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报告我院1986~1995年收治的100例小细胞肺癌(Sclc)。通过对老年及非老年Sclc临床、前瞻性治疗及长期随诊结果对比分析,以探讨老年性Sclc的特征。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100例Sclc病人均有病理学(97.0%)或细胞学(3.0%)诊断。以60岁为界分组。老年组33例,年龄60~79岁,男29例,女4例,男女之比7.3:1。非老年组67例,年龄21~59岁,男53例,女14例,男女之比3.8:1。老年组吸烟25例(75.8%),非老年组  相似文献   
92.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发病率逐年上升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预计到2030年,我国PD患病率可达到全球患病人数的50%[1]。PD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其中认知障碍、睡眠障碍和精神障碍是导致PD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三大非运动症状,以睡眠障碍最为显著[2]。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93.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PGE2、PAF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素E2(PGE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9例活动期和21例缓解期UC患者血清中PGE2、PAF含量变化,并同时进行临床活动指数(CAI)评分的比较。以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活动期UC患者血清PGE2、PAF含量均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1),缓解期组PGE2、PAF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均P0.05)。活动期组临床活动指数CAI评分明显高于缓解期组CAI评分(P0.01)。活动期组患者血PGE2、PAF含量与活动期CA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缓解期组血PGE2、PAF含量与缓解期CA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活动期UC患者血清PGE、PAF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判定UC患者疾病活动的指标,对于判断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变化,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4.
目的分析非癫痫发作误诊为癫痫发作的原因及特点,以提高癫痫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非癫痫发作性疾病被误诊为癫痫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中,7例为晕厥,6例为精神性发作,4例为阵发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4例为偏头痛,4例为睡眠障碍,3例为急性焦虑发作,2例为抽动-秽语综合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低血糖发作各1例。结论临床医生对于癫痫的鉴别应该有足够的认识,诊断一定要慎重,否则不但耽误治疗,还将给患者及其亲属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桑黄酮G(kuwanon G,KG)对缺血性中风大鼠脑水肿和血脑屏障(BBB)的影响.方法 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选取45只250~300 g SPF级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性中风模型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利用单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术前3 d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无菌水灌服,治疗组给予KG灌服,术后连续灌服7 d,通过神经功能评分检测各组大鼠的脑损伤程度,利用检测大脑含水量评估各组大鼠脑水肿程度,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胞质紧密粘连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和基质金属蛋白-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6 h(0.30±0.48)、1 d(0.30±0.48)、3 d(0.30±0.48)、7 d(0.30±0.48),模型组(6 h(15.20±1.14)、1 d(14.60±1.17)、3 d(15.50±0.85)、7 d(15.60±1.08)]神经功能明显受损;治疗组[6 h(14.80±1.03)、1 d(13.20±1.03)、3 d(12.10±1.2)、7 d(9.40±1.27)]神经功能虽受损,但经桑黄酮G治疗后神经功能显著恢复,在第7天尤为显著(P<0.001).与假手术组[1 d(73.83±0.91)%、2 d(73.89±0.82)%、3 d(73.89±0.82)%、7 d(74.97±0.38)%]相比,模型组[1 d(81.71±1.12)%、2 d(84.98±0.39)%、3 d(83.54±0.84)%、7 d(80.84±1.22)%]脑水肿明显,在术后2天脑水肿最严重;治疗组[1 d(76.85±2.41)%、2 d(77.81±1.69)%、3 d(76.87±1.97)%、7 d(76.55±1.27)%]脑水肿亦明显,但经治疗后脑水肿明显减轻(P<0.001).相比假手术组ZO-1(0.52±0.15)、Occludin(0.52±0.15)、Claudin-5(0.89±0.06)、MMP-9(0.42±0.02),模型组ZO-1(0.21±0.05)、Occludin(0.38±0.07)、Claudin-5(0.41±0.07)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MMP-9(0.86±0.14)显著上升;经桑黄酮G治疗后ZO-1(0.51±0.10)、Occludin(0.89±0.04)、Claudin-5(0.75±0.04)的表达明显上升,而MMP-9(0.28±0.06)的表达显著减少(P<0.001).结论 KG通过调节MCAo大鼠紧密连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的表达,保护BBB完整性,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减重步行训练联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给予减重步行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观察4周.干预前及干预2周、4周末比较两组10 m最大步行速度,比较两组起立-行走用时,采用Fugl-Me...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 探索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TC/HDL-C)比值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发病后1a复发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基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缺血性脑卒中数据库。前瞻性、连续性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01-2016-12收治的发病24h内的首发AIS患者,随访1a,终点事件为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TC/HDL-C比值对AIS患者复发脑卒中的预测作用。结果本研究纳入54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AIS患者,年龄(59.66±13.23)岁,其中183例(33.33%)为女性。随访1a,失访23例(4.19%),复发45例(8.20%)。复发脑卒中患者的TC/HDL-C比值显著高于未复发患者[4.32(3.38~4.86)vs.3.80(3.16~4.63);P=0.030]。矫正混杂因素后,TC/HDL-C比值可以预测AIS患者发病后1a复发脑卒中风险[危险比(hazard ratio,HR):1.32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91~1.609;P=0.005)]。结论 TC/HDL-C比值对AIS患者长期脑卒中复发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9.
血清HBeAg阴性HBV感染者病毒含量与基因突变的临床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HBV感染者血清HBeAg阴转后HBVDNA含量与C基因启动子 (basalcorepromoter,BCP)和C基因 (pre-core/core ,preC/C)变异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方法检测 342例血清HBeAg阴性HBV感染者血清HBVDNA含量及BCP与preC/C基因变异。结果 :在HBsAg/HbcAb/HbeAb和HBsAg/HbcAb感染模式中检测到HBVDNA阳性率为 2 2 8% (36 / 15 8)及 31 6 % (31/ 98)。两者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两种模式中HBVDNA阳性血清的BCP变异检出率分别为 ;6 3 9% (2 3/ 36 )、 5 1 6 % (16 / 31) ;preC/C变异检出率 77 8% (2 8/36 )、 5 8 1% (18/ 31) ;HBVDNA血清浓度平均为 4 9 2± 36 7pg/ml、 5 1 7± 31 5pg/ml,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两种基因变异间无相关关系 (P >0 0 5 )。但BCP变异组HBVDNA (6 1 8± 34 1pg/ml)显著高于非变异组 (34 4±2 9 7pg/ml) ;preC/C变异组HBVDNA (5 5 7± 31 5pg/ml)显著高于非变异组 (38 7± 2 4 1pg/ml)。结论 :BCP基因变异与preC/C变异是随机存在于HBeAg转换中 ,突变后血清HBVDNA浓度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00.
卒中中心建设及质量控制是近年来卒中救治领域的热点话题。我国的卒中中心建设通过医疗资源整合,多学科协作,形成了一个集院前识别与转运、急性期救治、早期康复、二级预防、随访宣教、质量检测及改进于一体的区域组织化卒中救治网络,建立了一套标准、高效、规范的卒中救治及质量控制体系,对规范和提升医疗机构卒中诊疗和效率,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改进,降低疾病负担起到了重要作用。急救地图建设着眼于如何在急救响应及急性期治疗环节减少包括院前识别、急救派遣等环节的时间延误,我国逐步构建了“国家-省-地级市”三级卒中急救地图体系,建设以地级市为中心的“区域卒中急救地图”。我国卒中急诊绿色通道建设近10年来发展迅速。各级医疗机构通过成立急性卒中诊治多学科团队,就诊流程从串联变并联,开展精细化质量检测及持续改进,借助信息化手段逐步提升效率,有效缩短院内延误,提高了溶栓率,改善了临床疗效。基层医疗机构更为直接面对广大卒中人群,但由于在医疗硬件、人才储备、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劣势,打通卒中救治的“最后一公里”困难重重。河南省进行的积极探索值得借鉴参考。卒中单元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结局,其建设涵盖了卒中患者的急性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