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分析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与病理特征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n=100,肺癌组)、肺部良性病变者(n=80,良性组)、同期健康体检者(n=40,对照组),测定三组入院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  相似文献   
42.
消食饮对大鼠胃酸、胃蛋白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消食饮(XSY)对大鼠胃酸、胃蛋白酶分泌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4组: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XSY高、低剂量组。采用幽门结扎收集胃液,容积法测定胃液量;麦特(Mett)改良法观察其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XSY高剂量组可增加大鼠的胃蛋白酶含量,但对胃酸分泌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XSY可促进大鼠胃蛋白酶的分泌。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常欣卫口服液抗应激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①采用小鼠负荷游泳试验、小鼠常压耐缺氧试验,观察常欣卫口服液对正常小鼠及利血平脾虚小鼠抗疲劳作用,及对正常小鼠及大黄脾虚小鼠耐缺氧作用。②采用小鼠血液碳粒廓清试验、小鼠溶血素形成试验、环磷酰胺致小鼠白细胞减少模型,观察上述药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①常欣卫口服液有显著提高正常小鼠及利血平脾虚小鼠游泳时间的作用。②常欣卫口服液对正常小鼠有提高常压耐缺氧、延长小鼠生存时间的作用;中剂量对大黄脾虚小鼠常压缺氧的死亡时间有延长作用。③常欣卫口服液有明显提高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高剂量有提高正常小鼠溶血素生形成的作用;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白细胞减少有升高白细胞数的作用。结论常欣卫口服液有一定的抗疲劳、抗缺氧及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人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设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OPD患者行肺功能检查,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判断严重程度。清晨空腹采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脂、纤维蛋白原(Fb)、C反应蛋白(CRP)、空腹胰岛素(FIN)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计算空腹血糖和胰岛素乘积的倒数即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分析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稳定期COPD患者121例,健康对照组40例。COPD患者中轻度22例,中度28例,重度34例,极重度37例。COPD组与对照组比较,FBG和FIN明显增高[(5.53±1.40)mmol/L比(4.33±0.64)mmol/L,(9.69±3.71)mIU/L比(7.15±1.50)mIU/L,P〈0.05],ISI明显降低(-3.88±0.54比-3.40±0.28,P〈0.05)。COPD组血清CRP、Fb、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COPD严重度分级级别的升高,血清CRP、Fb、TNF-α、IL-6水平呈进行性升高。直线相关分析表明,COPD严重度分级与ISI呈显著负相关(r=-0.512,P〈0.01),与Fb、CRP、TNF-α、IL_6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10、0.600、0.708、0.707,P〈0.01),ISI与Fb、CRP、TNF-α、IL-6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384、-0.240、-0.298、-0.396,P〈0.01)。结论COPD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且COPD病情越重,胰岛素水平越高,胰岛素敏感性越低。  相似文献   
45.
目的: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高敏大鼠模型进行评估。方法:采用母子分离和乙酸刺激建立IBS内脏高敏大鼠模型。采用腹部回缩反射和避水应激实验评估模型。结果:1.母子分离可造成大鼠内脏高敏模型,大鼠第6、8、10周肠道敏感性明显增高,第11周避水应激后粪便粒数明显增多。2.乙酸刺激可造成大鼠内脏高敏模型,大鼠第6、8周肠道敏感性明显增高,第10周恢复正常,第11周避水应激后粪便粒数明显增多。结论:两种方法均可造成大鼠内脏高敏模型,但母子分离模型能更好的模拟IBS腹痛及排便异常症状。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 B)及I B激酶β(IKKβ)的蛋白表达作用,对其抗UC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复制UC大鼠模型并进行溃结灵药物干预。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肠黏膜I B、IKKβ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模型组I B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溃结灵高剂量组(18.3g/kg)I B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中剂量组(9.2g/kg)I B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IKKβ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溃结灵高(18.3g/kg)、中(9.2g/kg)两个剂量组IKKβ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溃结灵对TNBS法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I B蛋白表达的上调作用及对IKKβ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抑制NF-κB的活化,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核因子-κB(NF-κB)DNA结合活性的变化特点及溃结灵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制作UC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以下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溃结灵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治疗10d后处死大鼠,取新鲜结肠黏膜标本提取核蛋白,利用以ELISA为基础的Trans AM TM NFκB p65试剂盒检测NF-κB相对活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结肠黏膜NF-κB相对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0.440±0.119 vs 0.261±0.042,P<0.01);溃结灵高剂量组和SASP组结肠黏膜NF-κB相对活性(0.26 1±0.056,0.269±0.106)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NF-κB参与了UC大鼠的发病过程,渍结灵使TNBS法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NF-κB相对活性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其治疗UC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8.
目的:通过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 S S)诱导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急、慢性模型,并动态监测小鼠结肠损伤、病理变化及血浆、结肠黏膜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 L-18、I L-33等细胞因子的变化,以评估该模型.方法:6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3%DSS(分子量36000-50000)饮水1 wk造成结肠损伤,再恢复正常饮水3 wk,分别于第1、2、3、4周4个时间点对小鼠进行动态观察:小鼠粪便性状改变;结肠长度及结肠质量变化;结肠病理变化;结肠黏膜炎症评分;血浆与结肠黏膜中IL-1β、IL-18、IL-33变化.结果:造模1 wk后,小鼠出现腹泻、血便、懒动、蜷缩成堆,病理观察见结肠上皮糜烂、出血、多病灶浅溃疡,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黏膜及黏膜下层;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结肠质量增加(P<0.05),结肠长度缩短(P<0.01),结肠黏膜炎症评分明显增高(P<0.01);血浆和结肠黏膜中炎症因子I L-1β、IL-18、IL-33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造模2 wk后,模型小鼠血便逐渐减少,结肠黏膜下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结肠质量增高(P<0.01),结肠长度减少(P<0.01),结肠黏膜炎症评分增高(P<0.01),血浆中IL-1β、I L-18的浓度与结肠黏膜中I L-18的浓度仍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造模后3、4wk,小鼠活动及粪便性状恢复正常,结肠黏膜仍可见炎细胞浸润,肌纤维排列紊乱,结肠质量增加(P<0.01),结肠长度缩短(P<0.01),黏膜炎症评分、血浆与结肠黏膜中IL-1β、IL-18、IL-33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述指标的动态监测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DSS诱导的小鼠UC模型从急性到慢性的病理变化过程,可以为临床及相关药物作用研究提供病理模型.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 探讨补中益气丸对结肠炎小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6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周空白组、2周模型组、2周补中益气丸(12 g·kg-1)组、2周补中益气丸(6 g·kg-1)组、4周空白组、4周模型组、4周补中益气丸12 g·kg-1组及4周补中益气丸6 g·kg-1组。采用3%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自由饮水7 d诱导结肠炎小鼠模型,于造模后第8天开始给予补中益气丸(12、6 g·kg-1)灌胃,每天1次。分别于第2、4周处死动物,测量小鼠结肠长度及质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病理观察并进行结肠黏膜炎症评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胱天蛋白酶-1(Caspase-1)的mRNA和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结肠组织中的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8和IL-33含量。结果 与2周空白组比较,2周模型组小鼠结肠长度明显缩短、质量明显增加(P<0.05),光镜下可见上皮细胞缺失、腺体结构破坏、黏膜及黏膜下层大量炎细胞浸润,局部出现隐窝脓肿,黏膜炎症评分显著增加(P<0.01),结肠组织中IL-1β、IL-18和IL-33含量明显增高(P<0.05),NLRP3、ASC、Caspase-1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5);与2周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丸(12 g·kg-1)干预可恢复结肠长度,缓解黏膜损伤程度(P<0.05),下调炎性因子IL-18含量(P<0.05),降低NLRP3、ASC的mRNA表达和ASC、Caspase-1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与4周空白组比较,4周模型组小鼠结肠长度明显减少,质量明显增加(P<0.05),光镜下见黏膜层腺体减少、腺腔扩张,隐窝萎缩,局部结缔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炎症评分明显升高,呈现慢性炎症阶段(P<0.01);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18和IL-33表达增高(P<0.05),NLRP3炎性体复合物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0.05);与4周模型组比较,两种剂量的补中益气丸干预均可改善结肠长度及质量(P<0.05),其中,补中益气丸(12 g·kg-1)干预还可改善结肠炎症评分(P<0.05)。与急性期不同的是,此时补中益气丸(两种剂量)干预提高肠黏膜IL-33含量并显著上调NLRP3炎性体复合物ASC、Caspase-1 mRNA及蛋白表达(P<0.05)。结论 补中益气丸可减轻DSS模型小鼠结肠炎症损伤,其机制与调节NLRP3炎性体介导的肠道免疫反应有关,且在急、慢性炎症阶段呈现不同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