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49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2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不同脑区的动态时空变化,以及其在NGF/VEGF介导的神经保护作用中的调控表达机制。方法采用兔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所有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缺血/再灌注组(n=60)、因子干预组(n=40)。应用免疫组化检测ERK1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脑区的动态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和电镜检测caspase-3表达、凋亡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分析显示,再灌注损伤1hERK1首先在海马CA3和齿状回(DG)表达增加,6h后其它脑区也相继增加,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加剧,1~3d达高峰。再灌注1hcaspase-3活性表达在各脑区迅速增加,3d达高峰。应用神经保护剂(NGF/VEGF)后各脑区ERK1表达呈明显抑制,caspase-3表达同时被抑制。结论ERK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节死亡受体途径介导神经保护作用,抑制ERK信号途径可能是减轻脑缺血损伤过程中神经细胞死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e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进行性、致死性疾病,以大脑皮质、脑干和脊髓运动神经元变性为特征.ALS发病率约1/10万,分为散发性ALS ( sporadic ALS,sALS)和家族性ALS( familial ALS,fALS),其中fALS约占全部病例的10%.目前,该病发病机制不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一般于发病后3~5年死亡.目前证据表明ALS运动神经元变性是由于一些复杂的相互作用的机制所致,包括氧化应激、兴奋性毒作用、线粒体功能不良、细胞骨架异常、蛋白聚集以及遗传因素等[1-2].研究表明这些机制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在导致运动神经元死亡的不同机制中氧化应激可能起中心作用.  相似文献   
13.
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合科葱属植物的鳞茎,含有复杂的化学成分,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大蒜素是大蒜中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总称,为多种烯丙基有机硫化物复合体。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选择性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成年发病,患者多在首次出现症状后的3~5年内死于呼吸衰竭,多数国家ALS的患病率为5/10万~7/10万,并且近年有上升的趋势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大蒜素中的烯丙基硫化物的抗氧化作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提示其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方面有利用的可能。此篇综述就大蒜素中的活性成分在ALS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缓解-复发型EAE大鼠的基本病理改变。方法对缓解-复发型EAE大鼠进行HE染色、Weil髓鞘染色和改良的Bielschowsky染色,以免疫组化方法标记GFAP和MMP-2、MMP-9。结果组织内可见多个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呈袖套样分布,伴有大片状脱髓鞘,部分脱失的髓鞘内有炎细胞浸润,轴索呈空泡样缺失,GFAP染色证明在旧病灶的周围部分可见星形胶质细胞增生,MMP-2、MMP-9在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外基质、炎细胞及脑(脊)膜内呈阳性表达。结论①缓解-复发型EAE大鼠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与临床表现一致,有活动性和非活动性病灶并存的现象。②MMP-2、MMP-9在活动性病灶内表达,参与疾病的发生。③缓解-复发型EAE病理改变与MS相似,是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抗癫癎药物(AEDs)对戊四氮(PTZ)点燃大鼠发作的控制与生存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随机选取1组作为正常对照组(NS组),其余6组用PTZ点燃,制备大鼠癫癎模型;致癎后随机选取1组作为癫癎对照组(PTZ组),其余5组分别给予卡马西平(CBZ组)、苯妥英钠(PHT组)、丙戊酸钠(VPA组)、托吡酯(TPM组)及拉莫三嗪(LTG组)控制癫癎发作。2周后观察大鼠的癫癎发作控制率和病死率。结果:PHT组有4只(4/10)持续发作,TPM组有3只(3/10)持续发作,其他3组控制良好,癫癎未再发作。PTZ组和TPM组各死亡1只(1/10),LTG组死亡2只(2/10)。结论:PHT、TPM对PTZ点燃的癫癎发作控制不良;TPM、LTG可导致大鼠死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补体受体2型在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及脑水肿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10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进行。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后6,24,48,72h,7d及假手术6组。应用脑立体定向技术建立大鼠中等量(50μL)自体动脉血脑出血模型,分别对脑出血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进行动态行为学评分,观察脑损伤程度;用干-湿重法行脑含水量测定;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炎性细胞浸润;用单克隆补体受体2型抗体检测病灶周围脑组织补体-受体2型表达。结果: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均于48h达到高峰,补体受体2型的表达高峰为24~48h,即补体受体2型表达与脑水肿及脑损伤存在时间上相关,且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补体受体2型在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和脑水肿的形成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脑细胞功能保护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了实验学数据。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岩  袁彩玲 《护理研究》2007,21(9):804-804
听力损害是新生儿常见的异常之一,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婴幼儿听力障碍,以便及早进行干预,减少听力损伤对婴幼儿各方面的影响。我院自2005年开始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现将新生儿听力筛查护理配合介绍如下。1测试前的准备1.1家长的准备充分尊重家长的知情同意权,测试前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体受体2型在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及脑水肿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10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进行。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后6,24,48,72h,7d及假手术6组。应用脑立体定向技术建立大鼠中等量(50μL)自体动脉血脑出血模型,分别对脑出血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进行动态行为学评分,观察脑损伤程度;用干-湿重法行脑含水量测定;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炎性细胞浸润;用单克隆补体受体2型抗体检测病灶周围脑组织补体受体2型表达。结果: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均于48h达到高峰,补体受体2型的表达高峰为24~48h,即补体受体2型表达与脑水肿及脑损伤存在时间上相关,且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补体受体2型在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和脑水肿的形成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脑细胞功能保护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了实验学数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选择性运动神经元损伤的脊髓器官型培养模型基础上,以Ⅱ相酶诱导剂CPDT进行干预,观察其是否对线粒体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制备选择性运动神经元损伤模型,以不同浓度的CPDT进行干预,电镜观察各组超微结构,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结果模型组运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内线粒体结构异常、脊髓组织MMP下降。而经CPDT干预后,线粒体形态明显改善、MMP明显升高。结论CPDT对选择性运动神经元损伤模型中的线粒体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空肠弯曲菌Cj1136、Cj1138、Cj1139基因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相关空肠弯曲菌(C.jejuni)的Cj1136、Cj1138、Cj1139基因序列特征,并同GenBank中的非GBS相关C.jejuni菌株对应序列进行比较,找出可能使C.jejuni菌株具有致GBS能力的碱基突变.方法 选取分离自GBS患者粪便并经动物模型证实为致GBS的AMAN型C.jejuni 3株进行培养并提取基因组DNA测序.将基因测序结果与NCTC11168菌株进行对照比较,寻找此3株C.jejuni的Cj1136、Cj1138、Cj139基因突变位点,并计算此3株致GBS C.jejuni的Cj1136、Cj1138、Cj1139基因序列间的遗传距离.结果 3株致GBSC.jejuni菌株的Cj1136基因由1173个碱基构成;Cj1138基因由1170个碱基构成;Cj1139基因由912个碱基构成,与NCTC11168的Cj1136、Cj1138、Cj1139基因序列相比,此3株致GBS C.jejuni中只有Cj1138存在2个相同的碱基突变.遗传距离计算,3株致GBS C.jejuni的Cj1136、Cj1138、Cj1139基因之间最大遗传距离为2.1%.结论 与NCTC11168相比GBS相关C.jejuni中Cj1138基因序列存在相同碱基突变,这些碱基突变可能与C.jejuni致GBS能力的改变相关.该3株致GBSC.jejuni的Cj1136、Cj1138、Cj1139基因遗传距离较小,反映河北地区致GBS的C.jejuni在进化上存在聚类现象,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