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目前科室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新热点,放射科作为现代医院重要医技科室,建立和完善其科室管理模式与制度已成为医院十分关注及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科室管理为例,对其实施的科室管理各项新举措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与总结,旨在与同行进行相互切磋与交流,共同促进医疗机构中放射科室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72.
震级和烈度较强的地震会在短时间内造成重大伤亡,影响地区广泛,而地震是不可准确预测的,因此医院有必要针对地震医疗应急救援制定相应的应急机制.目前国内放射学界尚无关于建立放射科地震应急机制的研究.笔者旨在以我院放射科在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的经验探讨放射科地震应急预案的建立.  相似文献   
73.
多层螺旋CT辐射剂量控制与监督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层螺旋CT检查已经成为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然而CT检查产生的辐射剂量也越来越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通过对MSCT辐射剂量的影响因素,降低MSCT辐射剂量的方法,合理选用CT检查,规范化设置CT检查方案,普及辐射防护知识,形成有效管理监督机制的论述、分析,探讨MSCT辐射剂量控制与监督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活体肝移植供体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活体肝移植术前对拟捐肝者257例行64层螺旋CT检查。扫描序列包括碘浓度监测扫描,自动触发技术进行的肝动脉期、门脉期以及肝静脉期等3期扫描。延迟扫描时间,动脉期22-25 s(中位数23 s),门脉期42-53 s(中位数47 s),肝静脉期65-75 s(中位数70 s)。对比剂注射模式为5 mL/s生理盐水20 mL+暂停+4-5 mL/s对比剂70-120 mL+5 mL/s生理盐水30 mL。图像后处理包括肝脏管道系统重组和肝体积测量。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等方法,显示肝动脉、门脉和肝静脉。活体肝体积测量有全肝体积,包括肝中静脉的右半肝体积和不包括肝中静脉的右半肝体积。在同一扫描时相上,测量肝脏和脾脏的CT值,并计算肝脾CT值比值。结果:拟捐肝者257例中,184例行肝移植手术。其中,179例供体接受不包含肝中静脉的右半肝移植。4例双供肝,1例合肝。全部捐肝供体术后恢复良好,无重大并发症和死亡发生。利用64层螺旋CT可对肝脏进行多时相扫描,以及二维、三维图像重组和肝体积测量。结论:64层螺旋CT多时相扫描,二维、三维图像重组和肝体积测量,可为临床活体肝移植术前的供体影像学评估,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75.
低剂量螺旋CT肺门区扫描层厚的优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胸部低剂量螺旋 CT扫描层厚对肺门区段支气管显示率的影响 ,探索肺门扫描的最佳层厚。方法  4 0名健康自愿者分成两组 ,行胸部低剂量螺旋 CT平扫 ,扫描参数均为 :12 0 k Vp、5 0 m A、Pitch1、0 .75s/ 36 0°。2 0例行 10 m m层厚全肺扫描 ,2 0例行肺尖区和肺底区层厚 10 mm、肺门区 8mm分段连续扫描 ,然后 ,肺门区加作 5 m m层厚扫描。CT图像上观察和评价不同层厚对肺门段支气管的显示情况。对显示率采用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结果 双肺门段支气管显示率 :10 mm层厚为 6 0 % ,明显低于 8m m (88% )和 5 mm (91% ) (P<0 .0 1)。10mm、8mm和 5 mm扫描层厚中 ,右肺段支气管显示率均为上叶最高 (82 %、96 %和 98% ) ,下叶最低 (5 1%、85 %和92 % ) ;左肺段支气管显示率均为上叶最高 (83%、95 %和 97% ) ,舌叶最低 (30 %、6 0 %和 70 % )。结论 胸部行肺尖和肺底区 10 mm、肺门区 8m m层厚的低剂量螺旋 CT分段连续扫描适合检出肺门区段支气管壁上的小肿瘤。  相似文献   
76.
目的:评价磁共振TSE序列和HASTE序列在上腹部T2WI的应用价值,了解其各自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Siemens Magnetom Avanto 1.5T磁共振成像仪对36例行上腹部MRI检查的患者分别行T2W-TSE-trig-ger、T2W-TSE-bh、T2W-HASTE-trigger和T2W-HASTE-bh扫描。由两位有丰富经验的高年资医生单独评价4组图像运动伪影,肝内外脉管显示的清晰度及图像的整体质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结果:4种成像序列的相对信噪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88,P=0.259),但4种图像的呼吸运动伪影、肝内外血管显示及整体图像质量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W-TSE-trigger序列肝内外血管显示优于其余3种方法(P=0.000~0.001);T2W-TSE-trigger的整体图像质量好于其余3种方法(P=0.001~0.022);T2W-HASTE-trigger组中图像的运动伪影最少,要好于其他3种方法(P=0.005~0.025)。结论:HASTE序列可以更好地抑制运动伪影,但T2W-TSE-trigger序列可得到较高的图像质量,同时对肝脏的解剖结构和细节的显示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双源CT上腹部增强扫描中低剂量技术的应用。方法搜集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期间来我院行双源CT上腹部增强检查的连续600例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分别依次采用常规管电流量(210 mAs)和低管电流量(200、190、180、170及165 mAs)扫描,分别为常规管电流量组和低管电流量组。测量、计算并评估各组患者动脉期和门脉期图像的皮下脂肪标准差(SD)值、肝脏和胰腺信噪比(SNR)、肝脏-竖脊肌和胰腺-竖脊肌对比噪声比(CNR)、图像主观质量评分以及射线剂量指标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结果各组患者动脉期和门脉期图像的皮下脂肪SD值、肝脏和胰腺SNR、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和射线剂量指标CTDI、DLP、ED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肝脏-竖脊肌和胰腺-竖脊肌CNR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65 mAs管电流量组图像SNR、射线剂量和主观质量评分均为最低,不能满足诊断需求。结论上腹部增强CT检查,通过阶段性降低管电流量使诊断医生逐渐适应低剂量图像质量,从而普及现有设备的低剂量扫描的方法是可行的。双源CT采用170 mAs的参考管电流量,既能获得满足临床诊断的合格图像,又能大大降低患者群体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8.
目的:与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比较,探讨双源 CT ECG 管电流调制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2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等分为 ECG 管电流调制技术组(A 组)和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组(B 组),A 组主要参数是根据患者不同心率设置不同的全剂量曝光时间窗。记录 A、B 组的成像质量和辐射剂量,主观评分采用χ2检验,客观评分及辐射剂量采用 t 检验。结果2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5,t 噪声=-0.557,P >0.05);A 组和 B 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分别为(3.30±0.40)mSv和(6.90±1.7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ED =-19.954,P <0.05),A 组比 B 组的辐射剂量降低52%。结论与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比较,ECG 管电流调制技术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大幅降低辐射剂量,可作为冠状动脉成像的常规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第2代双源CT大螺距扫描联合智能调制技术及迭代重建技术在急诊主动脉夹层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临床怀疑主动脉夹层成像的急诊患者4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扫描,试验组行大螺距联合智能调制技术及迭代重建技术扫描。对主动脉平均CT值、平均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有效剂量,图像整体质量和主动脉根部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 4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CT主动脉夹层成像。对照组与试验组的图像整体质量无差异(P>0.05);但试验组主动脉根部图像质量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56,P<0.05)。对照组主动脉平均CT值、平均噪声略高于试验组,但试验组的SNR、CN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42、-15.924、8.530、11.495,P<0.05)。对照组有效剂量(10.59±3.89)mSv明显高于试验组的(6.39±0.81)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27,P<0.05)。结论 双源CT大螺距扫描联合智能调制技术及迭代重建技术能保证图像整体质量,降低有效剂量,可作为急诊CT主动脉夹层的对照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究自动狭窄测量软件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的冠脉狭窄程度测量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纳入同时行冠脉CTA及冠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的患者。将狭窄程度≥70%列为重度狭窄,以DSA为金标准,计算AW4.6软件自动狭窄程度分析(直径法与面积法)和人工诊断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结果  研究纳入57例患者,共178处病灶。在与DSA诊断的一致性分析中,软件法均具有中到高度一致性(Kappa值:0.716~0.804,P < 0.001);人工诊断一致性为低到中度(Kappa值:0.385~0.533,P < 0.001)。在基于患者的分析中,软件面积法敏感度(100%)和阴性预测值(100%)最高,软件直径法特异度(90.48%)和阳性预测值(94.12%)最高,与人工诊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6 7)。在基于血管的分析中,软件面积法敏感度(96.92%)和阴性预测值(97.89%)最高,软件直径法特异度(94.69%)和阳性预测值(90.16%)最高,与人工诊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6 7)。  结论  与人工诊断相比,软件自动测量在鉴别重度冠脉狭窄(狭窄程度≥70%)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能为相应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