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研究脂肪来源干细胞(ASCs)的分离、纯化、扩增以及在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能力。 方法: 获取并培养正常人的A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ASCs在体外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巢蛋白基因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神经丝蛋白(NF)和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表达。 结果: ASCs呈纤维样贴壁生长,体外培养易扩增;ASCs表达相关抗原CD29和CD105,不表达CD31、CD34、CD45和HLA-DR;不同扩增代数的ASCs经诱导剂的作用可呈现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形态,巢蛋白基因及NF、NSE均呈阳性表达。 结论: 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的ASCs具有体外大量扩增并保持低分化状态的特性,以及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能力, 是一种可用于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完全缓解期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探讨其调节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1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CD4 CD25 T细胞,并在IL-2作用下与不同浓度参芪扶正注射液共同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计数细胞,AnnexinⅤ法检测其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分泌IL-10的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参芪扶正注射液对CD4 CD25 T细胞表达FOXP3的影响。结果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急性白血病患者CD4 CD25 T细胞的生长和凋亡率无明显影响。加入参芪扶正注射液后CD4 CD25 T细胞分泌IL-10明显减少,表达FOXP3的水平亦减少,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作用于化疗后完全缓解白血病患者的调节性T细胞,通过减少其分泌IL-10及表达FOXP3的水平,从而抑制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减弱它对机体免疫的抑制作用,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从23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获取骨髓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RT-PCR法检测白血病细胞IDO的表达;在有或无1-甲基色氨酸(1-MT)存在下,以白血病细胞为刺激细胞,外周T淋巴细胞为反应细胞建立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MLR),利用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率,并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相应MLR体系上清液中的IDO活性.结果显示,在23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17例患者的骨髓白血病细胞上有IDO的表达;白血病细胞上的IDO活性抑制MLR体系中T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白血病细胞表达的IDO活性能阻抑外周T淋巴细胞的增殖,它可能参与了肿瘤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14.
30例8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了解 8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AML)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影响预后的因素 ,分析保守支持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FAB分型确诊的 30例 80岁以上老年AML患者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影响预后的因素及可行性治疗方案。结果 :确诊时 ,13例 (43.3% )ECOGPS评分 >2分〔1〕;10例 (33.3% )有MDS病史 ;2 4例 (80 .0 % )有并发症 ;9例 (30 .0 % )LDH≥ 4 0 0U/L ;13例 (43.3% )血清白蛋白≤ 32g/L ;预后不良核型 11例 (36 .7% ) ;CD34+ 、CD7+ 或CD14 + 者共 12例 (40 .0 % )。 12例 (40 .0 % )仅接受支持治疗 ,18例 (6 0 .0 % )给予支持治疗同时辅以小剂量化疗及GM/G CSF治疗。中位数生存期 (OS)为 13周 (2~ 6 0周 ) ,5例 (16 .7% )OS≥ 6个月 ,3例 (10 .0 % )OS≥ 1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PS评分 >2分 ,血清白蛋白≤ 32g/L ,白细胞≥ 5 0× 10 9/L和预后不良核型为OS的负面影响因素。结论 :80岁以上AML患者有特殊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 ,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 ,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小剂量化疗 ,其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脐静脉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纯化、扩增及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定向分化,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研所完成。无菌条件下取正常人脐静脉,10g/L胶原酶Ⅱ消化脐静脉内皮细胞,以IM DM作为培养基进行培养和纯化细胞,检测其生物学特点;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诱导前后细胞的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化学和W estern blot方法检测分化前后细胞上的神经丝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脐静脉来源的细胞呈纤维样贴壁生长,具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诱导分化后,大部分间充质干细胞呈现典型神经样细胞形态,出现神经丝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结论:人脐静脉可以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并可以在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位诊断年龄68岁,随着年龄增长,患者主要脏器基础疾病、药物清除率下降、免疫及认知能力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发生率上升,高危核型和分子学异常如FLT3-ITD突变、多重耐药、前驱血液病史和干细胞储备下降等疾病因素显著增多,疗效也明显下降~[1]。如何有效治疗老年AML是当前一大挑战,其中去甲基化药物(hypomethylating agents,HMA)较传统强化疗方案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中药黄连解毒汤(HLJDT)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RPMI8226增生和凋亡的作用。方法 以含10 %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常规培养RPMI8226细胞,分别以不同浓度的HLJDT作用不同的时间后,应用锥虫蓝拒染法测定细胞活力变化,MTT法检测细胞的增生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细胞的凋亡现象,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O/EB染色后的细胞凋亡形态变化;比色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活性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00~800 ng/ml浓度的HLJDT可明显抑制细胞增生影响(P<0.01),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并呈剂量依赖性改变; MM细胞凋亡百分率显著增高(P<0.01),免疫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学变化;使caspase3活性增强,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1)。结论 HLJDT能有效抑制MM细胞RPMI8226增生,促其凋亡,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和S期细胞比例减少可能是原因之一;caspase3活性增强可能参与其凋亡过程,具体机制研究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探讨小分子RNA干扰技术抑制livin基因表达对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设计合成livin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核转染K562细胞,培养转染后的K562细胞,用RT-PCR检测livin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Livin蛋白的表达。以未转染细胞作对照,同时转染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载体作为阳性对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细胞绿色荧光以确定转染效率。用膜联蛋白Ⅴ及碘化丙锭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电穿孔的转染效率可达50%。siRNA既可以抑制livin mRNA表达,也可以抑制livin蛋白表达。特异性siRNA转染细胞后48 h细胞凋亡率为(27.41±2.30)%,与对照组(9.63±0.89%)比较明显提高(P<0.05)。结论:SiRNA可以抑制livin基因的表达,并能抑制livin基因的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脂肪基质干细胞(ASC)对异基因T淋巴细胞的作用,探讨ASC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方式和可能机制。方法:将ASC上清和ASC分别与异基因T淋巴细胞进行混合培养。MTT法检测T细胞的增殖,AnnexinⅤ法检测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中CD4^+CD25^+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T细胞分泌IL-10和TGF-β1的水平,RT-PCR法检测Foxp3基因的表达。结果:ASC上清对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无明显影响。ASC对T淋巴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对其凋亡无影响。ASC上清和ASC均能增加CD4^+CD25^+T细胞在T淋巴细胞中的比例,增加T细胞分泌IL-10和TGF-β1的水平,上调Foxp3基因的表达。结论:ASC能通过细胞直接接触和分泌细胞因子的方式分别作用于T淋巴细胞,发挥免疫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PTL)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蛋白酶体活性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的影响,以期了解PTL抗MM的分子机制。方法2006年5月至2007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病研究所,体外培养人MM细胞系PRMI8266,与不同浓度的PTL作用不同时间。以荧光底物法检测细胞蛋白酶体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L-6基因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MM细胞培养上清中IL-6的质量浓度。结果2~10μmol/L的PTL作用16h对PRMI8266细胞蛋白酶体的糜蛋白酶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效应呈现浓度依赖性;10μmol/L可达到接近50%的活性抑制。RT-PCR检测结果表明,2,5,10μmol/L的PTL作用24h,MM细胞的IL-6基因 mRNA表达强度与对照相比均明显降低;2,5,10μmol/L的PTL作用MM细胞48h后,培养上清中IL-6质量浓度分别为(92.6±4.3)ng/L、(67.1±5.7)ng/L、(43.5±4.9)ng/L,与对照组(148.7±8.2)ng/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PTL能明显抑制PRMI8266细胞的蛋白酶体活性,降低IL-6基因表达,减少MM细胞IL-6的自分泌。提示PTL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及IL-6表达可能是其抗MM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