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门区段支气管显示率的评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比较低剂量与标准剂量的多层螺旋CT扫描对肺门区段支气管的显示情况 ,以决定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是否适合用于早期中央型肺癌的普查。方法  5 0名健康自愿者分成 2组 ,2 0例行胸部低剂量多层螺旋CT平扫 ,扫描参数为 :12 0kV、17mAs、Pitch 1:7,8mm层厚。 3 0例行胸部标准剂量多层螺旋CT平扫 ,扫描参数均为 :12 0kV、80mAs、Pitch 1:7,8mm层厚。比较 2种剂量的CT图像上肺门区段支气管的显示情况。结果 双肺段支气管总显示率 :低剂量扫描为 84% ,标准剂量为 86% ,两者无统计学差别 (Ρ >0 .0 5 )。右肺低剂量与标准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的各叶段支气管总显示率分别为 :上叶 91%和 95 % ;中叶均为 88% ;下叶 91%和 93 %。右肺各段支气管的总显示率分别为 90 %和 92 % ,两者无统计学差别 (Ρ >0 .0 5 )。左肺低剂量与标准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的各叶段支气管显示率分别为 :上叶 97%和 98% ;舌叶 47%和 5 0 % ;下叶 91%和 95 %。左肺各段支气管的总显示率分别为 78%和 80 % ,两者无统计学差别 (Ρ >0 .0 5 )。结论 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并不降低肺门区段支气管的显示率 ,它适合用于肺部普查 ,检出肺门区段支气管壁上的小肿瘤。  相似文献   
93.
肝脏局灶性病变(FLL)种类繁多,征象各异,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相对困难。尽早对FLL进行准确检出、分类和定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扩散加权成像(DWI)可提供肝脏细胞密度、微观结构和微循环灌注方面的信息,肝胆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肝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提供病变的血流灌注信息和正常肝细胞摄取功能的特异性信息,二者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肝局灶性病变检出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本文对现阶段国内外有关DWI和Gd-EOB-DTPA在FLL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现有研究大多数只是比较和探讨了Gd-EOB-DTPA增强前后不同b值的DWI图像质量及其拟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所得结果多种多样、并不统一,Gd-EOB-DTPA是否会对DWI图像产生影响仍然存在一定争议。未来的研究应对注射Gd-EOB-DTPA后的增强效应,以及增强前后不同b值对应的自身ADC值的变化进行定量对比、讨论和验证,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加客观和统一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4.
【摘要】目的:探讨可视化无线移动DR床旁摄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重症监护室(ICU)需行床旁胸部摄影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采用A款0.7/1.3U163C型传统移动式DR摄影(传统DR),60例采用B款UDR 370i新型可视化移动式DR摄影(可视化DR)。记录每次检查耗时,评价图像质量,并比较两组摄影后图像的优片率、单次检查耗时。结果:60例传统DR摄影图像中优片52例(86.7%),差片8例(13.3%),可视化DR摄影图像中优片58例(96%),差片2例(4%),两组图像质量优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3.927,P<0.05)。传统移动式DR每完成一次检查的平均耗时为(5.7±1.0)min,可视化移动DR为(5.0±0.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化移动DR可提高床旁摄影图像的优片率,缩短检查时间,对急重症患者床旁摄影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
潘雪琳  李真林  程巍  袁元   《放射学实践》2013,(12):1212-121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植入术后,双源CT头部血管双能量成像中单能谱成像技术在降低伪影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寻求图像质量最佳的单能量成像点。方法:对48例颅内动脉瘤颈夹闭术后患者行双能量头部血管扫描,获得双能量扫描数据后,采用双能量软件内的单能谱技术(Monoenergetic)进行后处理。对40~120keV的单能量数据每隔10keV进行重建,共9组单能量图像,对每组图像选取4个点(a^d)进行CT值测量。a点位于动脉瘤夹伪影最重的脑组织即动脉瘤夹长轴的尾部;b点为a点的对称点,位于无动脉瘤夹伪影的脑组织内;c点位于受动脉瘤夹伪影影响最重的血管;d点为c点的对称点,位于无动脉瘤夹伪影影响的血管内。测量CT值分别记录为CTa、CTb、CTc、CTd,计算a、b两点CT值的差值即|CTa-CTb|以及c、d两点CT值的差值即|CTc-CTd|。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CTa、CTb之间,CTc、CTd之间,以及|CTa-CTb|、|CTc-CTd|的差异。结果:9组单能量图像上,a与b点、c与d点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CTb|和|CTc-CTd|在9组单能量图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能量的升高|CTa-CTb|逐渐降低,而|CTc-CTd|除70keV组(为最低)外呈逐渐增加,其中40keV组|CTa-CTb|和|CTc-CTd|分别为(270.54±9.08)和(9.64±2.46)HU,70keV组|CTa-CTb|和|CTc-CTd|分别为(65.85±1.99)和(1.03±0.24)HU,120keV组|CTa-CTb|和|CTc-CTd|分别为(10.51±2.79)和(8.32±0.84)HU。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复查头部血管增强扫描,CT单能谱成像技术可明显降低颅内动脉瘤夹的伪影,采用70keV进行图像重建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究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心肌细胞外容积(ECV)在心脏收缩期与舒张期的一致性。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纳入2022年4月至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心脏光谱CT检查的患者35例, 扫描前3 d内采集红细胞比容, 扫描时采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获得延迟期的心脏收缩期(45%)及舒张期(75%)全息光谱图像, 并通过光谱后处理工作站分别得到收缩期和舒张期基于碘密度的ECV图像(CT-ECV)。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左心室16节段模型, 重建出标准心脏短轴位图像, 在左心室心底部、心中部和心尖部3个切面, 将心肌标准化分为16节段。两名放射科医师采用5分法对收缩期和舒张期的3个切面以及全心整体的CT-ECV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 并分别测量、计算收缩期和舒张期心肌16个节段和全心的心肌CT-ECV。对于两名医师的主观评价, 采用Kappa检验评价评分的一致性, 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收缩期和舒张期之间的评分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收缩期及舒张期各节段CT-ECV的差异。两名医师在CT-ECV图像上测量结果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使用ICC检验。结果两名医师对收缩及舒...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7月22例经手术、病理或抗结核治疗确诊的结核性腹膜炎CT完整资料。主要观察:淋巴结、腹水、腹膜、系膜、网膜改变。结果淋巴结肿大12例,增强后呈"环状"强化改变。腹腔积液15例,少~中量12例,聚集在肠系膜根部、结肠旁沟及盆腔较多,CT值20~28HU。腹膜增厚16例,其中14例均匀光滑增厚,10例明显强化;大网膜增厚15例,其中饼状增厚2例、污垢样增厚9例、结节样4例。肠系膜增厚18例,3例肠袢聚集、粘连。伴有其他脏器结核13例。结论 CT对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核性腹膜炎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结合临床多数结核性腹膜炎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8.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计算机断层成像(CT)图像,采用逆向工程软件建立左心房憩室(LAD)有限元模型的可行性。研究基于一例存在LAD的房颤患者的心脏三维CT图像,采用Geomagic Studio 12以及Mimics15逆向工程软件精确再现了左心房及LAD的解剖特征。此外,本研究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左心房包含憩室与不包含憩室的两种有限元模型,并计算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结果显示,基于心脏三维CT图像采用逆向工程软件建立LAD有限元模型是可行的。本文的结果将为进一步对LAD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
目的:采用高分辨多排螺旋CT研究鼻中隔和中鼻甲解剖变异,并评价它们对前组鼻副窦引流通道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60例行鼻腔和副鼻窦高分辨多排螺旋CT检查患者的图像资料。其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42岁。所有受试者均采用16排螺旋CT机行高分辨容积扫描,层面从硬腭至额窦上缘,准直0.75~1mm,横断、冠状和矢状重建,层厚及层距均为1mm。分别观察和统计鼻中隔和中鼻甲解剖变异的类型和发生率,并评价其与前组鼻副窦引流通道的关系。结果:60例中,共发现鼻中隔变异45例(75%),其中鼻隔偏曲45例(单向偏曲31例,双向偏曲14例);犁骨一软骨结合部畸形5例(肥大2例,脱位3例);鼻隔刺16例。中鼻甲变异共43例(71.7%),其中反曲15例;气化9例;双侧不对称20例(46.5%)。不对称中鼻甲中,增大一侧多见于鼻隔偏移方向的对侧,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钩突移位和筛漏斗或鼻道狭窄。结论:鼻腔和中鼻甲不对称与鼻中隔偏曲关系密切,后者是导致前组鼻副窦引流通道中的关键部位一中鼻道和筛漏斗狭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三维快速梯度回波T1加权磁共振成像序列(volumetric interpolated breath—hold examination,3D-VIBE)在术前评价肝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并经随后手术证实的31例肝门胆管癌患者术前行上腹部综合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T2 weighted,T2W)、二维(two dimension,2D)梯度回波T1加权(T1 weighted,T1W)平扫,2D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Gd对比剂(Gd-DTPA)增强的3D-VIBE三期动态扫描和增强2DT1W(平衡期)。分析肿瘤的形态、胆管侵犯范围和有无血管侵犯,并比较3D-VIBE和2DT1W序列判断能否手术根治性切除肿瘤的可靠性。结果①3D-VIBE序列直接显示了所有31例病例的肝门部肿瘤,并准确判断形态学分类;8例浸润型肝门胆管癌病例在2D T1W序列增强图像上肿瘤未获直接显示(25.8%)。②根据Bismuth-Corlette分类法,3D-VIBE显示胆管纵向侵犯范围的准确性接近MRCP(93.5%),而常规2DT1w增强图像倾向于低估胆管侵犯范围(32.3%)。③3D-VIBE显示了更多的肝动脉、门静脉及其分支侵犯。④在判断本组肝门胆管癌病例能否手术切除方面。3D-VIBE序列阳性预测值为84.2%,准确性为90.3%;2DT1W序列分别为64.0%和71.0%。结论3D-VIBE在判断肝门胆管癌形态学类型、胆管纵向侵犯范围和手术切除性等方面优于其它MRI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