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直肠癌术前淋巴结转移和淋巴血管受侵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直肠癌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淋巴结和淋巴血管受累情况,将其分为有淋巴结转移组(n=34)和无淋巴结转移组(n=35)、有淋巴血管受侵组(n=17)和无淋巴血管受侵组(n=52).采用容积感兴趣区勾画法在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测量ADC最大、最小、平均值和最大与最小的差值.比较ADC不同参数值在有和无淋巴结转移组、有和无淋巴血管受侵组的差异,绘制各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通过比较曲线下面积(AUC),明确各参数对术前评估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和淋巴血管受侵的诊断效能.结果:四种ADC参数值的组间一致性为0.835~0.901.最大、平均ADC值和ADC差值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均较好(r=-0.627、-0.678、0.600,P<0.001),而最小ADC值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性一般(r=-0.271,P=0.024).平均ADC值与淋巴血管受侵存在统计学相关性(r=-0.387,P=0.001),而最大、最小ADC值和ADC差值与淋巴血管受侵无统计学相关性(r=-0.317、-0.207、-0.235,P>0.05).最大、最小、平均ADC值和ADC差值在有和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大ADC值和平均ADC值在有和无淋巴血管受侵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最小ADC值和ADC差值在有和无淋巴血管受侵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DC相关参数值中,平均ADC值在区分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无淋巴血管受侵的诊断效能最高,其AUC值分别为0.892和0.759.结论:ADC不同参数值与直肠癌术前淋巴结转移和淋巴血管受侵有一定相关性,尤其是平均ADC值在直肠癌术前淋巴结转移和淋巴血管受侵评估方面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采用CT导向下经皮注射乙酸(PAI)介入治疗肾上腺醛固酮瘤(APA)的可行性,并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观察3例肾上腺醛固酮瘤患者采用CT导向下经皮注射乙酸介入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压、血钾、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肾素及肾上腺结节变化,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采用CT导向下经皮注射乙酸介入治疗肾上腺醛固酮瘤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压,维持正常血钾,降低血浆醛固酮水平,升高血管紧张素Ⅱ、肾素水平,影像学上肾上腺结节消失。其不良反应轻微。结论采用CT导向下经皮注射乙酸介入治疗肾上腺醛固酮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3.
  目的   通过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DL)模型分析心脏磁共振检查中不伴有心肌延迟强化(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 LGE)的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未增强T1 mapping图像,探讨其早期识别心肌间质性纤维化的能力。   方法   纳入接受心脏磁共振检查的60例HCM患者及44例正常对照者,以有无LGE判断并标记对应的未增强T1 mapping图像,将其与正常对照者的未增强T1 mapping图像经过预处理后作为矩阵形式输入SE-ResNext-50模型进行训练、验证及测试。   结果   总共241幅未增强T1 mapping图像输入SE-ResNext-50模型,该模型识别测试集中LGE(?)未增强T1 mapping图像的特异性0.87,敏感性0.79,曲线下面积0.83(P<0.05)。   结论   基于SE-ResNext-50的DL模型可较准确地识别LGE(?)未增强T1 mapping图像,可在不依赖对比剂的情况下早期发现HCM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24.
小儿头部多层螺旋CT检查的放射剂量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评价小儿头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检查的放射剂量 ,为小儿头部多层螺旋CT检查提供扫描剂量参数。资料与方法  (1)按年龄把 12 0例 0~ 6岁小儿分成 2组 ,患儿 <6个月 ,12 0kVp、90mAs扫描 30例 ;6个月~ 6岁 ,12 0kVp ,15 0mAs扫描 30例 ;常规扫描剂量为 12 0kVp、2 6 0mAs,依照上述年龄段各扫描 30例。其余扫描参数为 :准直 1.5mm ,层厚 6mm ,重建间隔 6mm ,床速 11.7mm/r,扫描时间 0 .75s。分别比较 2种扫描剂量产生的有效mAs、CT权重剂量指数 (weightedCTdoseindex ,CTDIw)及剂量长度乘积 (dose lengthproduct,DLP) ,并作 χ2检验。 (2 )由 3名医师盲法评价CT图像。按正常图像、图像有少许伪影、图像有严重伪影的等级对每帧图像进行质量评判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小儿各年龄段低剂量 (90mAs、15 0mAs)扫描的CTDIw为 17.2 8mGy、2 8.8mGy ,分别是常规剂量 (2 6 0mAs)扫描的 34.6 %、5 7.8% ;前者的DLP分别为 2 37mGy·cm、4 2 3mGy·cm ,明显低于后者的 6 83mGy·cm、731mGy·cm(P <0 .0 1)。 (2 ) 98%以上小儿头部低剂量CT图像可满足临床影像诊断需要 ,与常规剂量小儿头部图像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小儿头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的辐射剂量为常规剂量扫描的 35  相似文献   
25.
袁元  黄子星  李真林  唐鹤菡  宋彬   《放射学实践》2013,(12):1191-1195
目的:比较双源CT胰腺双能量扫描虚拟平扫与真实平扫的图像质量差异。方法:67例患者行双源CT上腹部真实平扫(TNE)、动脉期和门脉期双能量扫描,通过双能量liver—VNC软件后处理分别得到动脉期和门脉期虚拟平扫图像,比较真实平扫、动脉期虚拟平扫和门脉期虚拟平扫三组图像中的胰腺CT值、竖脊肌CT值、图像噪声、胰腺信噪比、胰腺-竖脊肌对比噪声比、图像主观质量评分以及辐射剂量。结果:TNE、动脉期VNE和门脉期VNE三组图像中的胰腺CT值、竖脊肌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图像噪声、胰腺信噪比和胰腺-竖脊肌对比噪声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动脉期VNE图像噪声最低,信噪比最高;三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均满足临床诊断,且评分TNE〉动脉期VNE〉门脉期VNE(P〈0.001);采用动脉期VNE的总有效剂量(ED)和采用门脉期VNE的总ED均低于采用TNE的总ED(P=0.001)。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胰腺虚拟平扫的图像质量接近于真实平扫,并且动脉期虚拟平扫图像质量优于门脉期,在临床胰腺三期增强扫描中可能替代真实平扫并且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算法(DLIR)在头部非增强CT中降噪及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能性研究.方法 采用256排CT对成人尸头进行常规剂量(A组)和低剂量(B组)扫描,2组原始数据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和DLIR低(DLIR-L)、中(DLIR-M)、高(DLIR-H)3档重建.测量组织CT值、噪声(SD)值,计算信...  相似文献   
27.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主办, 湖北省医学会、湖北省医学会放射技术分会、武汉医学会、武汉医学会放射技术分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三十一次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成立30周年大会于2023年11月9日至12日在湖北武汉召开。  相似文献   
28.
帅桃  李真林  邓莉萍  袁元  阳琴 《华西医学》2010,(12):2199-220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小儿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2009年6月经临床手术证实尿路梗阻的患儿52例,按梗阻的原因分为结石组13例与非结石组39例。将非结石组患儿,按照年龄分为0~1岁(8例)、1~5岁(16例)和5~10岁(15例)3个组,均采用个性化的低剂量扫描方式。结果结石组与非结石组阳性诊断率均为100%。低剂量扫描患儿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CT扫描管电流不变,管电压降低1/3,CT检查的辐射剂量可降低约70%,且均可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个性化扫描在小儿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9.
预防和提高放射防护水平的关键在于获得放射照射的准确信息和有效的防护管理。放射防护涉及多方面的政策法规和影响因素,有国家和医疗机构对加强患者防护意识的培养,也有关于放射肿瘤学医生、放射物理师和技师需要掌握的信息,还有用于放射诊断、计划和治疗的放射设备学知识。这些不同门类的信息和方法应该在一个较好的管理平台上进行分类和运用,并给予有效地整合,才能降低临床工作中辐射的危害,获取医患双方的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30.
钱玲玲  李真林  袁元  王紫薇   《放射学实践》2013,(12):1216-1219
目的:探讨双源CT单能谱成像技术减少脊柱金属内固定器伪影的可能性。方法:31例后路脊柱金属内固定植入术后复查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获得100、140和120kV图像。其中颈椎9例,胸椎7例,腰椎l5例。扫描数据采用双能量软件内的单能谱技术(Monoenergetic)处理,每例患者数据分别重建成64、69、88、105keV共4组图像以及主观目测图像质量最好的keV图像。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诊断医师分别对上述4组图像和主观目测最佳keV(OPT-keV)图像,以及平均加权120kV等图像共6组图像按照4分法进行图像质量评分。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别对上述各组不同keV图像的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pa检验评价2位医师评分的一致性。结果:单能谱最佳图像评分在3分及以上者27例,平均加权120kV图像3分及以上者仅3例,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139,P〈0.01)。金属固定器CT值在不同脊柱节段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与120kV图像相比,较高单能谱值组(105keV组)图像质量改善明显(V=0.62,P〈0.001);脊柱金属内固定成像最佳单能谱值为123~144keV。结论:双能量CT单能谱技术能够有效减少脊柱内固定器金属伪影,明显改善脊柱金属内固定术后的CT图像质量,此外还可根据脊柱金属内固定所在不同脊柱节段,采用个性化的单能谱值进行后处理,使图像质量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