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总结分析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特点及其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显微手术治疗的脑AVM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指标包括年龄,性别,AVM的部位、大小、供血动脉、引流静脉,是否伴有出血及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本组脑AVM患者平均年龄33.1岁;男:女比例为1.4:1;103例中伴脑出血的高达87例(84.5%);AVM位于半球浅表功能区59例(57.3%);小型AVM占47例(45.6%);69例(67.0%)AVM有2根以上的供血动脉;单根引流静脉者占41例(39.8%);显微手术疗效优69例,良14例,差10例,死亡10例。结论脑AVM好发于青壮年;男略多于女:多伴出血;多发生于半球浅表的功能区,其次是脑深部功能区;大小以微型到中型占大多数,巨大型少见:大部分AVM有多根供血动脉,少数有多根引流静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AVM疗效优良、为大多数脑AVM患者的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122.
颅内动脉瘤的易感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 ,颅内动脉瘤的易感基因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发现的可能与颅内动脉瘤发病密切相关的易感基因。这些基因的确定有望为颅内动脉瘤的筛选、诊断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总结成人出血型烟雾病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手术治疗的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护理资料,对围手术期护理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9例中,直接开颅血肿清除术6例,单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18例,血肿腔钻孔引流术5例。术后再出血5例,3例行二次开颅血肿清除术,2例保守治疗。血压持续增高口服降压药16例,一过性血压增高26例,并发癫痫8例、肺部感染7例,行气管切开术5例。术后神经功能好转22例,死亡3例,长期昏迷4例。结论 成人出血型烟雾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内容具有多样性,专科化护理有助于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过表达转录因子E2F1对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pE2F1表达质粒,转染293细胞验证其表达,双报道基因系统检测其转录活性。体外培养小脑颗粒神经元,钙磷法转染pE2F1表达,转染pcDNA空载体组作为对照,于转染12、24、48h后运用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转染细胞的核固缩率(即凋亡率);转染pE2F1和pcDNA 48h后的小脑颗粒神经元进行高钾和低钾处理12h,统计细胞凋亡率。结果成功构建pE2F1表达质粒,且证实该质粒具有转录活性。与转染pcDNA空载体组比较,转染pE2F1后不同时间点小脑颗粒神经元的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2F1转染组和pcDNA转染组高钾处理后的凋亡率分别为(12±4)%和(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钾处理后的凋亡率分别为(42±3)%和(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表达E2F1对小脑颗粒神经元的凋亡无明显影响,但抑制低钾处理诱导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研究神经导航系统在隐匿型脑血管畸形显微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Brain-LAB公司的Vector Vis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隐匿型脑血管畸形26例,并对神经导航用于隐匿型脑血管畸形显微手术的优缺点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本组病例中,术后近期复查MRI证实病灶全切除率为100%,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无其他重要神经功能受损表现,无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死亡。结论 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隐匿型脑血管畸形具有定位准确、动态跟踪、微侵袭、安全可靠等特点,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病灶的切除率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6.
乙酰肝素酶基因在U251胶质瘤细胞株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珺  李明昌  陆永建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3):1959-1961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基因(HPSE)在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HPSE基因及其蛋白在U251细胞株中的表达.结果:U251细胞株中HPSE基因mRNA及蛋白阳性表达,蛋白定位于瘤细胞的细胞质中.结论:U251细胞存在HPSE基因的表达,HPSE可能对于维持U251细胞株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作用;并可能是恶性胶质瘤基因治疗的一个良好靶点.  相似文献   
127.
目的评价早期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微创血肿碎吸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58例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神经导航碎吸组(26例)和单纯血肿碎吸对照组(32例);神经导航碎吸组患者,以CT或MRI影像作为导航资料,在神经导航系统的实时监控定位下,采用血肿碎吸术进行治疗,将其治疗效果与单纯碎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导航碎吸组平均住院时间为(9±2)d,而对照组为(14±3)d,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院时及术后1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神经导航定位血肿碎吸术有利于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住院时间,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探讨动脉瘤显微夹闭术后远隔部位小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3年9月~2014年12月发生的13例动脉瘤显微夹闭术后远隔性小脑出血的临床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后及发生机制。结果 13例患者术后表现为头痛10例,神志恍惚3例,呕吐5例,一侧肢体肌力降低2例,昏迷3例,麻醉苏醒延迟2例。13例患者中,有6例发生于双侧,7例发生于单侧,3例因出血多(超过10 mL),神志昏迷,行二期或者三期手术(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外引流术),10例经保守治疗出血全部吸收,13例经积极治疗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分析13例手术记录发现,术中均释放脑脊液降低颅内压操作。结论 头痛、呕吐、麻醉苏醒延迟、意识水平下降及肢体肌力降低为动脉瘤显微夹闭术后远隔小脑出血的常见表现。一旦发生远隔部位小脑出血,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术中颅内压的骤然改变可能是远隔部位小脑出血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探讨血液溶解产物对原代培养的小鼠脑皮层神经元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新生1~3 d C57BL/6小鼠脑皮层神经元并进行鉴定;加入不同浓度的血液溶解产物,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计数法评估细胞生长情况;Hochest33342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通路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原代培养的小鼠脑皮层神经元NeuN阳性细胞率为(92.24±1.16)%;形态学显示随着血液溶解产物的浓度增加细胞损伤程度增大,贴壁细胞数减少,且Hochest33342染色阳性率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凋亡通路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也增加,且呈浓度依赖性,浓度越高,凋亡蛋白表达越高。结论 血液溶解产物能抑制脑皮层神经元的生长,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而诱导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0.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以动脉壁局部扩张为特征的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近年来,通过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开展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与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相关性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但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作者就计算流体力学在颅内动脉瘤仿真建模及破裂风险预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