HepG2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呈现剂量效应,且FP对HepG2的抑制效果总体上强于K562。FP的高、中、低剂量组对小鼠S180肉瘤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或P0.05),且呈现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评价瓣膜替换并双极射频消融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变合并慢性心房纤颤(AF)的安全性和疗效以及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7例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AF患者采用直视下瓣膜置换并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射频消融时间(24.6±3.0)min。术毕17位患者均转为窦性心律或交界性心律(其中窦性心律10例,交界性心律7例),无死亡病例。(2)术后常规予以胺碘酮控制心律,术后住院时间(18.9±5.9)d。17例患者术后复查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均无左房血栓形成。本组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包压塞、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栓塞等并发症发生。(3)出院后随访(18.1±7.4)个月,随访率100%,17例患者中经复查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提示2例AF复发,2例转为心房扑动,余13例(76.47%)为窦性心律(9例)或交界性心律(4例),全组患者无死亡。结论直视下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AF操作简便、效果满意,且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下家免心肌细胞c-fos基因的表达。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三组:缺血15分钟再灌注0分钟组(Ⅰ组,n=6);缺血15分钟再灌注15分钟组(11组,n=6);缺血15分钟再灌注30分钟组(Ⅲ组,n=6),分别取缺血再灌注区域及对照区域心肌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Ⅰ组、Ⅱ组、Ⅲ组心肌细胞均有Fos阳性染色出现,三组在不同再灌注时点c-fos表达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阳性率逐渐增高。对照区的心肌细胞也有Fos阳性染色出现,但Fos染色率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区心肌(P〈0.05)。不同再灌注时点三组对照区心肌细胞c-fos表达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阳性率逐渐增高。结论:1.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显著诱导c-fos的表达;2.c-fos表达增加与心肌损伤有关;3.Fos蛋白表达有可能为早期心肌缺血再灌注辅助诊断的形态学指标。 相似文献
26.
27.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所增加。但肺癌的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五年生存率只有10%左右。自从1971年,Folkman提出肿瘤的血管依赖性假设开始,肿瘤工作者看到了战胜肿瘤的曙光。1997年O’Reilly对内生性血管抑素-内皮抑素(Endostatin)的发现,更进一步增强人类通过抑制血管形成战胜肿瘤的信心。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局部缺血预适应对兔短期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6/07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1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①假手术组:仅开胸暴露心脏,冠脉分支穿线,不结扎。②缺血再灌注组:冠脉分支阻断15min后开放再灌注30min。③局部缺血预适应组:在缺血再灌注前行冠脉分支阻断5min后开放再灌注5min(反复3次)。以DNA电泳和TUNEL分析检测兔短期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18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区心肌DNA电泳出现200bp,400bp2条条带,呈梯形,而局部缺血预适应组和假手术组未见梯形。②TUNEL检测结果显示局部缺血预适应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32.13±6.38)%,(55.7±13.96)%,P<0.05]。③Bcl-2蛋白表达组局部缺血预适应组高于缺血再灌注组(9.33±1.37,7.83±1.47,P<0.05)。④Bax蛋白表达量局部缺血预适应组低于缺血再灌注组(8.00±1.26,9.83±0.98,P<0.05)。结论:局部缺血预适应显著减少了兔短期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程度,可能与其上调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下调Bax基因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9.
全胃切除胸腔内Lygidakis代胃术2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应用腹部正中切口联合左前胸肋间小切口行全胃切除胸腔内Lygidakis代胃术治疗胃癌 2 9例的方法。方法 2 9例患者右 4 5°侧卧位 ,腹部正中切口 ,联合第 7肋间小切口入胸 ,切除全胃 ,清扫各组淋巴结。用Lygidakis空肠代胃 ,在胸腔内行食管空肠端侧吻合。结果 全组均根治性切除 ,无吻合口瘘 ,无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发生和上切端癌残留。术后胸腔引流 1 80~ 5 2 0ml,平均 32 0ml,2 8例痊愈出院 ;1例全胃切除患者术后 5天因切口感染 ,呼吸衰竭死亡 ,占 3.7%。术后 1、3年生存率分别为 76 .9%和4 2 .3%。结论 应用Lygidakis空肠代胃术胸内重建消化道具有良好代胃、防止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之优点 ,术后生存率高 ,该手术入路患者术后疼痛轻 ,对心肺功能干扰小 ,而且术后并发症少 ,患者恢复快 ,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