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血清胆固醇水平(CHOL)在妊娠合并重型肝炎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在我院治疗的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预后分为存活组(22例)及死亡组(18例),回顾性分析CHOL与病情变化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妊娠合并重型肝炎存活组与死亡组的CH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OL≤1.6mmol/L、CHOL进行性下降或凝血酶原活动度(PTA)≤30%的同时CHOL≤2.0mmol/L,病死率高。CHOL与PTA间存在正相关(r=0.369)。【结论】CHOL可作为妊娠合并重型肝炎预后判断的临床联合指标之一,CHOL≤1.6mmol/L、CHOL进行性下降、PTA≤30%的同时CHOL≤2.0mmol/L,均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的转运时机对预后的影响,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45例在我院住院的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分娩前转院组34例,分娩后转院组11例,比较分娩前后转运时预后的差异.结果 存活组及死亡组入院时首次的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固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血清肌酐(Cr)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分娩前转院组与分娩后转院组的ALB、PTA及Cr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而存活率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早期识别并在分娩前及时转运至有条件的医院集中救治,是妊娠合并重症肝炎能成功救治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八年制医学生的临床见习是实现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联系与跨越的重要过程。妇科见习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通过实施"afternoon report"这种信息共享模式,能使临床资源利用最大化,促进教学相长,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死亡病例20例的临床资料,提高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的救治成功率。方法:对1997年7月~2007年6月我院20例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死亡病例中,多数患者的首发症状为乏力、纳差、身目黄染,因缺乏特异性,未能引起重视;分娩前入我院的病例存活率高于外院分娩后转入我院的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白蛋白(ALB)≤22g/L、血清总胆固醇(CHOL)≤1.6m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20%、肝脏缩小提示预后极为不良;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出血及感染是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死亡病例的主要并发症,90%以上的病例于产后1周内死亡。结论:加强围产保健,提高全民认识,早期识别,及时转运,积极动态监测ALB、CHOL、PTA及肝脏大小等指标,早期防治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出血及感染,多学科协作,是现阶段降低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入院时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在预后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40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存活组23例,死亡组17例,分析2组患者入院时肝功能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入院时在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清总胆固醇(CHOL)、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之间的差异显著。而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比值(AST/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DBIL/TBIL)、总胆醇(TBA)、球蛋白(GLB)、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TP<48 g/L、ALB<22 g/L、CHOL<2.0 mmol/L或PTA<30%,均提示预后不良。结论:入院时的TP、ALB、CHOL、PT、PTA等指标与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的预后密切相关,预测预后的指标主要是与肝脏合成功能和凝血功能有关。早期识别、及时转运、集中救治,是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成功救治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门诊不孕妇女阴道分泌物的病原学及合并感染情况。方法用湿片法进行阴道分泌物及细菌性阴道病(BV)检查;革兰氏染色法检查G一双球菌;用Unipath有限公司沙眼衣原体检测试剂合(免疫层析法)进行衣原体检测;用江门市凯林贸易有限公司支原体选择鉴定培养基进行支原体检测。结果1200例不孕妇女中,其阴道分泌物假丝酵母菌阳性65例,阳性率5.42%;阴道毛滴虫阳性2例,阳性率0.17%;细菌性阴道病(Bv)187例,阳性率15.58%;G一双球菌16例,阳性率1.33%。衣原体、支原体阳性共322例,总感染率为26.83%。主要的混合感染:假丝酵母菌+BV:14例(1.17%);UU+BV:11例(O.92%);uu+CT:9例(0.75%)。假丝酵母菌+UU:9例(0.75%)。结论不孕妇女阴道分泌物的病原体构成复杂,uu、CT、BV、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为主要病原体、病因。  相似文献   
17.
促血管生成素(Ang)是新近发现的一种重要的血管生成调节因子,调节血管静息状态、退化与新生之间的精细平衡,参与生理性和病理性血管生成,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其他促血管生成因子相互作用,共同促进肿瘤性血管的生成.已有研究证实其与多种良恶性肿瘤,包括妇科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随着其相关研究的进展,Ang将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mRNA的表达,探讨Hp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4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异位及在位内膜中Hpa mRNA的表达,并与30例妇女的正常子宫内膜进行比较。结果:(1)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子宫腺肌病组患者的异位及在位内膜中Hpa 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中Hpa mRNA表达明显低于两组患者异位及在位内膜的阳性表达率(P<0.05);(2)Ⅰ~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及在位内膜中Hpa mRNA表达明显低于Ⅲ~Ⅳ期的异位与在位内膜表达(P<0.05)。结论:(1)Hpa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发病有关;(2)Hpa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进展有关,是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进展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