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6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PBMV 术后左心耳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符合PBMV手术适应症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23例,其中窦性心律17 例, 心房颤动6例, 均于术前术后3 天内应用经胸及经食道超声技术检测二尖瓣瓣口面积、二尖瓣最大和平均跨瓣压差、左心房面积变化率和射血分数、左心耳最大容积、最小容积和射血分数.应用脉冲多普勒技术记录左心耳血流频谱.PBMV术中穿刺房间隔成功后,鞘管置入左心房,测量左房最大压力、最小压力和平均压力.结果记录到的23例患者中,窦性心律患者左心耳血流呈典型的双相频谱,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流频谱则有两种类型,即呈 "无血流状态"和"锯齿波"形.与PBMV术前比较,术后二尖瓣瓣口面积扩大,二尖瓣最大和平均跨瓣压差下降,左房压力和肺动脉压力减低,左房面积和射血分数、左心耳容积和射血分数无显著性变化,左心耳血流显著加速.相关分析表明PBMV术后左心耳最大前向血流速度与二尖瓣口面积正相关(r=0.51,P<0.05),与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负相关(r=-0.61,P<0.01),与左房平均压负相关(r=-0.64,P<0.01).结论成功的PBMV术后左心耳血流动力学得到改善,但左心耳功能恢复是一个延迟改变的过程,提示 PBMV术后仍应充分抗凝以减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在急诊PCI中冠脉内直接应用替罗非班(tirophiban)的疗效。方法:将急诊PCI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血栓抽吸术(PT)组和PT+tirophiban组,比较两组支架术后TIMI血流恢复情况。结果:PT+tirophiban组比单纯PT组TIMI血流恢复好,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PCI中,冠脉内直接应用tirophiban能更好地改善支架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情况。  相似文献   
73.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观测口服雷帕霉素抑制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方法通过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和高脂(1%胆固醇)饲料喂养雄性新西兰纯种兔8周,然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口服雷帕霉素组、裸支架组、裸支架+口服雷帕霉素组和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组,每组8只。口服雷帕霉素每天0.5 mg/kg或支架干预4周。检测动脉粥样硬化造模前后及干预前后的血脂指标,应用IVUS检测各组实验兔支架置入前后及用药前后腹主动脉病变部位管腔最小直径(MLD)、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A)、管腔面积(LA)、斑块面积(PA),并计算管腔丢失、斑块负荷(PB)、斑块的偏心指数(EI)及血管的重构指数(RI)。通过比较各组IVUS指标,明确口服雷帕霉素抑制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及裸支架组比较,口服雷帕霉素组、裸支架+口服雷帕霉素组以及雷帕霉素涂层支架组的血脂指标未见明显降低。口服雷帕霉素组、裸支架+雷帕霉素组、雷帕霉素药物支架组的PA、PB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和裸支架组(P均<0.01);裸支架+雷帕霉素组、雷帕霉素药物支架组的MLD明显高于裸支架组,管腔丢失明显小于裸支架组(P均<0.05),而裸支架+雷帕霉素组、雷帕霉素药物支架组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口服雷帕霉素能够抑制斑块生长、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口服雷帕霉素配合裸支架与雷帕霉素药物支架的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粥样斑块的血管内超声特征及外周血CD36、Fractalkine及LP-PLA2水平变化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严重病变组(管腔狭窄率>70%)40例及临界病变组(管腔狭窄50%~70%)80例.应用血管内超声检测两组患者冠脉斑块的性质、外弹力膜面积(EEMA)、管腔面积(L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PB)及血管重构指数等并指导冠脉介入治疗.ELISA法测定血清CD36、Fractalkine及LP-PLA2水平.结果 血管内超声发现临界病变组主要为脂质斑块,约占74%,严重病变组脂质斑块约为48%(P<0.01);严重病变组病变部位血管的EEMA、PA及PB明显大于临界病变组(P< 0.05~0.01),两组患者的病变部位斑块均以偏心斑块为主,均呈现为正性重构.临界病变组进行介入治疗者共59例(74%),介入治疗组病变部位血管的EEMA、PA、PB及RI明显大于非介入组(P<0.05~0.01).临界病变组与严重病变组CD3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界病变具有典型的易损斑块的特征,血管内超声能够指导冠脉的介入治疗.CD36可以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严重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早期雌激素替代疗法对去卵巢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方法36只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组)、对照组(B组)和雌激素组(C组),每组12只,各组均进食含1.5%胆固醇的高脂饲料。A组不去卵巢,B组和C组均去卵巢,A组、B组均给予安慰剂,C组给予小剂量雌激素(戊酸雌二醇2?mg/周),饲养12周后均切开股动脉后取血,并取全长的主动脉。分别检测血液学指标,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取主动脉根部5?mm?标本进行切片(横切面):HE染色,观察横切面动脉硬化病变的内膜/中膜厚度比值;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观察斑块内胶原纤维的含量,免疫组化法半定量观察横切面斑块内巨噬细胞的阳性率。其余部分从胸主动脉起始部到腹主动脉分叉处纵行剖开,油红O染色,分析纵剖面斑块面积及占主动脉的面积比。结果无论是横切面HE染色的内膜/中膜厚度比,还是纵剖面油红O染色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占主动脉的面积之比,A、C组都明显小于B组(P<0.05),C组斑块内巨噬细胞的阳性率明显低于B组(P<0.05),但C组斑块内胶原纤维的含量多于B组(P<0.05)。结论早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可改善血脂代谢,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的数量,增加斑块内胶原纤维的含量,稳定斑块,可能是通过这些作用抑制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  相似文献   
76.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194例,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血糖、尿素氮、肌酐等.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氮酸浓度.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132例计算冠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冠脉病变积分.采用SAS软件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各组,正常对照组则明显低于冠心病组;而心绞痛组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组差异无显著性.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76,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剔除了其它常见影响因素后这种相关性仍然存在.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有显著性,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促使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因素;随着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罹患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77.
监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BNP浓度的临床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B型脑钠肽(BNP)与左室肥厚( LVH)和舒张功能异常(LVDD)的相关性。方法入选84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左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左室肥厚组和正常组;根据舒张功能不全(LVDD)诊断标准分为舒张功能不全组和正常组,测定其脑钠肽浓度。 结果脑钠肽与左室后壁厚度(LVPWT)和LVMI成正相关(r=0.74P<0.01;r=0.61P<0.01),与E/A值和舒张早期血流播散速率(FPV)成负相关(r=0.74P<0.01;r=0.61P<0.01)。 结论在心功能正常的高血压患者中,BNP是预测LVH和LVDD有价值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8.
根据近年来有关中药中毒的文献报告,对中药中毒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有毒中药中毒,常用中药使用不当中毒,伪劣中药中毒和中西药不合理配伍致毒,是当前出现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9.
目的:冠脉成形术(PTCA)引起的炎症反应始于术后早期.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主要的炎性细胞因子.本实验拟通过对比有或没有侧支循环病人PTCA前后IL-6、TNF-α水平的变化,探讨PTCA引起早期炎性反应的机制. 方法: 参照Leaman冠脉积分系统,对PTCA球囊阻断引起的缺血强度进行量化.计算正常对照组与冠心病组PTCA手术前后的IL-6、TNF-α水平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缺血性剌激前IL-6和TNF-α分别为(9.592±1.847) ng/L和(26.959±1.967) ng/L.在剌激后4 h分别为(27.423±1.882) ng/L和(78.542±1.573) ng/L,呈显著差异.结论: IL-6、TNF-α是反映PTCA术后早期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 缺血积分可作为反映PTCA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的量化指标.侧支循环可减轻PTCA术后早期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在急诊PCI中冠脉内直接应用替罗非班(Tirophiban)的疗效。方法:将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血栓抽吸术(PT)组和PT+Tirophiban组,比较两组支架术后TIMI血流恢复情况。结果:PT+Tirophiban组比单纯PT组TIMI血流恢复好,P〈0.05有显著性。结论:在急诊PCI中,冠脉内直接应用Tirophiban能更好地改善支架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