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71篇
综合类   109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比较直接前路与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科诊治的老年单侧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73例,其中采用直接前路36例(直接前路组),后外侧入路37例(后外侧入路组),分析其手术用时、切口长短及愈合时间、手术出血及伤口引流量、下床时间及住院天数,术后3天、7天疼痛视觉评分(VAS),术前、术后1、3、6、9、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脱位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欧洲生活质量评分(EQ-5D评分)评价末次随访时患者健康生活质量。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7个月,平均13.6个月。直接前路组的手术用时、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小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两组下地行走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直接前路组术后3天、7天疼痛视觉评分优于后外侧入路组;术后1月、3月、6月直接前路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9、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Harris评分基本接近。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健康生活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直接前路组1例患者出现伤口局部红肿,后外侧入路组1例患者出现假体脱位,1例出现切口周缘麻木,两组患者无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结论直接前路和后外侧入路均能有利于髋关节运动功能的恢复,早期临床疗效较好。直接前路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假体脱位发生率低,术后早期疗效好等优势,但直接前路手术对术者的手术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内镜对胆总管结石合并壶腹周围憩室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该科1989年6月~2008年8月接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治患者6 221例.其中,389例胆总管结石合并壶腹周围憩室的患者接受了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经内镜网篮取石术(ESR)及碎石器机械碎石取石术等治疗,与同时期行同样治疗的400例无壶腹周围憩室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相比较.结果 389例胆总管结石合并壶腹周围憩室的患者经内镜治疗后胆总管结石取净率为97.43%(379/389),内镜治疗后无急性重症胰腺炎,无出血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1例死亡.结论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取石和碎石器机械碎石术对胆总管结石合并壶腹周围憩室是一种具有微创、取石成功率高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p53基因和端粒酶活性在良、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表达。方法选取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64例作为实验组,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聚合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结果恶性和良性梗阻性黄疸组织标本中端粒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50%和3.33%,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88%和0。结论端粒酶活性和p53蛋白阳性表达与淋巴转移率和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明显关系。端粒酶和p53基因可以作为胆、胰系统恶性肿瘤诊断的有力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及其下游产物前列环素I_2(PGI_2)、血栓素A_2(TxA_2)在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LT-IRI)中的作用及变化规律。方法 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E1:假手术组;E2:肝移植组;E3:特异性COX-2抑制剂NS398干预+肝移植组,留取血液及肝组织进行检测。HE染色确定组织损伤程度并统计;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的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PGI_2、TxA_2的稳定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和血栓素B_2(TxB_2)在血清及肝组织中的水平。结果与E1组比较,HE染色病理切片见E2、E3组中肝脏均有病理损伤,但E3组较E2组明显减轻(P〈0.05);E2、E3组血清AST、ALT水平明显升高,但E3组水平明显低于E2组(P〈0.05);E2、E3组6-Keto-PGF-1a和TxB_2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E3组水平较E2组明显降低,以TxB_2降低较明显(P〈0.05)。结论 COX-2高表达在LT-IRI中具有损伤性作用,抑制COX-2的高表达可降低其下游产物TxA_2,升高PGI_2水平,改善肝脏的微循环,可能减轻LT-IRI。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交锁髓内钉在胫骨骨折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 56例胫骨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 结果 56例切口均为一期愈合,随访6~18个月,平均为12个月;经影像学与临床检查证实,均获得骨性愈合, 骨折愈合时间2~5个月,平均3个月;按Johner-wruch标准功能评定:优52例,良4例;均未发生深部感染、骨不连, 锁钉及髓内钉无松动、断裂现象, 膝关节及踝活动功能均达正常,未出现静脉栓塞和脂肪栓塞. 结论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效果理想,其适应症广,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 膝关节及踝活动功能好,是治疗胫骨骨折的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制备苦豆子总碱缓释磁性颗粒,并研究其性能。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确定苦豆子总碱缓释磁性颗粒最佳制备工艺。以pH6.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为释放介质,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并通过振动样品磁强计测定其磁性能。结果:苦豆子总碱缓释磁性颗粒最佳制备工艺组成为A1B3C2D2,即苦豆子总碱质量为1.0g,壳聚糖浓度为2.5%,壳聚糖质量为3.0g,微晶纤维素质量为1.5 g,Fe3O4纳米粒质量为1.5 g。苦豆子总碱缓释磁性颗粒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其体外释药特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同时也具有明显的磁响应性。结论:苦豆子总碱缓释磁性颗粒处方合理、制备工艺可行,具有缓释特性和超顺磁性,适用于消化道靶向给药。  相似文献   
47.
中国甘肃地区汉族IL-10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启动子区-592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甘肃地区胃癌之间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技术分别对来自甘肃地区人群137例胃癌患者及与其配比的144例对照个体IL-10-592A/C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采用免疫印迹(Immunoblot-ting)技术对幽门螺旋杆菌进行检测.结果:①对照人群IL-10基因-592位点AA,AC,CC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29.9%,47.9%,22.2%;②胃癌组IL-10CC基因型携带频率为32.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2.2%(P<0.05),携带IL-10CC基因型个体胃癌的发病风险增高到2.19倍;③以IL-10AA基因型并血清幽门螺杆菌免疫印迹阴性的个体为对照,CC基因型并HP感染阳性及CC基因型并HpCagA阳性患病风险显著增高,分别为对照组的3.75倍,4.51倍.结论:IL-10基因-592位点A/C多态性与胃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IL-10A/C基因多态性和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存在加乘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胰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胰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结合国、内外文献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征、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行胰腺肿瘤切除,术后医用直线加速器采取三维适形精确放疗,随访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胰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度高,易复发、转移,生存率低,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外科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可延长生存时间和延缓肿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49.
肿瘤是近年来临床多发的难治性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及放、化疗是常规治疗手段.但晚期转移者无法手术,传统放、化疗缺乏针对性,且多有严重不良反应,致使人们普遍关注靶向治疗,因此,其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本文纳入大量相关中外文献,综述并讨论近年来以PEG-PLGA纳米粒子为载体治疗肿瘤的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0.
环氧合酶2在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54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6只);肝移植组(24只);干预组(24只).RT-PCR法检测COX-2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OX-2阳性细胞的分布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10的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分析各检测指标结果.结果 各组血清学检测指标和TNF-α表达变化与移植肝的组织学损伤相一致.COX-2 mRNA的表达为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所必需,抑制其表达可加重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结论 COX-2参与了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并且是重要效应分子,可能起到了降低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