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目的:观察冠心病危险因素对壁冠状动脉患者的长期临床影响.方法:31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壁冠状动脉,且均没有诊断意义的冠脉狭窄的患者,按是否有典型心绞痛症状,或心肌梗死史,或心电图有明显缺血表现,分为典型心肌缺血组和非典型心肌缺血组.比较冠心病危险因素对两组患者的影响.结果:典型心肌缺血组平均有3.4个危险因素,而非典型心肌缺血组只有1.3个危险因素(P<0.01);因心绞痛来医院就诊,典型心肌缺血组7.4次/年,非典型心肌缺血组1.6次/年(P<0.01);因心绞痛服药,典型心肌缺血组4.4种/人,非典型心肌缺血组0.6种/人(P<0.01).结论:壁冠状动脉患者总体预后良好,但合并较多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管理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一种模式.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159例CHF患者入选,干预组90例,对照组6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再住院及死亡情况.结果:1年时两组服用ACEI(或ARB)制剂比例(71.1% vs 53.6%,P=0.03),β受体阻滞剂(63.3% vs 44.9%,P=0.03),两组的心力衰竭再住院情况(38.9% vs 56.5%,P=0.04);总死亡情况(13.3% vs 26%,P=0.06),心源性死亡情况(11.1% vs 24.6%,P=0.03).结论:应用医院-社区-家庭多元化模式管理CHF患者减少了再住院率和心塬性死亡率.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E2F1对小脑颗粒神经元死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构建表达质粒pcDNA-E2F1(pE2F1)及突变体pcDNA-E2F1-m132(pm132),转染293细胞验证表达,转染小脑颗粒神经元用6×E2F-luciferase报道基因检测转录活性。转染神经元24 h或48 h后Hoechst 33258核染色,统计转染pE2FI及pm132神经元(GFP阳性细胞)的核固缩率(即凋亡率);或者转染48 h后进行25K、5K处理12hr,统计凋亡率。结果构建质粒表达E2F1及突变体E2F1-m132成功,E2F1具有转录活性而E2F1-m132没有;表达E2F1及E2F1-m132均未诱导神经元凋亡(P>0.05);表达E2F1抑制5K诱导的神经元凋亡(P<0.05),而E2F1-m132没有抑制效应。结论E2F1抑制神经元凋亡依赖其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44.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与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89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等资料. 结果 183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位于脑实质内,以头痛、癫痫及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均全切除病灶;6例位于脑外中颅窝底区,其中全切除病灶5例,病灶活检1例. 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初步探讨携带bFGF-siRNA质粒表达载体的生物降解支架防治兔颈动脉再狭窄的作用。方法经股动脉入路建立球囊损伤兔颈动脉狭窄模型,实验动物分组后分别植入裸生物降解支架和携带bFGF-siRNA质粒表达载体的生物降解支架,分别以光镜和电镜观察狭窄段血管病理形态学变化,计算血管中膜和内膜厚度。结果裸支架组和siRNA支架组血管内膜厚度明显较对照组小,且siRNA支架组和裸支架组相比,血管内膜厚度明显减小,但三组之间中膜变化不明显。结论携带bFGF-siRNA质粒表达载体的生物降解支架能有效防治兔颈动脉再狭窄的发生,其具体分子机制尚需进一步的检测。  相似文献   
46.
丹皮酚抑制GLC-82细胞增殖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旃  李明昌  谭炳炎  欧阳丽萍  陆家海  罗斌 《热带医学杂志》2006,6(6):638-640,637,F0004
目的探讨丹皮酚(paeonol,Pae)对人肺癌细胞株GLC-8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丹皮酚对体外培养的人肺癌细胞株GLC-82的增殖抑制作用,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Pae对GLC-82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结果Pae在31.25~250mg/L浓度范围内对GLC-82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量效和时效依赖关系。透射电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改变。Pae在31.25~250mg/L浓度下均可诱导GLC-82细胞发生凋亡,有明显的时效和量效关系。丹皮酚作用后细胞周期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S期细胞增加,G0/G1期和G2/M期细胞减少,细胞周期几乎停滞于S期。结论Pae有抑制人肺癌细胞株GLC-82的增殖和诱导其发生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颈动脉狭窄主要是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高龄所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引起的颈动脉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在美国,脑卒中成为第三大死亡原因.在我国,脑卒中仅次于恶性肿瘤,是城镇居民第二位死因.关于颈动脉狭窄统计数据尚不全而,已有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急性脑梗死中有颅外颈动脉狭窄者占了大约30%至40%[1].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DLC1表达的isoform1及isoform2两个亚型在人胶质瘤细胞株中的表达、功能及机制。方法RT-PCR方法检测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株U87-MG和SHG-44中DLC1isoform1,2的mRNA水平;10μM5-aza-2'-de-oxycytidine(5'-AZA)或者共含有500nMtrichostatinA(TSA)处理细胞36h,检测DLC1isoform1,2的表达;MTT方法检测转染DLC1isoform2及没有GAP活性的isoform2突变体DLC1-K714E表达质粒对胶质瘤细胞株U87-MG和SHG-44增殖的影响。结果在U87-MG细胞株中没有检测到DLC1isoform1;在SHG-44中检测到微量的DLC1isoform1,5'-AZA或者共含有TSA处理使其表达上调;DLC1isoform2在上述细胞株都能检测到,5'-AZA或者共含有TSA处理细胞未改变其表达水平;过表达DLC1isoform2及其突变体DCL1-K714E促进U87-MG和SHG-44细胞株增殖。结论DLC1isoform1在胶质瘤细胞株中不表达或低表达,可能原因是由于不转录或者启动子发生甲基化。DLC1isoform2有一定的表达水平,高表达的DLC1isoform2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且不依赖GAP活性。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肾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我院1049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同时行肾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1049例患者中肾动脉显著性狭窄(直径狭窄≥50%)的检出率13.3%。564例冠心病患者肾动脉显著性狭窄的检出率20.7%,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2)单因素分析显示:肾动脉狭窄组与无肾动脉狭窄组比较,冠心病、冠状动脉钙化、陈旧心肌梗死、三支病变及高血压患者比例明显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年龄也明显偏高。(3)高龄、高血清肌酐浓度水平、冠心病特别是三支冠脉病变患者有高的肾动脉狭窄检出率。(4)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血清肌酐浓度、冠心病、三支冠脉病变是预测肾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较常见,患者的临床特征能提示肾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50.
1 资料患者男,19岁,工人,因胸闷、胸痛1个月,发热1周,伴晕厥1次于2005年10月8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2005年9月初,无明显诱因突感胸闷、呼吸困难,间断发作,活动后加重,每次可持续数小时至1天。1周后出现胸痛,伴咳嗽、咳少量白痰、痰中带血,胸痛呈阵发性发作,为双侧前胸尖锐痛,呼吸及咳嗽时加重,持续半小时可缓解。3周后,患者于行走中突感心悸、恶心、大汗,随后出现意识丧失,摔倒在地,约10分钟后意识恢复。其后第3天出现发热,最高38度,于我院门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