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目的观察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耳穴埋籽对2型糖尿病便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有便秘症状的患者79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采用口服中成药;观察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耳穴埋籽。结果观察组治愈22例,好转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愈10例,好转2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9.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埋籽对改善糖尿病性便秘效果优于常规口服药物。  相似文献   
2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及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糖尿病腰腿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VAS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治疗后VAS评分明显降低,<0.05。结论糖尿病腰腿痛患者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期间,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13.
目的研究吡西达替尼(pexidartinib)对单核细胞向肿瘤微环境的聚集与M2型肿瘤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皮下接种结肠癌MC38细胞建立结肠癌细胞小鼠体内成瘤模型,观察吡西达替尼对小鼠体内的成瘤速度、荷瘤小鼠存活,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F4/80阳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数量;分离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经尾静脉过继转移给荷瘤小鼠后,用吡西达替尼处理,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组织中单核细胞聚集及F4/80和CD206阳性细胞的比例。结果吡西达替尼减缓MC38结肠癌细胞在体内的成瘤速度并提高荷瘤小鼠的生存率,还可减少肿瘤微环境中TAM的数量和M2型TAM的形成,并抑制外周血的单核细胞向肿瘤微环境的聚集。结论吡西达替尼抑制单核细胞向肿瘤微环境的聚集并减少M2型TAM的数量。  相似文献   
214.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 T2WI联合DWI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学完全缓解的效能。方法回顾分析经完整新辅助治疗后接受根治性手术、新辅助治疗前后有完整2次MR影像资料、有明确病理学评价的进展期直肠癌患者364例,计算并比较单独使用高分辨率T2WI、高分辨率MR T2WI联合DWI预测直肠癌病理学完全缓解的效能。结果最终49例患者经病理证实为肿瘤完全缓解。单独使用高分辨率T2WI判断直肠癌是否病理学完全缓解的准确率为82.69%(301/364)、敏感度为40.82%(20/49)、特异度89.21%(281/315)、阳性预测值为37.04%(20/54)、阴性预测值为90.65%(281/310);高分辨率T2WI联合DWI预测直肠癌病理学完全缓解的准确率为87.36%(318/364)、敏感度为65.31%(32/49)、特异度为90.79%(286/315)、阳性预测值为52.46%(32/61)、阴性预测值为94.39%(286/303)。两种方法的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P=0.03)。结论与单独使用高分辨率T2WI比较,高分辨率T2WI联合DWI评价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学完全缓解可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15.
目的探讨小ROI局部测量法(Regional measurement,RM)与边缘勾勒整体测量法(Whole measurement,WM)所测得胃癌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差异及其重复测量的一致性,比较两种测量方法ADc值反映胃癌侵袭性的效能。方法搜集手术病理证实胃癌55例,行常规MEI平扫及DWMRI检查。b值取1000s/mm^2。两名医师各自独立采用RM和WM两种方法测量胃癌癌肿ADC值。BIand—Altman法比较两名医师相同测量方法测得ADC值的一致性。以病理胃癌生长方式为评价癌肿侵袭性指标,以ROC曲线评价两种测量方法ADC值判断癌肿侵袭性的效能。结果RM法测得胃癌癌肿ADD值为024±030)×10^-3mm^2/s(观测者1)及(1.28±0.31)×10^-3mm^2/s(观测者2);WM法测得胃癌癌肿ADC值为(141±030)×10^-3mm^2/s(观测者I)及(1.44±0.33)×10^-3mm^2/s(观测者2)。两名观测者采用RM法测得ADC值均低于WM法(观测者1:t=-10202.P〈0.001;观察者2:t=-8732,p〈0.001)。两种ADC值测量方法在两名观测者问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RM法略优于WM法。RM法测得ADC值判断胃癌弥漫型生长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3,略高于WM法的0.828。结论小ROI局部测量法与边缘勾勒整体测量法所测得胃癌ADC值在不同测量者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局部测量法ADC值反映癌肿侵袭性的能力较高。  相似文献   
216.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五色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与FAB分型的关系和表达规律。方法通过CD45/SSC设门的五色流式细胞仪检测11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的表面抗原,并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在88例AML患者中髓系相关抗原的表达率依次为CD33(93.2%)>CD13(88.6%)>CD117(86.4%),部分AML患者伴表达淋系相关抗原,主要为CD56(25.2%)、CD7(11.3%)、CD19(2.2%)、CD20(2.2%);M3中高表达CD117(83.7%)、CD13(83.7%)、CD33(83.7%),但均不表达CD34、HLA-DR,且SSC较大;M4、M5中可见CD64、CD4、CD14明显表达高于AML其他亚型(P<0.01)。19例B-ALL患者中CD19的表达率最高(100%),其次为CD34(90.1%)、HLA-DR (90.1%)、CD10(90.1%);9例T-ALL患者中CD7的表达率最高(100%),其次为CD4(77.8%)、CD5(77.8%)、CD2(66.7%)、CD3(66.7%)、CD34(55.6%)。结论通过五色流式细胞术进行白血病免疫分型是形态学分型诊断重要的补充,能够提供更客观的诊断依据,对提高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正确率、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17.
报告1例腓骨肌萎缩症4C型病例。患者47岁女性,渐进性双下肢无力伴行走不稳7年。神经系统查体:弓形足,宽基步态。双眼诱发水平及垂直眼震。臀部以下肌萎缩,鹤腿征,双下肢远端肌力Ⅳ+级,四肢腱反射减弱。闭目难立征睁眼及闭眼(+),卧立试验(+),轮替试验(+),反跳试验(+)。肌电图(运动神经)示双侧正中神经中重度脱髓鞘,尺神经轻度-重度混合型病损(脱髓鞘为主),双侧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中重度混合型病损。基因检测结果显示SH3TC2基因C.3143T>C变异。诊断为腓骨肌萎缩症4C型。予康复治疗后,患者行走平衡较前好转。报告本病例旨在增强对该病认识,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早期识别和诊断。  相似文献   
218.
目的 制备柠檬苦素磷脂复合物,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磷脂复合物。以磷脂用量、制备温度、制备时间为影响因素,复合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分析磷脂复合物存在状态,测定其油水分配系数。将磷脂复合物制成油制剂,考察其稳定性。12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柠檬苦素及其磷脂复合物的0.5%CMC-Na混悬液(60 mg/kg),于0.5、1、1.5、2、3、4、6、8、10、12、16 h采血,LC-MS法测定柠檬苦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最佳条件为柠檬苦素用量80 mg,磷脂用量142 mg,制备温度47℃,制备时间4.5 h,平均复合率达99.6%。柠檬苦素在磷脂复合物中以无定形状态存在,油水分配系数升高,油制剂中柠檬苦素含量在6个月内无明显变化。与原料药比较,磷脂复合物tmax延长(P<0.05),Cmax、AUC0~t、AUC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至5.98倍。结论 磷...  相似文献   
219.
目的 制备隐丹参酮滴丸,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熔融法制备滴丸。以PEG 4000与PEG 6000比例、基质与药物比例、冷凝温度、滴速、滴距为影响因素,成型率、质量差异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工艺。X射线粉末衍射进行晶型分析,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微观形态,测定溶解度、体外释药、稳定性。18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隐丹参酮、物理混合物、滴丸的0.5%CMC-Na混悬液(40 mg/kg),于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法测定隐丹参酮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最优处方工艺为PEG 4000与PEG 6000比例1∶1,基质与药物比例7∶1,滴速35滴/min,冷凝温度12℃,滴距7 cm,成型率为(94.86±1.18)%,质量差异为(8.89±0.72)%。隐丹参酮在滴丸中以无定形状态存在,溶解度提高至40.55倍,45 min内累积溶出度达94.74%。滴丸在6个月内外观、水分、最大质量差异、溶散时限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要求。与原料药、物理混合物比较,滴丸tmax缩短(P<0.05),Cmax、AUC  相似文献   
220.
放射治疗(放疗)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精准医疗的开展,临床对于放疗效率和精度的要求逐渐提高,制定和实施放疗计划过程中均需要更精准的解剖和功能图像,以定位病灶及周围组织结构。本文就MR模拟定位技术用于肿瘤放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