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4篇 |
内科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外科学 | 51篇 |
综合类 | 12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1篇 |
中国医学 | 18篇 |
肿瘤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18年 | 4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细菌性腹膜炎家兔急性期反应蛋白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细菌性腹膜炎家兔血浆中几种急性期反应蛋白进行动态观察及与体温和内毒素的关系。 方法 :将 2ml细菌混悬液 (2 .4× 10 8个 /ml)、2ml自体全血和 6ml生理盐水混匀 ,对家免腹腔注射 ,分别于造模前及造模后 1、2、4、8、2 4、32、48、72h观察不同时相家兔体温和外周血中内毒素及 7个急性期反应蛋白的变化。 结果 :体温于造模后 2h明显上升 ,8h达高峰 ,最高为 41 3℃ ,之后逐渐下降 ,72h接近正常水平。模型死亡率为 2 7 2 7%。血浆内毒素在造模后 72h内出现两个高峰 ,分别在 2h和 32h。血浆α2 巨球蛋白和转铁蛋白造模后即开始下降 ,72h内出现两次低谷。纤维连接蛋白在原有水平上下波动。α 酸性糖蛋白、C 反应蛋白、铜蓝蛋白和触珠蛋白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 ,72h内出现两个升高的峰。 结论 :触珠蛋白可以作为临床诊断感染、观察病程和判断预后的最敏感的生化指标。C 反应蛋白是急性期反应蛋白中变化最早的一种 ,有助于临床炎症的早期诊断和预测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62.
目的:在于探讨大黄酸是否对肿瘤坏死因子作用下的胰腺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方法:观察大黄酸对肿瘤坏死因子作用条件下体外培养的大鼠胰腺细胞的细胞活率.培养上清中的乳酸脱氢酶(LDH)、淀粉酶(AMY)和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水平的影响.并进行了胰腺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大黄酸可提高相应肿瘤坏死因子浓度下的胰腺细胞的细胞活率,降低培养上清中LDH、AMY和NAG的水平。结论:大黄酸对肿瘤坏死因子所致胰腺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3.
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肝转移作为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之一,尚缺乏有效的预测、评估指标,本文即探讨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比较术后2年发生肝转移107例Dukes B或C期结直肠癌患者与术后2年无肝转移100例患者的血清CEA水平、分析病理切片分化级别、转移淋巴结、淋巴管侵袭以及静脉侵袭的情况。结果:发生肝转移患者远距离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袭及镜下静脉侵袭发生率升高,术后CEA持续升高,与无肝转移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中未发现肝转移但有远距离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袭或镜下静脉侵袭以及术后CEA持续升高,预示发生肝转移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64.
胃癌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并分析Runx3基因异常甲基化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胃癌及其配对正常胃黏膜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和Runx3蛋白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频率(55.0%)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12.5%)(P〈0.01);胃癌组织中Runx3蛋白表达阳性率(37.5%)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100%)(P〈0.05);Runx3基因甲基化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目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P〈0.01)。结论启动子区高甲基化是胃癌组织中Runx3基因表达失活的主要机制,有望成为胃癌分子诊断和病期评估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5.
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在大鼠胰源性肺损伤发病过程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观察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在胰源性损伤动物实验中不同时间的变化及致损作用。方法:在制备胰源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基础上,给予通里攻下中药治疗,分设治疗组、造模组、正常对照组,并在三组不同时间检测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含量。结果:治疗组与造模组之间差别显著(P〈0.01),造模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别亦显著(P〈0.01)。结论: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参与了胰源性肺损伤的全过程,且通里攻下治疗起到了清 相似文献
66.
目的评价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上皮钙黏附蛋白(E-CD)、α-连环蛋白(α-CA)及β-连环蛋白(β-CA)在结直肠癌转移潜能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7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53、VEGF、E-CD、α-CA及β-CA的表达。结果(1)结直肠癌组织中P53表达阳性率为47.4%,伴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P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肝转移者(P<0.05);VEGF表达阳性率为57.9%,VEGF表达阳性的结直肠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P<0.01);E-CD、α-CA和β-CA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均明显减弱,且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1);E-CD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无明显的相关关系(P>0.05);α-CA、β-CA表达减弱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但与肝转移发生无相关(P>0.05)。(2)P53与VEGF表达显著相关(P<0.05)。(3)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P53和VEGF表达阴性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好,而α-CA和β-CA表达减弱者预后较差(P<0.01)。结论结合分析P53、VEGF、α-CA及β-CA的表达有助于对结直肠癌转移方式、转移潜能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急性重型胰腺炎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肺泡巨噬细胞计数,活性,分泌炎性细胞因子功能变化及药物对其影响。方法:制备大鼠重型胰腺炎模型,采取肺泡巨噬细胞做各项指标检测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模型组病理表现为明显的肺损伤,大承气汤治疗效果最显著,模型组肺泡巨噬细胞计数,活性,分泌炎性细胞因子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治疗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善得定抑制巨噬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内镜治疗急性胆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急性期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APP)的影响。方法:将18例急性胆道感染患者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组(结合组,10例)采用经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和清胆泻火汤加减方治疗。常规治疗组(常规组,8例)采用胆总管取石加T管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APP,包括CRP、铜蓝蛋白和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α1-AT)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均治愈。结合组体温和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术后排气或排便的时间均比常规组早(P〈0.01)。2组治疗前AP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的CRP、铜蓝蛋白、α1-AT水平均降低,但治疗组上述指标下降幅度较常规组明显(P〈0.05~0.01)。结论:中药配合内镜治疗急性胆道感染疗效显著,可缩短病程,APP的下降幅度更明显,提示此法能更有效地控制急性胆道感染。 相似文献
69.
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自由基的直接检测及寒下药物对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子自旋共振法(ESR)直接测定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经不同浓度内毒素刺激60分钟后释放自由基水平的动态改变,及寒下药物清除自由基作用。结果表明,内毒素体外能诱使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自由基,并呈剂量依赖效应,随内毒素刺激剂量的增加,巨噬细胞产生自由基水平增高(P均<0.05);以大承气汤为代表的寒下方剂能显著抑制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自由基(P<0.01),表明寒下方剂能清除自由基,抑制巨噬细胞呼吸爆发的产生。 相似文献
70.
运用3H-TdR肝细胞内掺入法对大鼠外周血自然杀伤对肝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进行观察,证实自然杀伤细胞对肝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P〈0.001)。大黄在100μg/ml浓度水平能抑制此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P〈0.0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