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诊分类诊断方法和时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心电图检测方法学和检测时机在即刻定性分类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在急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17例ECG诊断PSVT患者在心动过速发作状态下,经食管不同水平(ECGe)和不同肋间的V1(DIV1)导联记录心动过速发作的心电图;对比其诊断结果与ECG诊断结果和择期心脏电生理(EPS)诊断结果.结果 ECGe和DIV1定性和分类定位的综合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ECG(P<0.01).自然发病状态下能记录到的心动过速病例数明显高于EPS(P<0.01).结论 恰当的检测方法和时机在准确诊断自然发作PSVT的性质、确定参入成分及部位等方面均具有很高的价值,值得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12.
裂痛宁膏外涂治疗早期肛裂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裕 《光明中医》2010,25(7):1200-1201
观察裂痛宁膏在肛裂急性期的应用。针对肛裂的病因病理,根据所选中药的功效以及现代药理研究结果制成裂痛宁膏。将213例符合保守治疗的肛裂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109例采用裂痛宁膏外涂治疗,对照组104例采用生肌膏外涂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治愈率97.2%,对照组治愈32%。结果表明,裂痛宁膏疗效优于生肌膏,该药有抑制病菌、提高机体免疫力、局部麻醉、镇痛作用,从而控制局部炎症,改善局部微循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加速裂口愈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三酰甘油(TG)对临床常见疾病检测结果的干扰剂量效应。方法进行干扰试验,试验过程严格依据《临床化学干扰试验-批准指南》要求,将干扰物TG和干扰效果(偏差)之间的剂量效应确定下来。结果 TG正向干扰总蛋白(TP)、清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葡萄糖(GLU)、尿素(UREA)、钙(Ca)、无机磷(P)、镁(Mg),其中TP、ALB、ALP、GLU、UREA、Mg高浓度本底血清标本回归方程斜率的绝对值显著高于低浓度本底血清标本;正向干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铁(Fe),且当TG分别在7.0、10.0mmol/L以上时ALT及AST无法检测出结果,三者回归方程二次项显著相关;负向干扰γ-谷氨酰转肽酶(GGT)、乳酸脱氢酶(LDH)、尿酸(UA)、肌酸激酶(CK)、肌酐(CRE),其中GGT、LDH、UA、CK高浓度本底血清标本回归方程斜率的绝对值显著高于低浓度本底血清标本,但CRE高浓度本底血清标本回归方程斜率的绝对值显著低于低浓度本底血清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对临床常见疾病检测结果存在不同剂量效应的干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早期妊娠(6—12周)孕妇和晚期妊娠(38—42周)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四项结果变化情况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德国BE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376例在妊娠早期、妊娠晚期的正常孕妇及244例正常育龄非妊娠妇女进行PT、APTT、TT和FIB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妊娠早期组与妊娠晚期组PT、APTT、TT和FIB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妊娠早期组与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差异不明显;妊娠晚期组与对照组比较, PT、APTT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TT差异不明显(P>0.05),FIB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妊娠早期组与妊娠晚期组比较,PT、APTT和FIB有差异(P<0.05),TT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处于妊娠期的妇女凝血功能发生改变,凝血四项作为期间出血倾向的指标,了解不同妊娠期间的凝血状况,预防产前及产中发生产科意外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验依据,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排石勿忘宣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泌尿系结石,除应用利尿通淋排石药物外,根据肺主宣发,为水之上源之理,宜配伍宣肺温阳利水之麻黄、桂枝等品,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很广,笔者用本方加味治疗咳则溺出1例,收效甚捷。朱某,女,49岁,农垦干校工人。 1990年2月20日初诊。患者咳嗽则小便滴沥而出,不能自制一月余。平素体质较差,既往有慢性咳嗽病史,泌尿系正常无  相似文献   
17.
观察了剖宫产的产妇和同期内阴道分娩的产妇各65例母乳喂养情况。产后第6天和满月时的纯母乳喂养率,阴道产组高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阴道产组体重回复及增长均高于剖宫产组,产后第2天血清PRL值,阴道产组亦高于剖宫产组,上述结果显示剖宫产术对母乳喂养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学期开学后,二年级学生睛睛每天中午一放学就到校门对面小区里的一位刘阿姨家吃午饭,与睛睛非亲非故的刘阿姨其实是在家里开了“小饭桌”,兼做接送学生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扫描(DWI—MRI)和^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8月至2008年2月14例初治鼻咽癌患者全部采用调强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前1周内和放射治疗50Gy时行DWI—MRI和PET/CT检查,观察标准摄取最大值(SUVmean)值和表观弥散系数平均值(ADCmean)。[结果]与调强放射治疗前比较,治疗中(50Gy)的SUVmean值明显下降,而ADCmean值明显上升。放射治疗前的SUVmax值和ADCmean值呈显著性负相关。在DWI序列上勾画的肿瘤靶区在普通序列如BWI上会发生明显漂移。[结论]在初治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DWI—MRI与PET/CT有相似的临床价值,但DWI-MRI不能够通过融合直接参与靶区勾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放疗中体积、位置变化对计划靶区的影响及调整放疗计划的必要性。方法收集初诊确诊的鼻咽癌患者35例,全部患者接受放、化疗综合治疗。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前及放疗疗程中的第20~22次分别进行1次放疗定位CT扫描。在2次扫描的CT图像上分别勾画GTVnd1、PTVnd1及GTVnd2、PTVnd2靶区。使用Pinnacle计划系统内图像融合软件将前后2次CT扫描的图像及勾画的靶区进行匹配、融合。测量并计算每枚转移淋巴结在前后2次CT图像上的最大长径缩小比(单位:%),将其作为判别体积变化的参考指标。测量并记录在前后2次CT图像上每枚淋巴结中心点间的最小位移距离(单位:mm),将其作为判别位置变化的参考指标。将PTVnd1与GTVnd2进行靶区融合,根据GTVnd2边界是否超出PTVnd1范围,将收集到的全部淋巴结分为超出/未超出PTVnd1范围2组,分析GTVnd靶区体积、位置变化对PTVnd的影响。结果共收集到颈部转移淋巴结190枚,其中超出PTVnd1范围组133枚,未超出PTVnd1范围组57枚。超出PTVnd1范围组中,淋巴结最大长径缩小约15.1%~58.2%,平均缩小37.5%。未超出PTVnd1范围组中,淋巴结最大长径缩小约12.5%~53.8%,平均缩小35.6%。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P=0.158)。超出PTVnd1范围组中,转移淋巴结中心点间的最小位移距离最小值为2.1 mm,最大值为6.7 mm,平均值为(3.3±1.5)mm。未超出PTVnd1范围组中,转移淋巴结中心点间的最小位移距离最小值为0.5 mm,最大值为2.5 mm,平均值为(1.3±1.0)mm。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0,P=0.034)。不同颈部淋巴结分区发生GTVnd2边界超出PTVnd1范围的概率不同,I、II、V区发生的概率明显高于III区及IV区。结论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放疗中位置变化是导致肿瘤照射剂量不足的主要原因,及时修正放疗计划设计非常必要,这对于减少肿瘤照射剂量不足的发生,提高肿瘤的局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